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风俗历史久远,风格与形态独特,乞巧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乞巧歌中,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乞巧妇女们崇尚忠贞的爱情,聪慧美丽、多才多艺、淳朴善良、坚强能干,巾帼不让须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风俗历史久远,风格与形态独特,乞巧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乞巧歌中,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乞巧妇女们崇尚忠贞的爱情,聪慧美丽、多才多艺、淳朴善良、坚强能干,巾帼不让须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青海儿歌作为青海民歌的附属品,显示着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和风土民俗。本文通过简述其特征,探讨在保存方言文化,留存风俗历史等方面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苗侗音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一直以来有无数音乐家孜孜不倦的去挖掘探索,其中侗族大歌无论是它的艺术价值还是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达到了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要求、条件和标准,而苗族民歌丝毫不逊于色,除大家所熟知的飞歌以外,还有很多大家还不太熟悉的哭歌、丧歌、反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而每个曲调都不相同,苗族侗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各自不同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也渗入到了很多当代的音乐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桑植民歌以歌述史、以歌叙事、以歌传情、以歌言志、以歌当哭、以歌育人,再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象、生产方式、生活习俗、道德规范等,是全面反映桑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道德伦理的一面镜子。桑植民歌主要包括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花灯、风俗礼仪歌、革命歌曲等,具有教化功能、历史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等。在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研究并利用桑植民歌的社会功能来潜移默化地助推乡村振兴,无疑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壮族嘹歌发展历史的纵向研究为卷轴,对壮族嘹歌传承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审视并把握了在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中壮族嘹歌音乐传承的文化功能和发展脉络,从传承途径、传承方式等方面对广西平果县壮族嘹歌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为研究壮族嘹歌在文化转型后新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提供了可参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等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审美文化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五句子歌是重庆巫溪县最具特色的标志性文艺之一,包括五句子山歌和五句子鸳鸯号子歌两部分,内容切入当地民众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风俗习性、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深厚的民俗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婚礼歌——是蒙古人在结婚仪式上演唱的风俗性民歌体裁。由许多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歌曲组合而成。传统婚礼歌的显著特点,便是具有严格的仪式性、系列性。按其演唱顺序和不同功能,主要包括迎宾曲、敬酒歌、婚礼舞曲、哭嫁歌、抢羊拐歌和送宾曲等部分,构成完整的套曲形式。其演唱形式则多种多样,既有独唱、齐唱,又有对唱、领唱加齐唱等。婚礼歌另一个  相似文献   

13.
广泛流传于云南哀牢山区哈尼族古歌《窝果策尼果》,记录了哈尼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大家认识和了解哈尼族风俗礼仪、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的宝贵资料。《窝果策尼果》在流传过程中,承载着传授各种生存技能、规范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功能,社会教化功能尤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诗歌堪称隐喻的宝库,在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中都存在大量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中西方文化迥异、社会风俗各异、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通过列举、剖析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本文对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分析了英语诗歌中隐喻的取向特点和汉语诗歌中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在西藏美丽的草原、农庄 ,全遇见以唱歌为职业的歌手 ,他们居无定所 ,四处“云游”以他们美丽的歌声带给藏族同胞以欢乐。这些歌手所唱的大多是藏族传统民歌。这些传统民歌世世代代以口相传 ,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 ,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 ,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爱情或历史故事。这些歌手用他们的歌把远古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  相似文献   

16.
服妖自古有之,兴盛于宋代。宋代主要表现在违背社会风俗、不合礼制及民众对政治的不满等方面。其原因:宋代手工业发展,服饰种类繁多,人们对服饰要求也越来越高;动乱和战争使人们将部分原因归罪于"服妖";程朱理学的影响使人们将服装粉饰看做"服妖";辽金等少数民族使宋人对服饰呈现既效法又排斥的心态;历史的思想积淀使然。  相似文献   

17.
在"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传统文化中,风俗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教育、宣泄、接纳、交流、团结等功能,并作用于生产生活与人的生命历程的方方面面。其源于生活,发于情感,反映着侗族社会淳朴的乡俗与和谐的景状,成了学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资源。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的滥觞,侗族风俗歌的生存环境与传承前景遭遇了严重的挑战。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背景下,在整理和研究侗族这一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寻析其传承、保护之策略就显得重要而又迫切。  相似文献   

18.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江西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色彩斑斓,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六大类。号子分为陆地号子和船工号子,它们是在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中产生的一种民歌,它的节奏铿锵,音调粗犷,气势豪迈。山歌小调和灯歌更多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有的用词简练,口语化较多,旋律明快,有的感情细腻,优美抒情。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宋元时定型、发展,明清时呈现鼎盛。历代方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是广泛记载地方上自然、地理、物产、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人物、风俗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小型“百科全书”,起着“览一隅而知天下”的作用。盛世修志,近几年来,以“资政、教育、存史”为宗旨的修志治史工作引人注目,方志学、地名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正崭露头角,不少有价值的地方史资料被挖掘和整理出来,或被重新认识,扩大了史学研究成果。这种情况不能不反映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来;利用地方志史丰富历史教学不仅可能,也完全必要。前一段我于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余,对本邑地方志史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