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消灭阶级特权,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是消灭阶级。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较之于资产阶级平等观是更高层次的平等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平等观。但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决非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的平等目标。但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满足于对“消灭阶级”这一高层次平等观念作抽象的论述,忽视了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了对社会主义平等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和探讨。这样从空洞的原则出发,就时常把人们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平等要求看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或资产阶级的平等观,似乎只要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消灭阶级的平等观,一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合理化了,  相似文献   

2.
巴贝夫(1760—1797年)是法国平等派运动的杰出的思想家和组织者.由于他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诞生时期就指出它的黑暗面,并提出要以革命的手段加以改造,因而马克思把巴贝夫学说称之为“超出整个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的思想”.在世界近代史和政治思想史中,一般都承认巴贝夫及其战友的作用,并肯定地评价了巴贝夫主义;但同时也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巴贝夫是脱离群众的搞单纯冒险的革命家,把巴贝夫主义论述为革命的密谋主义或以密谋为其主要特征,更有的把巴贝夫概括为“革命的密谋家”.这种流行一时的观点是否巴贝夫思想的本质?是否符合历史的事实?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谈到十六—十八世纪西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在每一个大的资产阶级运动中,作为近代无产阶级的多少发展的先驱者之阶级,也巳经爆发了本阶级的独立运动。…伴随着这个尚未成熟的阶级的革命武装起义的,还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的表示。”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巴贝夫主义和平等派密谋,就是一个光辉的例子。格拉古·巴贝夫是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基于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考察,马克思平等观应当属于某种广义社会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包括分配平等(经济平等的主要方面),又包括权利平等(政治平等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之间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平等(狭义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实践生活中,随处存在着各种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产生的原因,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看来,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的剩余,而导致私有制的产生,从而产生了阶级,即剥削阶级(资产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论证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精髓,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将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即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范秋雨 《唐山学院学报》2024,37(2):28-34,43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平等的集中体现和核心价值诉求,蕴含着深刻的平等理念,因此共同富裕平等观适合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标识性概念。新时代需要共同富裕平等观,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应对价值观挑战、化解不平等问题;新时代产生共同富裕平等观,具备形成共同富裕平等观的历史前提以及实践根基、物质基础、思想资源、制度保障和精神状态等现实条件;新时代形塑共同富裕平等观,使其具有全民性、全面性、总体性和历史性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其平等观是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研究的首要参考。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经济与社会领域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其平等观的构建受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启发,并实现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以马克思平等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平等观与自由主义平等观相比,二者在认识平等问题的方法论、对平等与自由的价值排序以及对待"人生而不同"这一基本事实的态度等问题上均存在差异。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补足马克思平等理想实现条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格拉古·巴贝夫是法国杰出的革命家,是“平等派”运动的领导人,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躯。他在法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从苏联《历史问题》杂志上选译的格·巴贝夫的几封书信。这些书信概括地表明了格·巴贝夫的某些社会政治观点。从第一、二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格·巴贝夫猛烈地抨击了吉伦特派控制下的国民议会的工作,强调指出了工人由于失业和粮价上涨而造成的困难处境,因而要求在粮价问题上实行革命政策。特别是第二封信,即致巴黎公社总检察长肖梅特的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格·巴贝夫在这封信中阐明了他对所有制的观点。选译的第三封信是格·巴贝夫寄自旺多姆狱中的信。这封信是在他被处死前几个月写的。它特别清楚地说明,格·巴贝夫不仅在革命高潮时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而且当革命处于低潮、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失败时,仍然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战士.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在平等观上的分歧是其争论的一个主要内容,自由主义在平等观上追求权力平等与起点平等。而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这种超越差异的普遍平等观并不能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反而在现实中造成了新的压迫,从而主张用"差异政治"来弥补普遍平等的不足,以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雷大勇 《天中学刊》2007,22(4):65-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冲破旧的平等观、建立新型的平等观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精神,是对平均主义平等观的否定,也是对市场经济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否定,更是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它是高层次的平等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追求社会公正、追求制度合理、追求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王盛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36-23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对平等观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的平等思想是在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阐述了平等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实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内容,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平等和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观从人的需求出发,将人置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来思考,是平等观的进步,对于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一定启示。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观建立在对其他主流平等观批判性审视的基础之上,将能力作为判定平等的核心变量,并且坚持能力平等实现的多元主体。基于此,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坚持以能力平等为导向、坚持结果平等与程序平等并重、坚持主体多元化,以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平等观的批判与斗争中,在总结众多思想家平等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上的不平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平等观的虚假性,使人们更彻底地明晰了资本主义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史前社会”的分析,认为平等观是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平等观从消灭特权到与统治共谋的蜕变进行了批判,认为其必然导致革命的生成;建构了以消灭阶级为内容的未来社会平等观,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的完全自由和平等。史前社会的平等观、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和共产主义的平等观,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5.
森认为现代社会几种典型的平等理论——功利主义的效用平等观、罗尔斯的基本善平等观、诺齐克的权利平等观、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观——均存有对不平等的遮蔽之不足。森通过"能力评价体系",说明不平等实质上是个体的不同等的实现美好生活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含"生活内容"、"能力"与"自由"等范畴。我们认为,森的能力不平等观的重大现实价值在于其将有利于人们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不平等问题,并要求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不再仅仅以增加个体收入为中心,促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参与是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道教的平等观,在内容上有万物平等、人神平等以及宗教解脱上的平等,同时也包含了追求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平等、男女之间的平等。道教的这种平等观,源于道教信仰大道,从道论或道气论出发,认为世上一切同源于道,构成于道,由此自然平等。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对杜林研究平等问题的先验主义方法论的批判,揭露了杜林平等观的抽象实质,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解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思想,不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及其方法论原则,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应对各种抽象的价值论调,促进社会平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对于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理顺、阐明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无疑有助于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恩格斯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平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捍卫和发展。文章从《反杜林论》文本出发,通过对杜林平等思想的辩证批判来阐释恩格斯平等思想的基本内涵,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去探究恩格斯平等思想的现代意蕴,对于回击西方社会思潮、构建社会主义平等观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嗣同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提出的平等思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他的代表作《仁学》中,谭嗣同构建了“仁-通-平等”的人性平等与人权平等关系模式,主张消除人我之利害冲突,实现人人平等。谭嗣同的平等思想,受佛教平等观的影响至深:一方面,佛教的平等观为谭嗣同的平等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国平等伦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但另一方面,借用佛教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来论证其平等观,也使他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带上很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