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4,(7X):45-45
在课堂教学的革新中,我一是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是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展现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谈学杰 《学语文》2002,(6):20-20,22
对联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它形式整齐,语言精练,具有很高的概括力和审美作用。所谓让对联走进课堂,就是在分析有些课文的段落层次时,要求学生模仿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用对联形式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老师神情严肃,学生认认真真,诚惶诚恐,原来这一节课正是上公开课。老师在黑板上大书几个字——“望天门山”,然后转过身来,略带神秘的问:  相似文献   

4.
刘文波 《函授教育》2002,(1):47-47,57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整体的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深体会到了这一点——美的教学语言是获得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周芳 《现代语文》2006,(5):55-56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他的思想中,文章有着无比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虽说,班超认为文章“乃雕虫小技”。但是,优秀的文章,或能够帮助治国安邦,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或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悦。所以,现代语文教学一直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视作重中之重并贯穿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都理解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更新上,而是应该让这种理念…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作为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之一,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它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这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7.
韩晓红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6):112-112,F003
目前,文言文教学仍存在诸多弊端,那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常使学生一头雾水。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我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才能生效。“让学生体  相似文献   

8.
打破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 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课堂上阅读活动要达到适时适度至少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到位。学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0.
潘枫 《现代语文》2005,(11):76-77
当前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与活力。语文学习应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随着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的确使课堂增色不少。最近聆听几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产生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华古诗词是一丛极富姿采 ,常开不败的鲜花。学习中华古诗词 ,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绚丽多彩 ,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是勿庸置疑的。中学时期是识记的最佳时段 ,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将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其毕业后无论是进入大学或是步入社会 ,都有可能克服各种困难并以各种方式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并从中吸纳有益的精神营养。可见 ,引导学生步入诗的王…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名言警句我们都能倒背如流。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在学生兴味索然的时候有许多老师却束手无策。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十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总结出来就教于方正之家。  相似文献   

13.
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蔡澄清先生创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点拨法的精髓,用蔡先生的话说,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这八个字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机”和“时”,二是“相”和“适”,三是“诱导”和“点拨”。“机”“时”合起来说就是“时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所出现的点拨之“机”,它是实施点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诸如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了难点和疑点,解决不了;在学习过…  相似文献   

14.
盛兵 《学语文》2007,(5):49-49
一、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语文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程形态,它同时兼具课程和教学双重特性。因而它在实际课堂中显示出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点,教师只有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这些特点,才能真正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否合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这里就能够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程度。课堂提问的次数并不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成正比,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仿佛问题越多学生对课文理解越透彻.殊不知那些简单而没有深度的问题只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锐减。就如何全面地把握教材,设计好的课堂提问.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谷瑞丽 《现代语文》2005,(7):99-100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皆靠两种素质:一是对该学科培养起来的浓厚兴趣,此谓感性;一是对学习的意义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之后所产生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此谓理性.前者主动、轻松、持久而有效;后者虽也有效但不能持久.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便让学习热情持久,这是目前摆在教育界同仁面前的一个较为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斟酌了半天,我还是用了一个颇有伤逝意味的“怀念”二字。本来我是想用“难忘”二字的,可是“难忘”的往往是已经过去了的人或事,而我分明感到它不应该属于过去式;本来我还想用“呼唤”二字的,但“呼唤”应适用于未曾有而希望其有的对象,而它却恰恰是已经有而且由来已久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提问的方式要新颖有趣,灵活多样;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一路讲来,形成“满堂灌”。后来提倡“启发式”教学,老师精心设计问题,一路问下来,形成“满堂问”。现在开展语文教改实验,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可喜成绩。然而我们又面临新的问题:热闹的讨论场面多了,朗朗的读书声稀了。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气氛虽然热烈,但收效甚微。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诵读,强调背诵。这多读多记,对于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诵读中,通过“感受——领悟——运用”的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学与用的结合中,动脑动手,从而拓展语文知识,提高能力素质显得异常重要。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很多,其中让学生改编课本剧加以表演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胆量,也能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组织、指导学生来表演以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