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 “我该怎么办?”“教师到底教什么?为什么我怎么都教不会他们?”“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教学效果还是不好?”“当教师这么累,我的快乐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做了33年的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感到诚惶诚恐,举步维艰。面对语文教学,我常常陷人一种困顿、痛苦中难以自拔,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做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该具有怎样的学养?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真正的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语文教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还常常拷问自己:你是在培养只能应试的考生,还是在培养真正有语文能力的学生?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吗?你的学生能说爱写吗?你有无语文思想的高度?有无独到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语文视界?你自身是否具有富赡、深厚的语文素养?今天,你有资格做语文教师吗?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年轻老师。我喜欢把每个小朋友的画展示在墙面上,总是有家长问我:“李教师,我孩子的作品为什么跟教师画的不一样呢?是不是很笨呢?”我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4.
刘琪 《教书育人》2009,(7):33-34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哪来?谁来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因此,结合我个人的理解,来谈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路从网络的穿梭中走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夜深人静时分,常常想:我为什么做教师?为什么我越来越热爱我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快乐ABC     
《特区教育》2010,(1):40-41
羊毛 教师:我们从羊身上能得到些什么? 男孩:羊毛。教师:你说得非常对。那么我们能拿羊毛做什么呢?男孩:我不知道。教师:嗯,那么你的衣服是用什么做的?男孩:我的衣服是用我爸爸的旧衣服改的。  相似文献   

7.
徐月新 《江苏教育》2010,(10):16-17
我所工作过的学校都是省四星级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考,怎样激活教师的主体意识,形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学校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什么呢?他们的内心生长着职业幸福感吗?这些问题时常让我沉思和忧心。我首先决定以"口袋档案"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每位教师。  相似文献   

8.
柳婧 《宁夏教育》2014,(3):72-72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我发现: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相似文献   

9.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潘红星 《上海教育》2006,(10B):63-63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提高自身的化素养?如何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在史蒂芬森主编的《非常教师》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通过仔细阅读每一篇章,我感受到了非常教师之六大魅力。  相似文献   

11.
桌上放着学校送给我的暑假礼物:《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不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陷入对自我职业与人生的困惑与焦灼之中。而我深切地知道,这也是当今一些老师共有的心态。教师不仅忍受着清贫的生活,更要承受各方的压力。于是,我们往往会这样追问自己:难道教师真的就注定要甘于清贫吗?教师注定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吗?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做教师的意义和价值究竞何在?  相似文献   

13.
张春华 《教师博览》2022,(35):45-47
<正>哲学中有这样经典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我是谁”是对自我身份的追问;“我从哪里来”追溯的是源头,是出发的动因;“我将到哪里去”叩寻的是结果,是终极目标。而只有先回答了“我是谁”,才能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由此看来,对于身份的认同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对于教师而言,“我是谁”的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我是“教师”。但我仅仅是“教师”吗?从职业的层面来看,的确如此,我是教师,我以教师作为职业来谋生。可是,“我”本身的存在却不容忽略,我首先是“我”,然后才是外界赋予“我”的身份。那么,在这个“我”的基础上,“教师”不能仅仅是个职业,还应该有个体的自我意义建构。教师首先应该是专业的,  相似文献   

14.
张淑娴 《师道》2010,(1):32-33
我在脑海里反复琢磨着“教师改变孩子的一生”这几个字。问自己:我可以吗?我能够吗?我一时竟然回答不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很害怕上习作指导课,怎么上?上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有一次,观摩一位教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我的美味我最爱》,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我听过很多节音乐课.课堂上总会有音乐教师范唱的这一环节,但我听到比较多的不是音乐教师坐在钢琴前边弹奏边示范演唱的形式,而是手指轻轻一按的录音范唱或鼠标轻点的多媒体课件的示范演唱?这一现象值得音乐教师深思:教师们为什么不亲自范唱?新课改的多媒体技术真的完全可以替代音乐教师的实际演示吗?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他会时不时地发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有什么用?”“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的追问。这些是每个行业的人都会遭遇的问题。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是一节语文课教学目标该如何定?教师讲些什么?学生学些什么?哪些内容作为重点?我认为语文教学既要整体把握,又要于字字句句处读书感悟。  相似文献   

19.
重建信任     
在现代社会,受市场主义与拜金主义的冲击,教师很容易像其他职业者一样,在大潮中迷失自我。因此,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身为教师者应该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谁?我应该往哪里去?谁是我的榜样?这种追问,其实就是对职业生涯的意义乃至人生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20.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