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摹拟人或物的声音的词为拟声词。拟声词除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外,还有很强的表达作用。在小语课文中,拟声词的表达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拟声词能从听觉上唤起读者的共鸣。使所描写的形象更生动、丰满。①他编生产用具的时候,破荆条不用牛角塞子,只要把荆条分作三股,把食指塞在中间当塞子,吱吱吱……就破开了。(第九册《手》) ②大婶听了,噗哧一声笑了。(第十一册《女邮递员的信》) 例①写出了陈秉正用手指破荆条的“吱吱吱”声,它好像响在读者的耳边,真切可闻,陈秉正老人那高超的劳动技能,以及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这“吱吱吱”声中充分体现出来了。例②中的“噗哧”一词,使大婶忍俊不禁的情态跃然纸上,突出了大婶开朗、爽快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多划分了一个词类——拟声词,并下了定义:摹拟事物的声音。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268页的《汉语知识》中,对拟声词下的定义却是:“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准确更严密呢?我以为,初中语文教材上的定义欠妥,“模拟人……的声音”这种说法很费解,并容易使人把拟声词与叹词相混淆。  相似文献   

3.
(一) 在五年制小语课本中,前后册之间,有些课文是描写同一事物的,如《春天》(二册)和《春天来了》(四册);有描写同一个人物的,如《我的爸爸》(四册)和《十六年前的回忆》(八册),都是描写李大钊的;有的是描写同一故事的,如《火烧赤壁》(七册)和《草船借箭》(八册),都是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在实验室上公开课,是常识第五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因为需要热水,我把家里两个一样的热水瓶(相同价格、相同形状、相同颜色)灌好开水后拿到讲台上。我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小喷泉,把开水倒入小喷泉装置后,小喷泉顺利升空了。正在大家专心欣赏时,热水瓶“嘭”地一声,瓶塞冲出去了,在座师生一片哗然。很多学生加入了找塞子的“队伍”,塞子终于被找到。接下来我把塞子紧紧地按在热水瓶上,再进行上课。没过一会儿,更大的“嘭”声响起,塞子冲得更远,不知去向了,学生一阵慌忙后才找到。像这样的情况连续出现了好几次。面对…  相似文献   

5.
描写是记叙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它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客观事物(人物、景物等)的具体状貌、细节特征,有声有色有形地、完整地再现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染。何其芳同志的《一夜的工作》(五年制语文第十册28课)主题之所以表达得生动深刻,不是因为词藻的华丽,而是因为话说得得体,描写得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海上日出》(六年制九册第3课)是著名作家巴金一九二七年去法国留学途经红海时在船上写的。课文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歌颂了朝阳巨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海上日出》一文中几组词语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拟声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以前,我国语法学界一直没有注意到拟声词。最早注意拟声词的是《语法修辞讲话》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它们都把它归入“象声词”。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都把拟声词归入叹词,因为叹词和拟声词都是“象声的”。然而,叹词与拟声词无论从表达的内容上,还是从分布和功能上看,都是有区别的。有人把拟声词列为形容词的一种,但事实上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拟声词的虚实问题,在语法学界仍存在着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写,贵在文字简约而生动传神,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例如,《穷人》(人教版第12册第8课)中的这一细节描写:“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小孩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是描写渔夫的妻子桑娜见女邻居西蒙已死,出  相似文献   

9.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10.
《荷花》(人教版第六册)一文通过“我”看荷花,描写了荷花亭亭玉立的静态庄重美和霓裳飘忽的动态纤柔美,表现了荷花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赞美之情,其中的第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相似文献   

11.
《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2.
三段对话描写,占去了《登山》(第九册第4课)这篇课文三分之二的篇幅。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这些对话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呢? 一、渲染危险铺垫下文靠近深渊的小路究竟是怎样地令人心惊胆颤,作者除描写巴果茨基通过小路的情景从侧面作了渲染外,就是通过对巴果茨基和列宁第一次越过小路前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彝语有丰富的拟声词。以《彝汉大词典》收录的拟声词为语料,分析了彝语拟声词的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拟声词的语义及其发展,对拟声词的造词能力进行了描写,并进一步对彝语拟声词的归类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认为拟声词是彝语词类中的一个独立类别。  相似文献   

16.
《趵突泉》(六年制小语第八册)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作者对山东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作了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趵突泉的美姿。教学《趵突泉》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写趵突泉的美的。  相似文献   

17.
在教《火烧云》(六年制第十册)一文时,我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以摘录词语的形式,精心设计了正确摘录并理解文中词语的预习作业: ①描写颜色的词语;②描写火烧云形状的词语;③描写时间短暂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中教材将拟声词列在虚词表中(见1999年7月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著第319页),笔者认为这样归类欠妥。一从概念上分析,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放弃射门》(第10册)难点提示:本文对足球比赛中的场面描写和运动员动作描写都很精彩,语言准确、生动,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解决方案:文章第三自然段重点写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福勒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语言生动,一个技术高超的世界级球星形象跃然纸上;“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