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十六国示意图说明自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我国先后出现了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及汉族建立的政权,史称十六国.以淝水之战为界,十六国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前燕、成、代、前凉;后期有西燕、后燕、南燕、北燕、后秦、夏、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各国政治中心如图所示.现将图中不便标明的内容说明如下:一,刘渊于304年于左国城称汉王,先后都离石、左国城、蒲子,304年迁平阳;二,后赵初都襄国,335年迁邺;三,前燕先后都于大棘城、龙城、蓟,357年迁邺;四,前秦初都长安,后期残余政权先后都晋阳上邽;五,后燕都中山,397年迁龙城;六,西秦都苑川,一度迁金城、枹罕;七,南凉都乐都,一度迁西平;八,南燕初都滑台,后迁广固;九,西凉初都敦煌,405年迁酒泉;十,北凉初都张掖,412年迁姑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封建官府通过完备的官营手工业组织对手工业实行全面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英法则由于城市与封建庄园竞争、王室权力衰微等原因,未能使官府手工业处于主导地位。英法王室主要通过颁布法规和专利权来使对手工业的管理权。中国和英法不同规模和地位的官府手工业,直接影响着社会转型时期本国手工业向近代手工工场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它在实现全国统一后,只过了十多年的安定日子,就出现了全面的危机。先是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继则流民起义四起,自汉魏以来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也乘机起兵反晋。最后,西晋王朝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终被匈奴贵族刘渊父子的铁马强弓所摧垮。随后,北方就进入了诸胡纷争的十六国时期。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我国佛教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是统治阶级的极力倡导和扶持;二是三大教团主的积极活动;三是东土学者西行求法、译经传教的人数增加;四是寺庙规模扩大。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徒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强大,一方面传经布教,教化人民;另方面极力参与统治阶级的军政决策,并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选举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六国选举制度刍议高蕴华西晋南北朝间的十六国是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由于诸政权大部国祚短促,选举制度或刚刚确定,或立而未行,而该政权已为另一政权所取代,因此史书记载阙略严重,系统准确论述颇为困难。然对零星片断的史料,加以综合梳理分析,仍可窥见...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时期,沙尘暴在各政权的辖区内屡有发生。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地理条件、气候以及人为因素是导致沙尘暴暴发的根本原因。探究这一时期沙尘暴暴发的频度、范围以及影响,为研究我国北方气候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晋室南迁到北魏统一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入主中原,中国北部诸国林立,更替频繁,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国家的兴督和政治家事业的成败原因虽然很多,但处理人才问题的得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史料不足,十六国时期的人才问题尚无人论及。本文  相似文献   

10.
十六国时期,中原诸割据政权兵戈不息,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化亦受摧残,而在西北边陲的凉州地区却出现了一个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从而被后代史家誉之为“衣冠不坠”的“多士”之邦。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述之,兹不赘言。值得注意的是,凉州诸郡中尤以敦煌地区最为发达,成为河西地区学者文人活动的中心,学术研究空气浓郁,人才济济,名家辈出,仅有史可考者就有五十余人,至于史传无名而不为后人所知的当然就更多了。敦煌学者的学术成就繁荣了十六国文化,成为魏晋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也对随后的北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时期,匈奴在北方建立了四个政权,该期匈奴政权的建设具有自身特点。在职官制度上,尽量沿袭魏晋制度,同时,又保留了胡制体系。在政权形式上实行胡汉联合专政,在职能分配与权力分配上采取胡武汉、胡重汉轻的做法,以确保匈奴贵族的支配地位。在封建礼仪上,效仿汉族政权祭天祀祖,修城池宫观,以表明其正统形象。  相似文献   

12.
楚国国名考     
关于楚国得名由来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然均未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结论。清华简《楚居》篇中的相关记载表明:楚之名来自楚室先祖丽季降生时的助产工具。与传世文献相比照,又可获得诸多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汉南海国是百越民族的重要一支,其封地众说纷纭。本从所搜集到史料分析,集思广益,认为南海国封地不在闽粤赣边,而是在江西赣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汉南海国是百越民族的重要一支,其封地众说纷纭。本文从所搜集到史料分析,集思广益,认为南海国封地不在闽粤赣边,而是在江西赣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5.
挪威挪威的高等教育有两种,有传统的大学、专科学院;还有地区学院、职业学院。升人大学相对容易些,因为传统的大学人学考试方法已经废除了。不过,在挪威巧0所高等院校中,称为大学的只有奥斯陆大学、卑尔根大学、特隆汉  相似文献   

16.
两晋十六国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了严重破坏,因此,各朝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灾前防御、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三个阶段。谊时期的荒政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各项具体措施的实行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灾害“天谴说”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趋于萎缩。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通过设置官职、劝课农桑等经济政策,使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心由牧业转向了农业,不同程度的维持并刺激了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欧洲十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10月,欧共体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研究报告。该研究项目是由欧共体委员会发起,欧共体大学校长会议联络委员会委托的,旨在对欧共体12个成员国和6个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成员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管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199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发表了该所负责研究高等教育机构效益的专家B.C.桑亚尔的研究报告《高等教育的优质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758万。晋绥军区部队在春、夏、秋季攻势作战中,共攻克据点106处,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解放村庄3100余个、人口40余万。晋冀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区军民坚决贯彻党的“七大”路线,在各个战场上积极对日伪军继续展开攻势作战。八路军在  相似文献   

20.
古绞国辨考     
东周初期,有个敢与强楚为敌,趁楚武王遣莫敖屈瑕领兵东行的机会,与郧、随、州、蓼结盟伐楚,由此被楚国所灭的古绞国。其史料,因时代久远,文献记载很少,以至于它从哪里来,地望在哪里,国都又在何处,众说纷纭。根据收集的史料,通过姓氏溯源、地理位置、国都城郭三个渐进的辨析过程,获知古绞国是偃姓国,地望在汉江中上游的今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的区域内,城郭遗址在郧县青曲镇店子河村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