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舢舨荡桨技术问题,是解决如何使舢舨获得并保持较高的速度。完善的分析荡浆的动作,应符合人体动力解剖学的特点,运动生理学的规律和有关力学方面的要求。当运动虽训练到一定程度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合理的动作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个人技术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荡桨时人体的姿势;桨运动的路线(桨入水、划水、出水及空中移桨);荡桨时用力问题。以上三个方面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体的姿势要符合技术本身的要求,技术本身要符合力学的规律,性,荡桨技术的强大力量又要符合运动生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艇速作为标准,采用系统分类与判别分析方法将赛艇各单项进行分层,对各层次中世界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并且探索了其对艇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各层次单项群内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均存在高度负相关;桨频每分钟增加1桨,划距(按艇速层次从下到上)分别减少0.160 m、0.217 m、0.189 m、0.154 m和0.265 m;反之亦然.在各层次单项群中艇速随着桨频变化成倒"U"形变化,在自变量范围内各层次单项群间艇速的变化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各层次单项群的优秀运动员中桨频与划距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能够提高艇速,并且存在最佳值,使艇速达到最大.建议应用不同层次单项群桨频与划距、桨频与艇速的回归方程诊断优秀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利用理想的桨频与划距搭配改进划桨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主研发在桨栓与脚蹬板两个重要支点处的力学信息获取装置,研究了桨栓力、脚蹬力的发力特征,基于桨力、脚蹬力的传感信息与实船同步评价系统,对国家队优秀桨手的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赛艇运动的本质在于"手—躯干—腿"三者的协调用力。好的划船技术一定是基于腿部做功的,并且能够通过躯干的传递作用将腿部的力量传送至手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SIMI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中、外赛艇女子单人双桨项目(W1X)优秀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赛艇W1X优秀运动员在划桨技术周期的艇速、划距指标上与国外W1X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拉桨时间、桨角和各关节角度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赛艇W1X运动员的推拉桨时间、划桨身体姿势比较合理,建议在保持推桨动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赛艇W1X优秀运动员低桨频高稳速划桨的技术,缩短与世界级赛艇W1X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国家队和赛艇优势省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总结分析我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方法:27名运动员参与本研究,利用"BioRow Tel"系统测试五种桨频(20、24、28、32、36桨/分)下的划桨技术,测试参数包括划桨节奏、桨叶轨迹、桨力特征等。结果:拉桨时间百分比随桨频的提高显著提高;入水角、出水角和划幅在中低桨频下非常稳定,但在接近比赛桨频时显著下降;抓水打滑和出水打滑均随桨频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桨力相关的参数对桨频的变化相对不敏感。结论:我国运动员较为注重桨叶入水和拉桨前段,表现出的技术较好,而在拉桨后段特别是桨叶出水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大;临近比赛桨频时的技术同中低桨频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训练中要解决好拉桨后段和桨叶出水的问题,并注重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桨频时的划桨技术。  相似文献   

6.
俞敏 《航空模型》2010,(6):9-13
自由飞模型展区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航模发展的分界线,之前的模型飞机主要以自由飞为主,之后才明显地分为三个方向:自由飞、线操纵和无线电遥控。其中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在上世纪50年代前一直处于探索试验阶段,50年代后才开始进入实用普及阶段。  相似文献   

7.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划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德国SIMI°Motion7.50运动分析系统对2007年世界锦标赛赛艇女子单人双桨运动员途中划技术进行二维录像解析,探讨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划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发现,一桨周期内,由于运动员身体前倾程度以及桨叶入水角度不一,运动员间以髋关节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差异较大。运动员拉桨初期注重腿部推蹬,躯干不能过早伸展;拉桨后期要求躯干至上肢关节协调发力。回桨阶段运动员肩肘关节和躯干最大角速度几乎同时达到,上肢关节衔接技术要求较高,腿部处于放松状态,不参与发力。躯干在整个回桨过程中基本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赛艇运动技术的力学原理及测试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来研究如何使桨叶发挥出最大效率,讨论了桨频和拉桨幅度与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给出了合理的运动技术形式的力学原则。研制了赛艇实船技术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划船时的力量、角度、速度、加速度等,便于划船运动技术的诊断、分析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特点,为运动训练的量化及科学化提供了基础。通过测试改进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使得运动技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二维摄像解析优秀男子划艇运动员500m划过程中桨频、单桨桨力以及桨幅等动力学指标,研究运动员全程划技术特点和体能特点,研究结果表明:500m划过程中,桨频、单桨桨力以及艇速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起航时高桨频,中途由高桨幅代替桨频维持艇速,而在冲刺阶段是以高桨频和高桨幅维持冲刺效果的特征。但是运动员在途中划阶段,由于耐酸能力的下降,导致抓水不牢、晃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研制了一种同步检测赛艇运动员手与脚运动生物力学信息的水上实船多源传感信息获取与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将该系统长期应用于国家队和部分省队。通过该系统采集国家队两名女子公开级运动员在桨频Sr=32下的实船训练数据,分别从动作结构、桨下支点、手脚配合、左右两边发力对称性等方面对两名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赛艇运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物反馈原理的跳板跳水辅助训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跳板跳水辅助训练系统是基于生物反馈原理设计开发的,它将生物反馈机理创新性地应用于跳水日常训练中,以辅助训练和检测评价作为基本功能,兼顾数理统计分析子功能。本系统把起跳高度和压板深度这2项跳板跳水成绩的重要评价指标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员,使一直以来依靠教练员自身经验的现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网络评教活动结果的可靠性经常受到质疑,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评教结果受制度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认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网络评教体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评教的制度合理规范;第二,影响评教结果的各种因素能得到有效控制;第三,评教的内容和评价指标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并引导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第四,评教结果能够被正确地运用。  相似文献   

13.
略论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1,仅依靠牛顿分析力学的研究方法,运动生物力学只能停留在“研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水平,“走出系统”的研究方法适合于对活体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2,“理论模型”需数据支持才具有应用价值,“数据模型”需相应的数学化才具有理论意义;3,活体运动过程的测量应建立参数采集与测量的标准化和参数分析与评价的专家系统;4,应界定常规参数和敏感参数,并区别参数间的平行关系和因果关系,测量精度的提高主要应依靠测量参数数字化过程的分析方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王健  黄汉升 《体育科学》2004,24(7):74-78
运用问卷法和特尔菲法时天津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试教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加大培训的力度和针时性,拓宽传播课程改革信息的渠道,是提高一线体育教师执教新课程水平的有效途径;现行课程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基本上符合各学段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运动项目的编排和设计也基本符合教学要求,但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比例需要调整;在优化与评价过程中,D值与T值是筛选教学内容的有效指标,其数值的变化影响着某一运动项目的摈弃或保留;M系数、B系数和P值是评价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3个重要参数,其数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二者交互效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跳远动力学仿真 着重分析跳远中的关键 动作一踏板时的碰撞问 题。作者用Lagrange碰 撞方程推导出适用多刚 体踏跳碰撞仿真方程。 该仿真方程可分析出影 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最后以跳远的距离为目 标函数,建立描述跳远运动员腾空数学模型。可用计算机算出最优化的跳远技术参数,向教练员提供科学训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中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集对分析过程中,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在原有采用专家经验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熵权法使权重确定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减少了评判过程中的信息流失,保证了原始信息的完整性;差异度系数i的取值,说明系统的同一、对立和不确定项之间的转化程度,反映出合作风险的状态。这对于推进学术界对于赛事物流风险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为政府实施风险控制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erodynamic drag in cycling: methods of assess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en cycling on level ground at a speed greater than 14 m/s, aerodynamic drag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istive force. About 90% of the total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is necessary to overcome it. Aerodynamic drag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ffective frontal area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the projected frontal area and the coefficient of drag. The effective frontal area represents the position of the cyclist on the bicycle and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cyclist-bicycle system in this position. In order to optimise performance, estim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is necessa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and comment on the methods used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 frontal area and the projected frontal area in cycling, in both laboratory and actual conditions. Most of the field methods are not expensive and can be realised with few materials, providing valid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ference method in aerodynamics, the wind tunnel. Finally, knowledge of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ful in practice or to create theoretical models of cycl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When cycling on level ground at a speed greater than 14 m/s, aerodynamic drag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istive force. About 90% of the total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is necessary to overcome it. Aerodynamic drag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ffective frontal area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the projected frontal area and the coefficient of drag. The effective frontal area represents the position of the cyclist on the bicycle and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cyclist-bicycle system in this position. In order to optimise performance, estim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is necessa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and comment on the methods used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 frontal area and the projected frontal area in cycling, in both laboratory and actual conditions. Most of the field methods are not expensive and can be realised with few materials, providing valid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ference method in aerodynamics, the wind tunnel. Finally, knowledge of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ful in practice or to create theoretical models of cycl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对已有应用运动心理学实践服务有效性评估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笔者应用服务实践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及思考,对应用运动心理学实践服务有效性评估进行讨论.日的是为强调应用运动心理学实践服务中有效性评估的重要性.作者希望文中的一些信息可以为中国的应用运动心理学实践者们提供一些参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业内人士对实践服务有效性评估的重视,以及引发更多对有效性评估方法的探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张葳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44-14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等方法和系统设计技术.根据用户的学科、研究方向和使用习惯等特征,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功能,将传统个性化体育信息服务技术与本体论的理论及方法相结合,构建个性化体育信息主动服务系统,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该系统使用OWL来描述体育领域知识本体和用户模型,使用Web服务来支持分布环境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