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2.
爱心门诊     
孩子发音不准确该怎么办福建省易娴读者问:我的孩子快4岁了,他的发音不准确,总把辅音“g”发成“d”,“k”发成“t”,就连发“zh”“sh”也有点儿像“d”,有人说是孩子的舌头有问题,有人说孩子年龄还小,长大了会慢慢好转。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发音不准确的?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纠正?答:孩子在发音时用某些音来替代其他音,属于构音障碍。不能发出“g”音、“k”音表明孩子不会发舌后音,需要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另外,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肌肉的不协调有关,可以在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的同时进行身体整体协调性的训练,可能会对他练习发…  相似文献   

3.
孩子出生时,继承了父母的智慧潜能。每个正常孩子的潜能,基本上相差不多。然而长大后,孩子究竟能变得多聪明,要靠以后的学习了。学习机会越多,大脑潜能就开发得越多,孩子就越聪明;学习的机会越早提供,孩子智能提升就越早起步,而孩子也更早变得聪明。智能提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利用厨房做家事时,可让孩子愉快地参与创造一些刺激或操练他大脑的小游戏。一、杯匙音识用汤匙轻敲空的玻璃杯,发出清脆悦耳的铿锵音乐,敲几声后,告诉孩子:“这是汤匙玻璃的声音。”用两个锅盖互相轻碰,会发出类似钹的声音,做给孩子听时可以告诉他:“这是碰锅盖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金新林 《幼儿教育》2001,(12):31-31
邻居家的孩子要参加幼儿园的歌咏比赛,在练唱“卡拉 OK”,歌声不时袭来,中间夹杂着音高不准,拉不上去的声音。忽听孩子的妈妈嚷道:“就你这副破嗓子,还能唱出好歌来,退出比赛得了,妈蚂给你买些好奖品。”孩子一憋气,大声哭起来。孩子的妈妈见状不知所措,于是让我这位当教师的去“救场”。我叫孩子重唱了一遍,发现除了几个音咬不准外,还算唱得不错。于是,我对孩子说:“小辉,你唱得不错,好好  相似文献   

5.
收音机里放出了“(口瞿)(口瞿)(口瞿)”的声音,父亲问孩子:“这是什么声音?”孩子回答:“蟋蟀叫。”过后,孩子捕蟋蟀心切,便拆开收音机,使闻讯而来的父亲大惊失色。评析:孩子好奇心强,知识经验贫乏,会经常出现“童心办蠢事”、“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许多家长都碰到过孩子拆闹钟、收音机、玩具等情况。当孩子把这些东西拆开又不能重新装配好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往往先是感到震惊。接着把孩子训斥一顿,然后再设法请人修好,并对孩子成胁一番:“以后再不准拆了,再拆就……”其实,父母用不着发这么大的脾气,更不  相似文献   

6.
和孩子一道成长,就像聆听花开的声音。用真心动真情,就会听清孩子真实的声音,这个声音胜过世界上任何天籁之音。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要逐渐地、更多地转向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主动倾听孩子说话是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只有亲子关系和谐了,孩子才会听你说,才会给你说。要相信,和孩子一道成长,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唱游课“音的强弱”,如果只是利用教材上现成的彩色图画,让小朋友知道上面有哪些声音弱,哪些声音强,这将会压缩孩子的思维空间,束缚他们的想像能力。我采用的是脱离书本,扩大小朋友的活动空间和想像空间,让小朋友充分运用观察力和想像力来获得音乐知识的新思路、新方法。首先,我问小朋友:“每次唱游课排队上楼梯,老师请小朋友学谁走路?”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小花猫!”“对呀,小花猫晚上抓老鼠时的脚步声音怎样?”“很轻!”我请几位小朋友一齐来表演,让下面的小朋友评出走路最轻的—  相似文献   

8.
“小袋熊”适合年龄:3 ̄4岁。游戏目的:增强孩子四肢的力量。游戏玩法:孩子用双手抱紧妈妈的脖子,同时双腿夹紧妈妈的腰,像小袋熊一样紧紧“挂”在妈妈的胸前。然后,妈妈带着孩子在地上爬。注意事项: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妈妈要用一只手来保护孩子。妈妈和孩子每次做此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听声音找玩具适合年龄:5 ̄6岁。准备:打击乐器一件、围巾一条、玩具若干。游戏目的:发展孩子辨别方向的能力。游戏玩法:爸爸用围巾蒙住孩子的双眼。妈妈敲击乐器,引导孩子随着声音去寻找摆放在各处的玩具。注意事项:妈妈敲击乐器的声音可由大到小,以增加游…  相似文献   

9.
教孩子早日学会说话,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语音训练法学习说话始于模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指导孩子尽力发出声音,模仿各种声音。通常孩子对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汽车、火车的声音很感兴趣,因而,要先教孩子模仿这些声音,如小猫的“喵”、汽车的“嘀嘀”等。有时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手势,  相似文献   

10.
春天在哪里     
十五岁的庭轩常常想起那个“小孩老师”。“小孩老师”姓韩,因为长着一张娃娃脸,笑起来的声音和孩子一样清脆,所以学生们叫她的时候都偷偷地加进一点儿化音,于是就变成了——“小孩儿老师”。慢慢  相似文献   

11.
一、孩子唱歌时的音准问题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唱歌时音调不准,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多。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正如小孩子在开始学说话时,不能马上掌握成人的语音、语调一样。孩子唱歌音不准,与他们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的发育状况有关,有的孩子不能听到准确的声音,有的孩子能听到准确的声音,但由于发音器官之间不协调,不能重复发出准确的音。这些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发音器官不断完善,以及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是可以消除的,作为教师或家  相似文献   

12.
问:什么是“音乐听觉”和“绝对听觉”?答:我们一般把听觉分为物理听觉和音乐听觉。所谓物理听觉,指对声音的“音高”、“音量”、“时值”、“音色”的听辨能力;所谓音乐听觉,俗称“乐感”。是指对音乐作品中各音存在意义的认识,音与音之音微妙关系的感觉,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记忆力、模仿能力等。“绝对听觉”(亦作“绝对音高”)是指在没有任何依据(如音叉、乐器等比较音高)的情况下,凭主观听觉即可确定各音的准确高度。具有  相似文献   

13.
小明的妈妈从幼儿园接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老师留作业了吗?”“留了,有写数字,还有找声音。”小明回答。回到家一进门,小明就随手敲了敲大门,换鞋时又敲了敲鞋柜。进了屋,小明开始兴奋地敲敲电视机的外壳,拍拍厚厚的床垫,又去摆弄妈妈放在桌上的许多盛化妆...  相似文献   

14.
两种“声音”。幼小衔接的话题受到众多教师和家长的讨论和争议。部分家长和教师将幼小衔接片面地理解为把小学时期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提前放到幼儿园来学习。一个“声音”说道: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学习内容不合适。孩子在幼儿园就应该好好玩,在玩中成长。幼儿教育要顺其自然,顺应天性。还有一个“声音”说:我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学了总比不学好。  相似文献   

15.
陈望道先生说,“谐音析字”乃是谐合字音的“析字”,细分有三式:(1) 借音,(2) 切脚,(3) 双反(详见《修辞学发凡》1979年版150页)。对于其中的“切脚式”、“双反式”,修辞学界看法比较一致,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而“借音”,即“借音析字”这一辞格能否成立,则至今尚有争议,前不久有篇题为《“谐音析字”辨析》(以下简称为《辨析》)的文章说:“借音的客观基础是两个字的声音相同或相近,不存在声音分析的问题。它的语言特殊格式是A(音)=B(音)。显然,把借音作为析字来认识是不够妥当的。”(《修辞学研究》第二辑342页)按照这种看法,“借  相似文献   

16.
我找妈妈     
我独自一人在灯下看书,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我拿起话筒“喂”了好几声,那边传来一个怯生的声音:“你是妈妈吗?我找妈妈!”一个女孩的声音,稚嫩而低婉。“你找谁呀?”也许是受了那声音的感染,也许是怕惊吓了那端的孩子,我用极轻极细的声音问道。“我找妈妈,你是妈妈吗?”声音极为倔强,充满一种渴望,还有几分凄凉。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正在寻找母亲的孩子。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安安呀!”显然,孩子有些迫不急待了,怕我挂断电话,声音也大起来了。“安安,你在哪儿呢?”我以母亲的情怀问道。电话那头“哇”的一声,女孩放声痛哭…  相似文献   

17.
“声”、“音”、“乐”、“响”是用以表示声音的一组同义词,但它们同中有异。“声”乃是自然的声音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听觉效应;“音”则是由人的内心感悟获得发之于口(或其他乐器)的音响。“乐”的本义是指各种乐器和乐音的总称;“响”则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回音”。声与音的区别在于,“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只有发自内心而又“成文”(有节奏)的声,才能称为“音”。  相似文献   

18.
“韵”,最早只是一种声音。《说文解字》:“韻,和也。从音,员声。”《玉篇》:“声音和曰韵。”韵,从音,匀声,《集韵》谓与“韻”同。声符亦有表意的作用,“员”为“圆”之省,是“圆浑”之“圆”;“匀”是“调匀”之“匀”。所以“韵”是一种圆浑的、调匀的当然也就是悦耳的声音。关于这个“和”,《中庸》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说声音的和谐、协调并且符合节拍,也就体现了乐曲的特色,如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陆机《演连珠》:“赴曲之音,洪细入韵。”都是用的这个意思。《晋书·律历志》还谈到了“韵”的和谐的作用:“凡音声之体,务在和韵。  相似文献   

19.
①利用节奏重音训练玛格丽特.朗说:“加重音、强调节奏的清晰有助于手指的清晰。”我们有趣的发现:弹一个四组音的音阶,重音会轮流变化出现在每一个手指上,从大指到五指无一遗漏,这会给手指各指对声音时值的掌握和声音力度的  相似文献   

20.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九六二年版(以下简称“初版”)第345页,在注释《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一句时说:“音,单音。声,和声。”第909页,在常用词“声”字下辨析“声”和“音”的词义时又说:“‘声’和‘音’是同义词,但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声’往往指一般的声音,‘音’则往往指乐音。……在音乐上,‘声’和‘音’也有分别:声指乐音的高低旋律,音指各种乐器的配合。所以老子说:‘音声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