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教材以风仙花生长发育为主线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内容,引领学生亲手种植凤仙花,在真实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成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个完整生命周期的过程中,学习栽培技能,发现生长规律,研究根、茎、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科学启蒙》2023,(Z2):72-73
<正>周敦颐在千古名篇《爱莲说》中描绘了莲花的一个特质,即“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尽管莲花从淤泥之中长出来,自身却没有沾染污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揭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秘密。芽鳞“保护盾”莲花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种子萌发、藕茎生长和开花等阶段。莲花的种子通常会沉入底泥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在萌发的过程中,种子会发出根,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有投影、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它们的运用优化了教学设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这些现代教学媒体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媒体呢?能不能把挂图、小黑板锁进仓库呢?有一次听科学课时,两位老师都上了《茎的共同特征》一课。一位老师用投影展示出各种各样的茎,另一位老师用挂图展示出各种各样的茎,结果用挂图比用投影的效果好。投影看一次,就要关上,因为投影长时间开着容易烧灯泡,而挂图可以长时间挂着,老师讲到哪里,学生马上就能用眼睛搜索到相应的图,从新授到最后总…  相似文献   

4.
活动挂图是一种手持式课堂讲授教具,由山东苍山一中活动挂图厂首创,率先生产并批量供应全国各地。它的应用价值在于以模拟的方式,直观、形象地显示物质的物理作用方式和变化过程,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和变化过程,生物变化过程以及自然界的其他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眼、耳、脑的活动协调一致。活动挂图的特征和灵魂在于一个“动”字。普通挂图或插图只能表示状态而不能表示过程(教学模型、投影胶片也是如此),学生看图听讲时,需努力去想象,分辨图中哪些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常常要借助挂图。恰当使用挂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使用挂图呢?一、挂图出示要有利于导入新课。挂图有具体、形象、新鲜的特点,运用得恰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开课时出示挂图能充分发挥挂图的刺激作用,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导入新课。试举一例佐证:某老师要出示一幅挂图。她对学生说:“我准备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就从这幅画上开始,只让同学们看一眼,看谁看得最清楚、最正确。某老师举起挂图,缓缓展开。全班同学屏息凝视……。“鸡!”“一只漂亮的大公鸡。”“样子很骄傲。”  相似文献   

6.
运用简笔黑板画教学河南省南阳第四师范学校黄改云简笔黑板画多用点、线构成、简便易画.运用灵活,寥寥数笔.神、形并茂,是加强生物直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示例如下: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模式图和解剖挂图是很复杂时,如“心脏的结构”、“茎的内部构造”等。因为这些图...  相似文献   

7.
动态     
《福建教育》2009,(11):3-3
【“新中国60年教育挂图”成为中小学生德育教材】由教育部、新华社主办的“‘新中国60年教育挂图’走进中小学校园”主题活动曰前启动。挂图每套12张,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农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生活等10个主题,共计30万套向全国中小学免费发放,重点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新中国60年教育挂图”的张贴和展示在各级学校掀起了爱国主义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板书,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十分重要,这是当教师的都知道的。在音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多是借助挂图来形象化地让学生接受的。我认为,这些挂图是“产品”,它能向学生展示这些概念,但是,如果把“生产过程”也让学生理解,则这些概念便会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这所谓“生产过程”,就是板书计划。例如,学生在第一次接触3/8拍子时,我以问答的形式和  相似文献   

9.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关肾单位的内容的学习在“人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节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讲清肾单位的概念和肾单位在肾脏中的位置 首先重视直观教学,在每位同学观察完猪肾标本后,演示肾脏内部结构挂图,从挂图中可以看到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让同学们结合挂图,自己阅读课本上有关肾脏的知识内容。老师在同学们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课本中图5—2肾脏的结构和图5—3肾小体和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以及两图之间的关系。教师从肾脏的结构逐步分析到肾单位的结构。采用边讲解、边板书、边指导观察挂图和书上插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辨“蒂”     
蒂dì瓜果跟茎、枝相连的部分;把儿(bàr);并蒂莲|瓜熟蒂落|根深蒂固。(《现代汉语词典》199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笔者认为,其中列举的三个例子,除“并蒂莲”外,后面两例中“蒂”字的意义与释义均不相符。“瓜熟蒂落”中的“蒂”并不是“瓜果跟茎、枝相连的部分”,而是指瓜的前端留下的花的残余部分,俗称花蒂,生物学上称之为“果顶”。  相似文献   

11.
“植物”这一单元主要讲授植物的果实、种子及根、茎的繁殖。教授该单元时,我并没按以往的办法去课课讲授,而是将三课合为一课,少讲授,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本,通过观察实验,联系实际去探索果实的形成,种子的萌发,植物根、茎的繁殖,效果很好。 为使该单元教授成功,首先,我从班干部中选出了三名工作负责的学生,让他们分别担任“花小组”、“种子小组”及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植物的生殖”和“种子的萌发”后学习的内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是长有叶和芽的茎。茎是芽发育而来的,只有弄清楚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挂图在教育发展史上出现得最早的直观教学手段。“复合式挂图”是挂图的一种变形,是按照生物各层器官、系统的结构模式画在纸上,经过剪贴而制成的,所以又称为“剪贴图”。这种图具有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形象生动等的特点。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双受精作用”既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一节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过去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只是利用挂图,但由于所用的教具只是一幅静态的“双受精挂图”,双受精的动态生理过程仅能用语言来描述,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糊涂,难于理解双受精作用,教学效果较差。为突破“双受精”这一教学难点,我自制了一框“双受精作用”复合抽拉活动投影片,在讲授“双受精”时,采用投影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我市教委电教馆组织的电化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现将该投影片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材料 带药膜明胶片、彩色绘图笔、片框23×19厘米、透明胶布、胶水、小刀、剪刀、白纸、铅笔、尺子、线。 二、制作步骤 1、绘底稿。用铅笔在23×19厘米的白纸上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地图,在头脑中形成地理概念,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使用现成的地理挂图,根据教学要求,指点地图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讲解,我们把它叫做“用挂图讲解”。另一种是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黑板上画图,边画边讲解,我们把它叫做“作图讲解”。两种教法在提高班中进行试验,效果有明显的差别。(见王爱梅:《地理教学的两种教法比较》《上海教育》一九七九年第九期)我们闸北区部分教师认为作图讲解法在提高班效果优于用挂图讲解,但在基础班的效果如何?则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6.
田晓鹏 《生物学教学》2006,31(12):31-32
“花的传粉受精过程”是一个抽象的、动态的生理过程,它既是“开花和结果”的重点内容,又是“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现有的平面静态挂图无法展示该过程,如果单纯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只有将这个过程形象化、动态化,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笔者经过研究和尝试,成功地制作了“花的传粉受精过程”活动教具。  相似文献   

17.
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科书,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植物种子的萌发”,主要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宜宾油樟对三种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宜宾油樟茎、叶水浸提液对玉米、水稻、小麦三种主要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樟的化感作用和供体植物器官、受体植物种类以及浸提液浓度有密切关系。化感效应总趋势为叶>茎,或玉米>水稻>小麦。在实验设计的浸提液浓度范围内,0.075 g.m l-1的茎、叶浸提液对三种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最强。油樟茎、叶对玉米种子萌发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对水稻、小麦种子萌发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大大地大于最终发芽率的敏感指数,暗示油樟的化感作用主要是缩短玉米或延迟水稻、小麦种子萌发时间。建议在油樟林附近宜种植玉米,不宜种植水稻、小麦。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生物教材中 ,大多数的实验都可在课堂上完成 ,但也有一部分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 ,仅在课堂上甚至一天内是无法完成的。如“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等实验在课堂上往往只能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或最后的部分步骤 ,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们做了如下尝试。a .课堂上集中研究、组装 ,在下次课观察。根据实验的目的 ,将实验的准备过程提前在课内进行。例如 ,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在上次课留下部分时间 ,讲清实验的要求和…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与明确的学习目的及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但对少年儿童来说,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音乐课的学习同样如此。   一、美化音乐“小天地”   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把音乐教室布置成优雅美丽的“小天地”,学生跨入其中就会受到美的熏陶。对音乐教学能起到渲染烘托作用。如在教室四周墙壁上挂着国内外音乐家画像,各种乐器演奏的彩色挂图,节奏训练及乐理知识图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