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疆的跨民族交际根植于新疆多民族人文生态环境中,呈现出民汉交际和民民交际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这个由多民族构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里,每一个民族都是一个文化体的小环境,各种不同文化体之间的文化信息相互流动,使得人文生态大环境生生不息地运动。新疆这种独特的多元化、多侧面的人文生态大环境必然是影响新疆跨民族交际中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环境法制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新疆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正确认识评价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制定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法,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污染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针对新疆的环境问题的现状,着重探讨对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疆干旱区绿洲资源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针对新疆干旱区不同类别的绿洲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生态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加强对干旱区绿洲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充分发挥新疆绿洲资源优势特色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对具有脆弱性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发展新疆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华章》2013,(27)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新疆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益于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十八大报告为切入点,导入了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自然扬尘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的污染对新疆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造成的直接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新疆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疆建立图瓦人生态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为国内游客提供旅游度假、休憩、疗养和科学考察的场所;可使旅游者了解、感受和体验新疆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图瓦人民俗和文化。文章以分析图瓦人的生活环境作为出发点,详细介绍了区域旅游对图瓦人部落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的影响,最后提出在新疆建立图瓦人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是近代对新疆生态环境给予深切关注和进行初步治理的第一人。在西北期间,他从植树造林、引种桑树、兴修水利、合理垦荒、建设城镇等方面,对新疆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新疆地区的生态状况,很值得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由于兵地是两个利益主体,发展融合型经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因此,分析和研究兵地经济融合发展对新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章提出了发展兵地融合型经济,实现新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类学与新疆文化特征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向。作者认为在新疆文化研究中,生态人类学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和工具以重新认识新疆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本文指出对新疆两个主要的生计系统──绿洲农耕和草原畜牧──的研究中,可以对它们和所依存的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而认识过去被忽视了的某些文化特征,以求深化对新疆文化的认识,并提出新的理论阐释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部城市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充分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主题,它们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利用新疆南部中心城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2000~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新疆南部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用SPSS软件等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两个系统各年的综合指数,然后对比分析新疆南部6城市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值,得出这6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最后结论:通过对新疆南部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对比研究,以期采取符合新疆南部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平衡是生态环境生态化过程中物质、信息、能量循环的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利益均衡的状态。《高等教育生态论》提供了一个从生态学理论系统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运行的崭新视角,为深入认识并解决高等教育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路径——生态化。在当下高等教育语境中,生态化的发展趋向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走向平衡的过程,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12.
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森 《教育研究》2005,26(10):55-60,79
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对构建真实的课堂,而不是一个经过筛选的虚假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的课堂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发挥着滋养、环境参照、动力促进和制度规范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师发展的真正内涵是一种意境的追求。大学教师所处的外界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样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生态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又有其自身作用的法则。针对当前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官本位思想严重、教师评价体制单一、同质性过高、进修经费不畅、花盆效应严重等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的核心观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共存共荣与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是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扬弃,它不仅凸显了和谐社会的理论主题,而且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指导。理性地分析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生态文明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学视域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进行研究的首要前提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少数双语教育可以被视为一个由与少数双语教育相关的不同构成成分、不同组织层次按照一定的方式,整体联系、动态整合,并发挥各自功能的复杂有机整体——即一个生态系统。其次,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可以明确,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就是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该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等复合生态环境联系起来,探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功能,揭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生态学为视域,建构在上述基础之上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其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审慎反思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继往开来,推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沿着科学、严谨、理性的轨道演进,最终达到优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协调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在本文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核心,按照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内在逻辑关系的密切程度,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环境相关的研究,外语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国发生的特大洪灾与生态环境长期以来遭到人为严重的破坏有直接关系。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国家颁布与实施的森林保护法律规范,对加强森林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森林保护立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此,进一步完善森林保护法律规范,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许多生态因子的影响与限制。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现实生态环境表现为:高校辅导员正在被边缘化,整体生态环境缺乏平衡,生态位受到挤压,且多种生态因子有成为限制因子的趋势。构建高校辅导员的和谐生态环境,应积极关注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确立整体生态环境观,营造凸显人文关怀的制度生态环境,改善高校辅导员"边际人"群体的物质生态环境,并为其创设健康、豁达的心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法提出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区域差异指数,分析了"八五"到"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各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的时空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的生态足迹快速扩大,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动态平衡,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供需矛盾日益显著。(2)资源与环境压力日趋增大。"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最大,其次为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压力比较小的有铜川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延安市、榆林市。(3)各市生态经济耦合程度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生态经济耦合指数最高的是延安市,其次是铜川市、延安市、安康市,比较差的是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汉中市和榆林市。  相似文献   

19.
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泉州市"非遗"的较好传承有其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提出泉州市应继续探索和完善"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体系:建立文化生态指标监测体系,制定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引导文化生态消费,打造文化生态链;注重文化生态效益,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保护、传承、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承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微观生态系统的内涵、生态观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生态链构成和微观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提出微观生态系统是以高职学生作为“心理生态主体”,以生态心理学的思维角度理解学生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特征,满足多元化需要,以鼓励学生发掘心理潜能为重点.并尝试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