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家口晚报》在2006年9月至10月,对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首例捐献器官并成功移植的新闻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先后采写、刊发稿件11篇,帮助器官捐献方阎靖的父母实现了捐献爱子器官、挽救他人生命的愿望,阎靖的父亲阎立斌因此也被评为河北省2006年度“十大爱心人物”。此事感动了张家口市、河北省乃至全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7年3月底。此报道也获得了2006年度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在这组报道中,作者作为报道组的一名成员,进行了全程采访,感触颇深,收获多多。这些体会或许对我们进行典型报道有一定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刘嘉莹 《新闻世界》2014,(5):211-2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重庆晨报》2013年10月15日—11月15日的"今日时评"版为研究对象,按照评论内容、来源及倾向性对这些评论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出晨报评论内容丰富、平民化等特点,并对该报时评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至10月,《张家口晚报》对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首例捐献器官并成功移植的新闻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先后采写、刊发稿件15篇.帮助器官捐献者阎靖的父母实现了捐献爱子器官、挽救他人生命的愿望,阎靖的父亲阎立斌因此也入选河北省2006年度“十大爱心人物”。此事感动了张家口市、  相似文献   

4.
卢焱 《新闻三昧》2001,(11):38-39
1990年8月,在宁夏召开的全国省报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时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同志提出了文字与图片“两翼齐飞”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新闻报道中重文轻图的局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0年过去了,新闻报道仍然没有摆脱文章配图片,图片配说明的传统报道模式:图文两张皮,水油不相融,有时甚至使受众产生图文是否是一回事的疑问,给新闻报道带来了负面影响。所渭图文并茂,不是传统的文配图或图配文,应该是图文的融合,应该是图文地位均等,并驾齐驱,不仅在版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救女贫困父亲写信遍求中国富豪》,此后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报道。该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种观点纷呈,如“刘福成的救女举动打破了以往慈善救助的‘潜规则’,变等待受助为  相似文献   

6.
潘怡安  杨凯乔 《今传媒》2010,18(10):170-170
作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认为民国前《申报》的成功与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报纸的编排和经营方式有重要关系,其中本文只论述《申报》对新闻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解娜  于惠淑 《新闻世界》2009,(12):87-88
《拉呱》是齐鲁电视台于2005年10月31日开播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凭借内容上的本土化和曲艺化的播报方式,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山东观众的喜爱,而《拉呱》也因此成为齐鲁台的品牌节目。本文主要从节目内容、播出形式以及品牌维护三个方面揭示《拉呱》成功之处,希望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9.
文辉 《报刊之友》2002,(3):18-19
这是一篇充满母爱、真情、令人震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救女贫困父亲写信遍求中国富豪》,此后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报道。该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种观点纷呈,如“刘福成的救女举动打破了以往慈善救助的‘潜规则’,变等待受助为主动出击”、“在媒体的介入之下,效果会不言而喻,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救一个是一个’”、“对于富人社会责任感的呼吁一直都是公共舆论热点所在”、“媒体越位凸现体制缺失”、“媒体对富人集团的一次‘舆论绑架’”。笔者认为,从媒介职业道德的视角来分…  相似文献   

11.
12.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徐剑  柳松 《声屏世界》2005,(2):28-28
卫视晚间新闻大多定位在社会新闻的范畴,从江西卫视过去的《今晚报道》到目前的《新闻夜航》都是如此。经过多年的社会新闻采制.笔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有必要对社会新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重新界定,解决了这个问题,《晚间新闻》的定位也就明确了。  相似文献   

15.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1,(11):23-25
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的。一般说,一篇报道发布出去就完了,因为信息已经传播出去,“作用”已经发挥了。可有一种报道不同一般,它可以“引出”新的报道,产生连锁反应,引出一连串的新闻事实和故事。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因为它关系着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连锁反应:由新闻引出的新闻有的新闻报道推出后,又引出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引出的新闻,由报道引出的报道,似乎可以称为新闻衍生物。2000年1月20日,《深圳晚报》在一版通栏发布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16.
于媚 《新闻世界》2011,(1):105-105,123
新闻评论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南京《现代快报》以犀利的文风、抨击时弊,深得读者热捧,在创新新闻评论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李艳波 《军事记者》2006,(12):65-65
记得4年前,曾经有一本图文并茂的杂志摆在面前,我备感新奇。订还是不订?在零点五秒的思考时间里我决定了,直到如今。如果给我重新再来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依然决然选择它,理由只有一个:《军事记者》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刊物。4年了,每个月总有那几天坐立难安,望眼欲穿,急盼新一期《军事记者》能快一些到来。当飘着墨香的《军事记者》一到连队,自己总是第一个冲进队部,首先借阅,然后像宝贝似的研读。就寝之后,被窝之中,手电灯下,“新闻人”的故事激励自己不断努力;“采编感悟”给自己以很好的写稿指导;“编辑部信息”犹如指路明灯照亮写稿方…  相似文献   

18.
地方报纸 《扬子晚报》 新闻策划 典型报道策划 追踪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19.
20.
打开装帧精美的《穿越大西北》(常亮著 ,远方出版社出版) ,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西北地区美丽而神奇的画卷 ,犹如被无形的磁力所吸引。这是一部反映“西部大开发”重大题材的风貌通讯专集 ,是颇具时代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新闻力作。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 ,是信息的传播者。60多年前 ,在黑暗的旧中国刚刚燃起抗日烽火的岁月 ,老一辈著名记者范长江 ,以高尚的爱国主义责任感 ,只身冒险深入西北采访 ,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日寇罪行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腐败无能 ,同时最早报道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壮举 ,向全国和全世界传播了真实的信息 ,写下了《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