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乾嘉时期所谓恭请王命先行正法又称之为"恭请王命正法即行正法",其间"即行"与"先行"是一事二说,分别相对于不同的时间参照物。这种制度中的"王命"既是受"天命"所委托,又是受"天命"所限制,其实施终究需要法天而行。就地正法的源头固然可以追溯至恭请王命正法先行正法,但确切言之,应该说是乾隆中期以后由于帝国版图的扩大以及当时随之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很多评论家把叶梦得看做绍述党人,认为其所著的《石林诗话》属于"阴抑"苏黄元祐党派的著作。本文从叶梦得与新旧党人的关系及《石林诗话》中对新旧两党代表人物的评价两个方面来考察,认为《石林诗话》受北宋党争的影响并不大,难以断定它是属于所谓的"元祐派"还是"熙宁派"。  相似文献   

3.
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芋头、横岭、坪坦、阳烂、高步、中步六个侗寨居民信奉萨岁、飞山杨公、南岳大王等社会神灵,崇拜天、地、日、月、山、水、岩石、树木、花草和龙、凤、狮、虎、牛、鸟、鱼等自然神灵,具有比较一致的民间信仰,这些神灵各有其祖先神、英雄神、恩神、保护神、农神等神格威灵。这些神灵的神格各有侧重,而且呈现一神灵多神格、多神灵同一神格、多神灵多神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关系特征。各侗寨的民间信仰还有其差异性,同中有异,异彩纷呈,形成六寨侗族同胞的神灵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4.
《青箱杂记》是宋代的笔记小说之一,其作者吴处厚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传》,在参阅宋史及众多笔记小说之后,从厘清吴处厚与宋变法派宰相蔡确之间的恩怨入手,证明吴处厚是北宋"冗员"政治和党争政治的牺牲品,他的文学才华和治理政事的能力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5.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他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儒家思想作用于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儒家思想和品格是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底色,它决定了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6.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方先进的技术得以引进到近代中国。戊戌年间,康梁派也标榜"中体西用",但是已然成为一句遮人耳目的口号。孙家鼐是一位贯穿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直到清末立宪的晚清高官,纵使政局的风云变幻,他始终信奉的是"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7.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方先进的技术得以引进到近代中国。戊戌年间,康梁派也标榜"中体西用",但是已然成为一句遮人耳目的口号。孙家鼐是一位贯穿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直到清末立宪的晚清高官,纵使政局的风云变幻,他始终信奉的是"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妮娅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龙"母题研究》中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龙"的角色与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职司雨水之神。龙在中国的神灵体系中,主要的职能是司雨水,掌管天降雨水,平衡人间雨水的播布。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间所信奉的神灵,很大一部分原先是普通的凡人,由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及其本身的内在因素,使他们从凡人上升为民间所崇拜、祭祀的神灵。在由人到神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民间传说发挥了桥梁作用。从闽南地区的妈祖、吴真人和清水祖师等神化过程,可见民间传说故事的广泛流传与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古时期,"巫"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事神之巫,又是神之本体,代表上帝和祖先之神,是神灵与人事的交流沟通者。由此产生了一组对巫及祖先神灵的尊称:"巫保、神保、灵保、尪保、灵子"等。其中"保"同"子",附着于名词后表示尊称,但其依附性强,不能独立使用,而且只能出现在上述词语的组合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儒者们为了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需要,十分推崇由韩愈所倡立的儒家道统论,并对之作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北宋前期与中期受到推崇,从而形成一股“尊荀”思潮。然而,随着理学的兴起与学术研究的深入,“尊荀”思潮很快结束,苟学受到贬抑与排斥。  相似文献   

12.
应天书院在北宋时期位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在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的前身为后晋戚同文讲学的睢阳学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获应天书院赐额,书院日益官学化。北宋时期,应天书院位于州(府)治东,明代嘉靖年间,御史蔡叆改建社学为应天书院,在商丘县城西北隅。郑三俊于万历二十九年建宋范文正公讲院,可以看作是北宋应天书院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北宋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北宋婉约词有着蕴藉含蓄的词情,文入画派有着“迥出天机”、“参乎造化”的写意风格,词与绘画在文人士大夫的抒情中有着共通的艺术精神。从色彩描绘、时空意识、形神兼备的艺术精神等方面探讨了绘画美学思想对北宋婉约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5.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6.
宋仁宗朝诗人宋祁,在居士禅盛行的时代,其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禅悦倾向.北宋政府对佛教限制性利用的政治态度是这种倾向赖以形成的文化语境;奉儒作吏的宋祁,受到时代风气的浸熏,其禅悦意识渗入到诗歌创作中来,表现出当时居士禅的文化意义:禅悦与审美——宋代文人的心灵安顿之途.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最早的书院学田出现于潭州岳麓书院。真宗乾兴元年(1022),官学学田正式出现,仁宗时立学赐田制度基本形成,神宗、徽宗时进一步发展,并正式确立。至徽宗大观三年(1109),全国学田总量达105990顷。南宋时,学田进入成熟与完善期,各地学田的数量较北宋大幅度增长,书院学田在理学家们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学田制度的形成,确立了元、明、清以来教育经费的基本形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宝元至庆历年间是北宋的多事之秋,与夏战事纷争,与辽关系紧张,内政上问题积重。朝廷启用了一批富有政治才干的官员共赴国难。其中,范仲淹、韩琦表现尤为突出,为时人所称道,尤其是范仲淹更是被推崇为国臣第一。文章将二人在此时期的作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加深对两位北宋名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北宋名将高琼在宋初统一南北的征战中立下不小功勋,尤其在宋辽澶渊之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促成真宗渡河亲临澶州前线,稳定战局,签订澶渊之盟,开启宋辽百年和平的局面。他为人正直,忠诚坦荡,为政无私,豪侠仗义,在朝廷享有很高威望,并甚得皇上恩宠,在宋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接受历程伴随着宗宋思潮,由逐渐兴起而至大盛:清初,承续晚明回升的宗宋思潮,推尊宋诗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始出现是否以黄庭坚为宗的争议;清中期,宗宋派以翁方纲为首,以学问论诗,极力推崇黄庭坚诗歌;清晚期,宋诗派倡导“学人之诗”,与推尊黄庭坚的桐城诗学、经世派诗学联姻,使得宗黄诗风在道咸之际愈演愈盛;清末民初,“同光体”诗人以唐宋并举来推扬宋诗及黄庭坚,达到了移唐就宋的目的,使黄庭坚诗歌及其创作所昭示的创新精神再度辉煌于这个封建末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