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97):109-110
田径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田径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成了输送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一直以来各种田径大赛上斩获的金牌远远比其他项目所斩获金牌要少得多;根据我国田径竞技领域的现状推测出我国的田径项目训练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以格尔木市新华中学的田径业余训练为例,分析其在田径业余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训练现状和问题探索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蒋欣 《考试周刊》2011,(66):141-141
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培养田径后备人才,是学生打好全面身体素质基础和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阶段。本文对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运动量合理安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径运动是以体能为主的竞技体育项目,训练实践证明,速度和爆发力项目具有很高的遗传力,借鉴美国对青少年田径运动能力客观指标的研究,指导各级学校体育工作者预测与评估青少年田径运动能力,发现、选拔田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的业余田径训练是田径竟技项目的基础之一,它为田径竞技项目发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有天赋的人才,它的科研和训练水平制约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高度和竟技成绩的发展.因此,提高我国中学业余田径运动训练水平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国田径项目的发展,有鉴于此,本文从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角度,选取作为田径"灵魂"的速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短跑速度能力,为中学的田径业余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顾凯 《教师》2013,(29):123-124
铅球项目曾经是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的田径强项,有着良好的训练体系和后备人才基地.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是竞技体育的最基础的业余训练基地,目前被评为国家铅球铁饼项目高水平训练基地,是我国训练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的运动员一般都是11~16岁,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是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  相似文献   

6.
李永明 《家教世界》2013,(10):72-7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传统体育训练思想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培养的社会机构和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标志着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开始进入产业化的萌芽阶段。因此加强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了篮球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还可以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和造就部分具有运动天赋的同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为参加上一级的田径比赛,为校争光奠定基础。搞好学校的田径业余训练,可引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业余体育活动,促使学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进而可促使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径运动是青少年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之一,它既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又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很多学校都组织校队,挑选有运动潜质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挖掘其潜能提高成绩,培养并为国家输送高水平的优秀田径后备人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规范化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规范化",不外乎训练内容的规范化和训练形式的规划化。我们知道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二者的辨证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服从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所以青少年田径训练若不"重视"规范化,会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9.
调查河南省五个城市的部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体育传统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足球学校等,得出的结论表明:河南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培养模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教练员人数少,水平也有待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培养效率低下;运动员出路窄等等,正视这些问题,就容易找到相应对策,切实促进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现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摇篮,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结合。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取得较好运动基础和运动成绩是学校业余训练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多媒体技术在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中的应用现状、高校课余田径训练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构建一套体育育人的运作体系。一是通过建立体育网络信息服务中心,服务学生体质测试和体育课、俱乐部、业余训练、竞技比赛等学校体育活动,形成一套体育育人运作体系;二是以竞赛为驱动,在娱乐和健体的基础上,促进参与体育课、俱乐部、业余训练的学生追求更好的运动成绩,挖掘其个人最大潜力;三是借助体育游戏公平竞争和评判成绩实力优先的原则,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知法守法、尊重对手、完善人格魅力、最终完成个人价值实现的全人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与思考。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及实际效果分析,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首批和第二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面向工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面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合作与交流等,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强化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育实习体系中不可缺失的关键构件,是培养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阐述了我校所构建的比较成熟的支撑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训练体系以及在此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邹吉权 《成人教育》2021,41(4):46-52
1+X证书制度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1+X证书制度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事关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出“四方联动、五链耦合”人才培养机制。所谓“四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四方高度协同、实时联动;所谓“五链耦合”,是指基于1+X证书重构教学流程、再造课程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智慧型岗位、模块化课程、结构化团队、项目化教学、复合型人才五个环节高度耦合、环环相扣,形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期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校实际,突出体现我校的"矿业(煤炭)"特色,通过近年来课程建设项目、教材建设项目、教改项目等实施,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着力构建了煤炭地质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使我校煤炭地质领域的传统优势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为地质专业研究型本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提高了我校地质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煤炭地质主体专业领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教学模式是教学价值观在教学运行中的实践形态,是教学诸要素不同组合的一种结构形态,同时,它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具体的体现。加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有利于提高电大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是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新经济、新兴产业对计算机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式,以盐城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一个校企合作嵌入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内容、师资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与具体做法。初步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可增加学生面向就业的实际项目经验,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与就业质量,是计算机类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剑桥大学,秉承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创业实践为抓手,创新网络为助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