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说“宁馨”     
近年来“宁馨”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商业场所的名称中,如“宁馨家园”“宁馨花园”“宁馨苑小区”“宁馨超市”“宁馨茶庄”“宁馨美容社”“宁馨疗养院”等。另外还有“宁馨的少妇”“宁馨的夜空”“宁馨的氛围”“宁馨的感觉”“宁馨的生活方式”“共享宁馨”等说法。互联网上也有一个专门的网页叫做“宁馨家园”,主持人张铮特意加以解释:“它既不是局限张姓小家族的网页,但也不必过泛。起个名字叫“宁馨”,寓家庭安宁温馨之意。”这种解释很有代表性。一般人认为.“宁”即“宁静”,“馨”即“温馨”。“宁馨”就是“宁静温馨”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部分词语进行了补释:“缩酒”中的“缩”是■的假借字。“左右以君贱之也”中的“以”作“认为”解。“传不习乎”中的“传”作“传授于人者”解。“昼寝”作“画寝”解。“兼人”作“胆大勇为”解。“洵”是“恂”的假借字。“离离”中的“离”字是■的假借字。“以”可作“能”解。  相似文献   

3.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对于魏晋玄学、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均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儿女英雄传》中的“颇”类副词有“颇”、“颇颇”和“颇为”。“颇”可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颇1”和“颇2”。程度达到“很”级别的为“颇。”;未达到“很”级别的为“颇2”。“颇2”的数量远高于“颇。”的数量。“颇颇”也可分为“颇颇1”与“颇颇2”,程度方面,“颇颇”的程度与“颇”相比呈两极增高的态势。“颇为”意义与“颇”相同,程度方面,不同情况对应“颇”的不同程度义。本文从“颇”类程度副词的产生年代、程度等级、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对“颇”类程度副词进行计量研究。以探求“颇”类程度副词在清代后期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追捕大盗     
《小学生》2008,(11)
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召开。一天,武术迷“猪猪侠“被抢劫“柯伊诺尔“大钻石的匪徒劫持,在搏斗中稀里糊涂落入时空隧道,回到了1800年前一个名叫奥林匹斯的小岛上。“猪猪侠“为了取得拥有魔力的“柯伊诺尔“大钻石回到未来.与体育天才“超人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猪猪侠“究竟能否战胜“超人强“。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吧!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经》中,当“道“作为世界的本质的,它表现为“无“与“有“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规律时,它表现为“自然“与“无为“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时,它表现为“无“与“有“、“自然“与“无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做”“作”之间的区别很多人查过字典,但是人们仍然常常混淆。现辨析如下:“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落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表示制造具体东西时,用“做”。例如:做饭、做家具等。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有的人写文章常把“涉及”“波及”“提及”“谈及”写成“涉及到”“波及到”“提及到”“谈及到”。此外,把“必须”写成“必须要”的也屡见不鲜。还有的把“是否”写成了“是否是”。我以为,这些词后分别所用的“到”字、“要”字和“是”字,实属画蛇添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的二者情态功能互补。三者主观性程度依次渐高,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强弱、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句法独立性较强,可单独做谓语。“由不得”25%用于对话,表强烈的劝阻;“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相似文献   

11.
1、“阻险”宜解“阻于险地”、“被危险的山路所阻”。 2、“早为之所”宜解“早点给他作出处置”。 3、“完聚”宜解“修好城墙聚集民众”。 4、“以为质”宜解“因有诚信(的声誉)”。 5、“共止”宜解“一同休息”。 6、“先王”宜解“指鲁国先君”;“东蒙主”宜解“东蒙山神祭祀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孔子把“从心所欲,不踰矩”作为人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即内在的“仁”。“不踰矩”即外在的“礼”。文章论述了“仁”与“礼”之间内转与外推的关系,其内在的“仁”与外在的“礼”是可互相建构,互相转换的。“仁”的实现要“礼”的约束,外在的“礼”在一定的时间后会内化为“仁”,这是一个循环圈,由“仁”外推为“礼”,由“礼”内化为“仁”,循环往复,完成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法认为表达名词组论元的有定的修饰词一定是定冠词“the“,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除了定冠词的“特指“、“独指“特性表达名词组论元的有定概念外,不定冠词“a“修饰的名词组论元同样可以表达有定概念。相反,定冠词“the“表达有定的“唯一“特性是“内在化的唯一“,这种“唯一“特性不是绝对的,它与特定的语境相关,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定“可能析出“不定“。  相似文献   

14.
《老子》书里,道>象>物>精>信构成连续性和包孕性的序列。精是物的极微细者,相当于《墨子》的“端”和古希腊的Atom(原子);那么“信”就可能是“亚原子”,进入“量子论”的范畴。而“信”近于“非常名”的“名”,是“语言”,是“信言”,颇像后现代思想者所谓“话语”。原始思维里,“语言”或“话语”具有创生功能。万物的原初是“无名”,“有名”才是万物的母亲。世界是在被认识、被命名以后才成为人类的对象,成为“人化的自然”,“文化的自然”,亦即“话语化的自然”。也许可以在此视界下理解“解构主义”所说的“话语”先于“实在”。而“道”也有“言说”即“话语”的涵义,然则“信”(信言)又是道的超微存有或原初状态。道回归为“信”,“信”再现为“道”,构成“永久循环”,螺旋上升,臻于无穷  相似文献   

15.
《尔雅》释“平”为“大野日平。”《说文解字》释“平”为“语平舒也。”《汉语大词典》释“平”的本义是“平坦”;《汉语大字典》释“平’’的本义是“宁静;安适”。其实,“平野、平地”是“平”的本义;“语平舒”是它在中古使用的引申义;“平坦”、“宁静;安舒”是“平”的“平野、平地”义的引申义。“平”与“坪”是古今字;“平”最初的形体具有多种.其构意已无法证明。  相似文献   

16.
“80后“小说写作存在的瓶颈可以分为“内忧“和“外患“两大部分。“内忧“主要表现为“80后“小说写作在题材上的狭窄、技巧上的缺陷、低龄化写作的不稳定性等。“外患“则主要指市场的追捧和文学批评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7.
《氓》之“垝垣”初被释为“毁坏的墙”,沿用至今。有学者曾提出质疑,以为“垝垣”应作“高墙”解。通过对“垝”“危”通假现象的梳理、“垝”“垣”等相关字形的分解、“垝”“垣”等文献词义辨析,文章论证“垝”表“毁坏”义,“垣”指矮墙,即“女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非本体的本体论思想与柏拉图的“相论”有着本质差异。柏拉图的“相论”是建立在“一元惟善论”的基础之上,“相论”的致命弱点就是单向度的、“向外求真”的“一”。“相论”要么导致“绝对对立”,要么导致“相对对立”,根本不会产生“二元非对立”思维。而中国古代非本体的本体论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二元非对立”的思维精神,二者之间既是“二元性”构成也是“非对立”的“圆融”、“全息”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子弟书》中“嘎孤”一词,孤僻难懂。表示“奇怪”义的“嘎牛”系列,是“嘎孤”来源的一个层次,字形写为“嘎牛”“噶钮”“嘎扭”“噶牛”和“嘎吽古怪”。表示“奇怪”义的“拐孤”,是“嘎孤”来源的另一个层次。“嘎牛”系列与“拐孤”截搭,组合为新的字形“嘎孤”。截搭后的“嘎孤”系列,字形记为“嘎咕”“嘎古”和“玍古”。“嘎牛”与“拐孤”分别为满语“ganio”“ganiongga”的译词,但由于译音词纷歧,学界对其来源考证亦存分歧。  相似文献   

20.
《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不用“原”而用“元”? “元”字的本义是“人头”。《左传》中有“狄人归其元”的句子,意思是:狄人把他的头颅送了回来。后来由“头”的意思引申出“第一”“原来”“本来”等意思。“原”字的本义是“水源”,后来引申出“开始”“本原”“原来”“本来”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