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生不弃.蜗居蚁垤,暂屈一宿。”哒是明代有名的戏曲理论家、剧作家朱权在剧作《卓文君》第二折中的一句道白。大意是说:“先生如若不嫌弃的话,就在我这寒舍中将就一夜。”  相似文献   

2.
《唱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宋元时期的戏曲声乐论著。这部著作在总结前人歌唱经验的基础上,对宋元时期的戏曲声乐艺术提出很多方法和技巧。《唱论》涉及戏曲声乐内容非常丰富,对古代歌唱家、乐曲名目、唱曲的格调、声气、声韵、节奏、宫调及唱曲的弊病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对中国戏剧演唱的发展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李渔的《闲情偶寄》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一系列戏曲艺术的经验与技巧,极富理性色彩.其所获之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曲而戏的戏剧论”“结构第一的创作论”“浅处见才的语言论”等方面.中国戏曲论著史上的“戏剧学”,即因此而肇始.  相似文献   

4.
戏曲品评是戏曲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明代的曲论家朱权、王骥德、吕天成、祁彪佳等运用戏曲品评这一方式评论作家作品,对戏曲作品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明代戏曲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吕天成的《曲品》和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最为突出,他们主要运用溯源得委法、比较分析法和意象鉴赏法品评戏曲作品,公允恰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沈鲸的《鲛绡记》传播甚广,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戏曲研究者多囿于清人成说,仅从正史中查考宋代人物行谊,遂使本事失考,出现诸如"其姓名事迹,皆属假托"、"事无所本,全出虚幻"等误解。事实上,明代创作家多从小说中汲取素材编演所成,几成惯例。至于《鲛绡记》的本事,主要依据明初李昌祺的文言小说《琼奴传》之人物、事件构建故事情节框架,亦间采《宋史》及《贾云华还魂记》、《香囊记》等小说戏曲素材,以成就一部适应民众欣赏趣味和娱乐需求的著名剧作。  相似文献   

6.
朱权《琼林雅韵》与王文璧《中州音韵》皆"平声不分阴阳"又同"入派三声",这既反映了有明一代南方语音全浊音系统的存在,也反映了明代南曲行腔演唱用韵的实际情况。南曲韵书成就于《中州音韵》,但寻根溯源则肇自《琼林雅韵》。  相似文献   

7.
《青楼集》是元代一部记述歌妓的书,同时又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论著。它的价值在于提出或反映了元杂剧的社会功能、元杂剧的分类、元杂剧在南方的流行、戏曲演员的评价标准、戏曲演员的生活状况等戏曲史上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元代宋梅洞的小说《娇红记》与明代孟称舜的戏曲传奇《娇红记》以其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独特成就 ,赢得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二记不仅本事相同 ,在人物情节、诗词说白等方面也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这两种不同体裁《娇红记》的对比观照 ,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走出单一研究《娇红记》小说或戏曲不可避免陷入的误区 ,从而能够重新给小说、戏曲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是一部优美抒情诗剧,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瑰丽的名珠。鲜明的人物形象,浓烈的矛盾冲突,巧妙的艺术手法,优美的戏曲语言,构成了《西厢记》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在戏曲语言上珠玑满眼,精美华丽。曹雪芹赞誉曰:“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红楼梦》),明代何良俊说:“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四友斋丛说》)。所以说,《西厢记》在语言上堪称古典戏剧的范本,而叠字在其中大量地运用,形成了《西厢记》一大语言特色。本文仅就叠字的构成和运用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荪甫的失败》选自茅盾的长篇巨著《子夜》最末一章。《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与它在思想内容上的高度成就相一致,《子夜》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对人物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  相似文献   

11.
<正>自戏曲诞生以来,戏曲评论和研究亦应运而至,与戏曲发展互为呼应,相互烛照。简单梳理一下中国戏曲史,元杂剧的勃兴,明传奇的流传,清代京剧、地方戏的兴盛,中国戏曲史的三次高峰诞生了一批批杰出的剧作家、戏曲表演艺术家和不朽的戏曲剧目作品,亦催生了一批批戏曲评论家和戏曲研究专著,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庭芝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簿》等,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徐渭的《南词叙录》、李开先的《词谑》、何良俊的《曲论》、王世贞的《曲藻》、王骥德的《曲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乃“姊妹”文学艺术,文学史上,戏曲故事每被采纳编成古典小说,古典小说也常被改编成戏曲。唐代剑侠小说袁郊《红线》、裴铏《昆仑奴》被明代戏曲家梁辰鱼、梅鼎祚改写成杂剧《红线女》、《昆仑奴》,基于两位戏曲家创作动机、剧作技巧、风格笔触的异或同,原来小说在改编后,剑侠在不同文学载体中,绽放出令人惊喜的“异色”;脱胎自剑侠小说的杂剧,或因袭唐传奇的斐然文采,也别具一种诗剧美。  相似文献   

13.
卓明星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1):33-36,48
戏曲选本《万壑清音》所收录剧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现有全本流存者;二是不见著录或虽有著录,但全本已失传,存有佚曲者.《万壑清音》所收录的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共有八种.这八种剧目虽亦入选明代其他戏曲选本,但《万壑清音》所收可补其不足.对存于戏曲选本《万壑清音》的佚本戏曲的曲文、故事情节等进行考述,且与其他版本进行比较,进而对剧作的本事来源、原始风貌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作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统一的话剧作品,《雷雨》的成就无疑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成功最重要的,则是人物形象塑造,正如著名评论家周扬所说:“《雷雨》最成功的一面是人物。”正是由手这一系列精心设置、着意刻划的人物以及其思想性  相似文献   

15.
孟称舜的《娇红记》是晚明继汤显祖《牡丹亭》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戏曲杰作。作者以崭新的思想意识和圆熟的艺术技巧,使得《娇红记》无论是在创作手法、“同心子”爱情理想的建构以及侍妾形象的塑造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明代戏曲论著史上的李开先《词谑》,虽然是一部未竟之作,但全书四个部分之所录所载,实际上成为了李开先因"究心"而眷恋北曲的一种具体反映,一份有关戏曲学理论的重要记录。而"注重民间俗曲"、"推崇元人风味"、"重视音韵曲律"、"讲究舞台效果",则为《词谑》所反映出的戏曲学价值之所在,因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如果用常见的对学术著作评价的来评价林先生的《红楼梦符号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说这部论著是“红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或曰这部论著站到了“红学”研究的前沿等显然是笼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林先生的这部论著除了前边所述具有的学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第一部用文学符号学研究《红楼梦》的学术新著.这就是说,“红学”这一领域虽然被人研究了二百来年了,但至今仍有未被开垦的“处土地”,林先生是一个拓荒者,他的《解读》是当之无愧的新开发.林先生以其深厚广博的中国文化功底从文学符号学这一视角,全方位地论析了《红楼梦》,通过对作品中那些蕴含丰富的文化符号及其编码的解读、阐释,为我们辟出一个到处是奇境胜景,满眼是灵山秀水的“红学”新境界.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评:林先生把文学符号学首次运用到《红楼梦》的研究中,不仅成就卓越,同时创立了“一种中华文化学的新型态”——“红楼”符号学”.  相似文献   

18.
《赠书记》为明毛晋《六十种曲》之一。全剧共三十二出,叙述谈麈与魏轻烟、贾巫云之间的爱情故事,署“无名氏”作。后世学者均沿用此说,认为该剧作者不可考。然笔者经过考证,发现该剧作者并非无名氏,乃明末戏曲作家王元功。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是明代记载传奇作家、作品最多的一部专著,仅残稿所收戏曲作品就达466种。其中“能品”类列《检书记》传奇,评曰:“用调恰当,无一可删处,演之尽可悦目。但身子为女,贾女作男,止入传奇纤巧一道耳。轻烟为广陵之妓,安能遽逸至滇中作贼?贾女亦安能以红粉戴鍪,从戎对垒哉?”1其“贾女”、“轻烟”…  相似文献   

19.
对于汤显祖的《南柯梦》传奇,历代的曲论家和批评家都贬之甚低。自明人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认为《南柯梦》所表现的曲意是“佛也”之后,后世论者也大多认为《南柯梦》只是一部宣扬宗教、“表现人生如梦的戏曲”①,是一部“失  相似文献   

20.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从环境、人物性格等多方面营造了一个喜剧意境,使小说体现出了浓郁的喜剧性和趣味性,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幽默喜剧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