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图像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学就此退出以往的中心位置而趋于边缘化的状态,文学急需调整自己以达成自救。而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使文学理论与视觉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文学理论对视觉文化研究在理论上起到指导的作用,这就为文学系开设视觉文化研究这门课程找到了最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面临的这个时代,实际上视觉作为一个文化主因,越来越突显出来。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越来越趋向于图像的传送,或者说依赖于图像的传播,也就是说视觉文化时代到来了。视觉文化融入教学是对地理信息化教学的深化,给地理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课程具有实践性的品性,而现行文学理论教材与具体教学却存在着实践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文学理论教材与当下文学实践的脱节;文学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实际脱节.开展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是解决文学理论脱离实践、文学理论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路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要求我们开展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厘定当前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客观把握文学理论课程特征基础上,依据电子媒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来思考和设计文学理论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电子文本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理念、教学对象、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教学内容上进行体系化改革,实现电子媒介时代下的文学理论教学的传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5.
金华 《华章》2011,(26)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图像时代已来临,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的时代进入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视觉文化已经冲击文学,带来了文学视觉性的话题.所谓文学的视觉性指文学在后现代背景下,文学作品非常注画面视觉问题,强调作品的观看、展示效果.文学的视觉性蕴含在语言、意象、结构等多方面,首要在语言方面.  相似文献   

6.
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视觉技术资源的教学应用,而且是视觉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有助于丰富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认识,拓展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面向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问题。根据文化包括器物、行为和制度三个层面,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教学资源、教学行为和教学理论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器物层面,需要构建课程教学的视觉资源;在行为层面,应该开展课程的视觉教学行为;在制度层面,必须形成课程的视觉教学理论。视觉技术必须适应课程教学需求,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环境中被重新塑造改善,才能逐步发展成为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评价需要分析是否立足课程问题探讨视觉技术的教学功能;是否基于教学关系反思视觉技术的应用方法;是否应用教学理论开展视觉技术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摄影摄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范式——视觉文化的崛起,而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程教学顺应新的时代潮流,在听力课程改革中将视觉、听觉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和网络环境的作用,引领听力教学进入视听时代,建立起听力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对于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在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它要求我们在编订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同时又不乏普适性的文学理论教材以及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加强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图像无处不在。视觉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非视觉性的工具视像化,这种特点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正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转型的现实对文学理论相关课程在文学研究及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再认识的要求,从文学理论的现实处境分析入手,结合学界对此问题的反思,联系现实教学实践中教与学的矛盾,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