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民族主义以三次浪潮的形式与战争、恐怖主义等交织在一起,对20世纪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影响20世纪国际政治、国家分合、地区冲突、宗教信仰的重大因素之一。考察20世纪民族主义与战争、恐怖主义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自18世纪末形成以来曾出现过三次高潮,无论哪一次高潮,民族主义都成为政府动员,民众参加战争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意识形态,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民族主义是一种最强烈的感情,在它面前,“国际主义”、“共产主义”都黯然失色,当民族主义成为政府发动战争,动员民众参与战争的工具以后,战争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民族主义的极端形态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诱因。在其影响下,国际恐怖主义将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继续存在下去,并有可能在一些地区重新激化,要从根本上铲除,必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与20世纪的战争有不解之缘。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对战争所起的作用存在着重大差异:帝国主义各国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饱受了史无前例的战争浩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推动了席卷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广泛开展,打碎了西方的殖民体系,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取得民族独立;二战后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导致了战后频繁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成为世界动荡、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孟佳佳 《文教资料》2007,(3):215-216
在美国遭受“9·11”恐怖主义袭击之后,英国近两年也接连发生了自杀性爆炸惨案和炸机阴谋等恐怖主义事件。种种迹象表明,恐怖主义已经出现了在美国反恐战争后的新的特征:恐怖主义威胁本土化;恐怖组织网络世界化;恐怖主义传播手段网络化;恐怖主义战术战略化。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戏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菲律宾本土文化的灵魂与标杆,戏剧文化运动极大地推进了20世纪初菲律宾国内反殖民的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菲律宾民族的形成。而在20世纪70—80年代菲律宾反压迫的第一次“人民力量”①民族民主运动中,戏剧民族主义活动更加功不可没。菲律宾戏剧文化界,以戏言志,彰显抒发着菲律宾民族政治独立与文化自主的心声,成为一个世纪来菲律宾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象征,也揭示了其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魁北克民族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背景,更与二战后的国际大环境有关。魁北克分离主义运动出自英裔和法裔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碰撞。历届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等来化解魁北克民族独立问题,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本全球化是自20世纪初以来,以资本扩张为核心,逐步确立全球范围密切的有机联系的过程,它引起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各种类型的矛盾冲突,导致20世纪一系列战争爆发;战争反过来又为资本全球化开辟了道路,推动资本全球化走向深入。资本全球化与20世纪战争的互动关系,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运动。资本全球化仍在继续,战争也将不可避免,科索沃战争拉开了21世纪资本全球化与战争关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世纪初期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作了考察和剖析.概括民族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观点,改良派与革命派在运用民族主义方面的分歧和实质以及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is essay examines a set of memoranda, speeches, and other official discourse issued during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that transformed the legal paradigm under which the enemy was defined and authorized new norms of conduct previously prohibited by law. It argues that these texts employ “deconstitutive rhetoric,” defined as discursive action that undermines the existing legal status of those to whom it refers and produces a disarticulate, destitute subject by denying the individual access to the civic forums in which rhetorical agency may be exercised. The essay begin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deconstitutive rhetoric in the decision to legally re-define Afghanistan as a “failed state” in order to absolve the United States of treaty obligations with that nation. It then addresses the emergence of “unlawful enemy combatant status,” a new legal category not recognized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laws of war. The essay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detention and drone strike policies, which have continued to use deconstitutive rhetoric to undermine the legal status of those captured and killed in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相似文献   

12.
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与狂热的宗教情绪、狭隘的民族意识、心理失衡、复仇本能、盲目的群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有关。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可以在心理根源上消除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地威胁着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恐怖主义犯罪形成的原因具有多因性,彻底根除恐怖主义犯罪,必须抛弃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坚持标本兼治的观念,切实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由于历史的机缘和现实环境的选择,产生了日本国家主义的政治伦理。它的形成之路主要是通过内外两种力量支撑起来:西方的叩关、威胁是催化剂,效法德国是重要的外部参照力量,源远流长的天皇制度与现实的"国体"政治神学的刻意构筑是国家主义生成的核心动力,布威四方的战争与民权的萎顿则助推了国家主义理论和行动的壮大。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厚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争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困难.两国在历史、领土等方面的争议和分歧越来越表面化,而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能通过各种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政府的决策带来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两国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历史的不同看法导致双方民族主义情绪持续升温,从更高层次上影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Katherine Mayo's (1927 Mayo , K. ( 1927 ). Mother India .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 [Google Scholar]) Mother India provid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rhetorical dynamics of figurations that helped maintain imperial aspirations. This analysis suggests that many of the American, British, and Indian commentators who wrote about the impact of Mother India were not just making observations about the accuracy of Mayo's personal observations or the fairness of her religious characterizations; rather, these observers were often participants in much larger discursive debates about what might be called gendered nationalism—the use of paternalistic figurations that suture together particular familiar images with political critiques of oppositional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坚定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亦积极儒化西洋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理解现代新儒家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认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