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报报小容量大,汇天下大事、融多种知识于方寸之间,这其中充当主角的当然是各式各样的新闻。可以说,晚报新闻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晚报竞争力的大小,晚报新闻“硬”“软”与否,决定了晚报可读性的强弱。这里,笔者试从晚报新闻采写过程中的三个方面谈谈晚报新闻的质量问题。题材的选取: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统一晚报不同于日报,它面向城市、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读者。它所刊载的新闻寓  相似文献   

2.
“新闻110”在2005年创立之初,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了河北《张家口晚报》品牌栏目。但之后,“新闻110”稿件多以单篇稿件见报,版面不固定,品牌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2009年初,晚报编委会决定开设“新闻110”版,每周两期,每期半个版。  相似文献   

3.
《扬子晚报》元月十一日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短新闻,文中写道:本报决定在全国晚报短新闻大赛中增设“新闻线索奖”和“金点子奖”。“凡由读者提供线索或出点子而写  相似文献   

4.
地市级晚报的“民生”定位,决定了社会新闻在报纸版面和渎者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地市级城市的经济相对落后,对大政方针政策又局限于上传下达,领导层面的思想也较为保守,这使得地市晚报的时政经济新闻多被会议、业绩以及数字所网,失去了时政经济新闻应有的深度、广度和信息量,变得“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新闻的面要广一些”,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6.
晚报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报纸,要扩大影响、促进发行,就必须在新闻策划上寻求“卖点”,而市民化报纸的定位,决定了晚报新闻策划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关注民生上。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 一、精心选题,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 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选题。立足于晚报的特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对于晚报来说是主流新闻的“富矿”,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但社会新闻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值得细心研究,大力提倡.不断提高。在本期“泸州晚报杯征文”栏中首推的《地方晚报如何把握社会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文,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丰富多彩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晚报及其新闻摄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不断追赶生活的进程中,晚报新闻摄影显示出独有的魅力。 一、“软”与“快” 有人对晚报与日报的新闻构成及采写方式比较研究,认为:“晚报和日报不一样,一般地只作指导思想,指导生活而不指导工作。”体现在晚报图片编辑运作方式上,日报已经报道过的内容,晚报一般不作重复报道。这里“不一样”强调“侧重点”的不同与变化。这种不同、不重复与变化,标志着“求异”,另辟蹊径和变换角度。 从晚报“软”的品格特点出发,晚报新闻摄影注重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开掘捕捉感人而又有思想性的新闻事实,寻找一种贴近生活、重视人情味的表现方式,抓取精彩瞬间。比如报道“创世纪的三峡工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0.
“今日新闻”是平面媒体中晚报所特有的,也是晚报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是.近年来,“今日新闻”这一理念,大有弱化之势。晚报还要不要坚守“今日新闻”这一新闻理念,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维系晚报生存还是消亡的大问题,对每一位晚报人来说,这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缘”和“结”。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头版,是新闻版,新闻精华荟萃其中,往往被人们视作报纸的“脸面”。晚报的“脸面”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新闻之窗口,亦最能体现这张新闻纸的风格。 虽说“脸面”对一张报纸至关重要,但办好“脸面”却不易。与其他报纸“脸面”相比,晚报“脸面”要“眉目清秀”就更难。晚报是一种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综合性地方报纸,它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反映生活,丰富生活,引导生活是其主要特点。它的这种性质决定了读者对头版的要求和品味不同于日报类报纸;其次是头版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所谓的“高级报纸”相比,更富有“大众化报纸”的特点。具体来说,要使晚报的要闻头版具有独特的风格,应注重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闻立报、新闻博弈是地市晚报竞争取胜的先导和先锋。地市晚报在新闻运作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但要实现地市晚报新闻在本地“顶天立地”,形成一只开拓和巩固读者和广告市场的“拳头”,在与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竞争中更胜一筹,需要引入和运用“控制论”,对新闻策划、采写、版面、反馈及其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形成新闻产品生产高质高效的“流水作业线”。  相似文献   

14.
年前在上海举行的1992年全国晚报会议(全称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次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就是:迅速繁荣起来的我国晚报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劲旅;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晚报向日报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在这次全国晚报会上,不时听到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晚报热”或“晚报现象”。晚报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在我们的新闻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这也充分表明,晚报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目。所谓的晚报现象,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对新闻改革,乃至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带来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15.
决定晚报特点的根本方面有两个,一是晚报的分工任务;二是晚报的读者对象。晚报读者的职业是次要的,不论他是教师,是工人,是店员,是干部,是科技工作者,是医生,当他成为“晚报读者”以后,他的职业或工作特点不再起决定作用,他们以“本地居民”的身份共同关心本地的事情。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就怎样办地方报纸的问题,发表过这样的意见,“本地消息,至少占两版多至三版。排新闻的时候,应以本地为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底,《羊城晚报》推出了一个新的报道形式——“新闻连载”,随后《燕赵晚报》、《合肥晚报》、《成都商报》、《重庆晚报》、《平顶山晚报》、《银川晚报》等也先后采用了这一报道形式。一年多来,“新闻连载”已逐渐在全国晚报中推开,并以其快速抢眼的新闻,新颖活泼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晚报作为一个地区的一张单独的报纸,凡是当地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或重大战役性报道,晚报记者都会不甘日报记者之后加以报道,宣传部也都要召集晚报作统一部署,而新华社播发的重要新闻,晚报更是不能漏掉。如此一来,晚报上出现与日报相重的新闻就势所难免。 对“相重新闻”的处理方法,晚报界人士普遍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对日报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不能重复报道: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士则坚持对日报登过的新闻一概  相似文献   

19.
储继华  刘晓云 《新闻传播》2006,(6):65-65,67
在娱乐新闻不断繁荣的同时,各家晚报娱乐新闻版面也出现了“千报一面”等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家晚报的娱乐新闻几乎全部来源于互联网,由此造成独家新闻、特色新闻越来越少。从晚报娱乐新闻版面所面临的这种状况看,如何打造晚报娱乐版特色已成为各家报纸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短、平、快”的“快餐式”风格是晚报的绝对优势,而“好看”的社会新闻则又是晚报的“买点”和“看点”。如何捕获高质量的社会新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