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我国关于低碳政策设计框中,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低碳政策群之间缺乏经济逻辑,低碳没有成为经济有效运行的推动力,没有产生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低碳消费理论的逻辑起点模糊了低碳消费和低碳消费行为的概念内涵,导致低碳消费政策机制碎片化;混淆宏、微观低碳消费政策的设计目标,将低碳消费行为作为宏观政策的作用客体,将微观政策干预机制混淆进宏观政策的干预机制;导致政策目标设计过于放大减排动机,而忽略经济效率动机。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方环境立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除了要有政府政策上的引导之外,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作保障.虽然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有相关的立法,但这些立法能起到的效果却是微乎甚微.本文以地方环境立法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方立法的现状,并针对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立法建议,希望能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方环境立法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大学地域特色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大学需要发扬老一辈红色革命文化精神,还需要培育蓝色海洋文化精神,树立绿色生态文化精神,打造色彩斑斓的创意产业文化精神.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与大学地域特色文化发展互相推动,共同发展,为实现山东文化强省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共同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面对碳排放这一外部性问题,国家需要通过经济政策对市场失灵加以调控以推动节能减排。笔者通过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从低碳政策取向方面提出了目前发展低碳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蓝色经济区"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阻碍"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大顽疾。完善"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区域经济法社会本位理念的价值追求。培育三个城镇组团,应加强区域内环境合作,完善立法,强化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发挥司法途径的作用,借鉴其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经济区建设需要本地主体性金融机构的支撑,半岛蓝色经济发展需要蓝色金融的战略保障,组建蓝色银行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以青岛银行为主体组建蓝色银行是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思路。建议以组建蓝色银行为契机推动青岛银行与蓝色经济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经济学中区位熵理论及方法,选用2003和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进行了区位熵计算,并就计算结果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专业化程度、优势产业的稳定性情况、趋同产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存在产业趋同的结论。为更好地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和做好产业定位,提出了有重点的发展优势产业,做好产业定位,协调各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已进入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具备了发展海洋休闲经济的政策优势、市场需求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议通过确定青岛海洋休闲经济的战略定位,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突出其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引领地位;以蓝色经济为优势,打造海洋休闲经济品牌等措施,促进青岛海洋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经济转型,寻求科学、全面的公共政策支撑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与"绿色河南、低碳河南"的双重驱动,河南急需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以此解决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具有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的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展低碳旅游条件及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着政治、政策、舆论和技术等有利条件和资金、民生等不利条件。从不断提升低碳技术水平、逐步增加低碳旅游城市、深化旅游景区节能减排、促进各类酒店低碳发展、打造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大力发展轨道运载系统等途径入手,中国将会逐步成为低碳旅游的先进国家。  相似文献   

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建设中会伴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隐患,如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海洋工程建设、滨海旅游等引发的海域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和海洋资源枯竭问题等。为保持山东半岛海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从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寻求相关的法律依据,并分析其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此外相关制度的完善对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至关重要,着重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作了论证,从而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网络是形成城市体系网络系统和城市群系统的物质条件和必要前提,交通条件的改善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区域最优的空间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黄蓝"两区"的开发特别是黄河三角洲被定位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大运量低排放的铁路运输势在必行。在分析滨州铁路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滨州铁路交通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将会加速山东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将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山东半岛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最后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培育壮大青岛市海洋高端产业,对于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产业选择标准和主要指标体系,结合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认为港口物流与海上运输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七个产业能够在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引领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岛创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也是助推产业升级的需要。青岛拥有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和区位优越等诸多优势,要紧抓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努力建设面向日韩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推动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推进日韩产业园建设,捕捉全球产业分工的新趋势,探索更加便利化的贸易机制,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从而加快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促进海西和谐,是建设海西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建设和谐海西,利益协调是根本和关键所在。因此,对海西社会中存在的若干利益冲突的阐述及其原因分析成为必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政府把改善民生、公平分配、民主制度和依法治理分别作为施政宗旨、目标、基础和手段,一个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才会得到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7.
陆海统筹中的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是互补、共存、双赢的协调发展关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是陆海统筹的应有内容,是黄蓝两大战略的交汇区,因此,陆海统筹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在制度、定位、原则、法治建设、科技支撑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18.
从本质内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教育有特别的吁求。当前环鄱地区教育实践存在三个弊端:"非生态性";"单向度性";"非本土性",这些弊端满足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环鄱地区,必须要积极开展生态教育立法,强化区域生态科研与生态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要切实重视通识教育,另外,还要开发实施区域生态保护相关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加速,广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点,以及经济区发展的独特定位,需要大量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区域性、特色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广西高等教育需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构建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洞庭湖区三市在内的湖南省14个地州市2009~2011年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洞庭湖区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得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与位居四大版块首位的长株潭地区之间的差距呈扩大之势;湖区产业绿色发展面临要素供给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的矛盾。因此,洞庭湖区必须加大产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理念;优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和金融环境;提高产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