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的无条件遵守需要法律具备相应的精神和社会必须给予的教育,这两点缺一不可。法律并不是具备了所谓的“法律”名称就需要得到遵守。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法律的遵守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法制社会的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现代法律需要社会成员无条件地遵守,也只有在遵守法律之中,社会成员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惟有两者的互动,才有法制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公民美德与制度正义都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谐、民主、包容等价值精神,表达了人们对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社会和谐的维护。因此,应当将公民美德养成和制度正义安排结合起来,在两者的双向互动中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建设与守法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公民自觉守法意识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础,而公民自觉守法意识的最终形成则需要道德的支撑,为此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增强全民自觉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4.
十大七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蕴涵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重视法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守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学生作为我国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意识养成应当成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民意识为视角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体现了时代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大学生法律课程的教学需要,是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构建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导向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的步调相协调、与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相融合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国家、构建公民具有国家归属感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应试教育、趋缓的体制改革步伐和旧有的历史认识误区是当前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方案,找出与社会生活相接轨、与普世伦理相衔接、与青少年教育规律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德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公民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综合课程的开展促进了公民意识的培养。本文对综合课程的课程目标、教材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推进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意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在我国虽然早已有了“公民”这个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并没有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本文提出了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公民教育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黄莹 《考试周刊》2010,(3):203-204
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木文从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角度来探讨公民意识教育问题.提出了三大途径:教材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创新: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包含着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公民意识培养中发挥着主干课程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大学生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公民意识培养。同时要求主讲课教师应树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教学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法律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又是法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并且公民意识教育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相似文献   

14.
公民监督作为众多监督类型的一种,有其特殊的优越性,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本途径是使其制度化、法律化。而当前,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公民的监督意识,只有公民监督意识的觉醒,才能使公民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守法是法律运行的关键环节,守法效益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法律运行效益的实现程度。从伦理学视角观测守法本身及其过程主要是为实现守法效益的最大化挖掘伦理化的资源,为守法本身及其过程的主体认知确立道德超越程式。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法治化理念的宏观背景下,对大学生守法意识、守法行为的伦理化要求有一个从道德感知、认知、完善的体认过程,是从守法自在到守法自为,再到守法自由的升华过程,也是不断减少或杜绝守法的“非理性状态”,保持“感性自为状态”,达向“理性自觉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公民、公民身份是公民意识的主体存在、实体前提与核心基础,公民意识是公民及公民身份的主观反映与观念形态。公民意识正如公民身份一样,是一个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变动与丰富的综合性概念,但无论其涵义如何庞杂多样,因其自身既凸显重视与尊重人自身主体性的价值诉求,又彰显着入所特有的自由平等、独立理性的伦理精神,更蕴涵着公民作为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的一种和谐伦理关系,因而具有最为核心与本质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7.
黄婷筠 《湖南教育》2002,(21):27-2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守法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学校里,老师除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系统地给学生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因为纪律与法律是密切相连的。一个经常违反纪律的人,就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违反法律与违反纪律本身没有不可愈越的界限。所以,加强纪律教育,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使学生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普法教育是一种涉及面广、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阮方顺 《华章》2007,(12):134-134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获得了自觉的自我意识,以社会主义国家主人公的身份主动参与社会事务,享受权利并乐于承担义务的意识.公民教育是为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行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好公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实践性、塑造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公民文化教育,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再次要增进和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民缺乏公民意识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人的现代化最为关键。公民意识的确立与培养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构成,而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在于我国国民缺乏公民意识,要清除这个思想障碍,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我国国民缺乏公民意识的原因,以求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职业,成为一个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做到依法治教和实现依法自我保护,需要教师确立自觉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此,教师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