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诸侯"惟得衣食租税"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诸侯皆赋”,景、武以后“惟得衣食租税”。其所食是“全租”还是“半税”?学术界颇有争议。一般认为,除田租外,诸侯不能再征收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个人的“私奉养”。但是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诸侯的衣食租税应为“全租”,而非“半税”。田租、算赋为诸侯之公用,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诸侯的“私奉养”并未完全取消。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盐铁专卖政策,逐步取消了诸侯经营盐铁、铸币、酤酒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都城的一个飞跃发展时期.数量上数十或数百个诸侯封国都城同时并存;规模上突破了礼制等级制度的制约;形态上棋盘式布局格局和城廓制度初步形成;地域上遍及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呈现出由中原向南、北、西散射状发展态势,初步确立了中华大三角的都城分布格局,从而奠定了以后中国2000多年都城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
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拥有部分对其控制地区小诸侯的政治统治权。西周存在方伯这种介于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地方势力类型。由于方伯的存在,天子与诸侯的统治关系被部分阻隔,方伯成为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政治枢纽。周公分封其弟康侯为卫国国君,使之成为控制殷地的诸侯之长,后继的卫国君主继续充当方伯,整个西周时期卫国基本上保持方伯地位,为维护西周在东方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刘宋时期分封制发达,诸侯与自己的封地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包括政治上诸侯是封地的最高代表、封地要供给诸侯食邑、封地人们对诸侯有精神上的归属感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封建皇权巩固统治的需要,这些联系有些被弱化甚至虚化,诸侯与封地地方社会的关系也因此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十二”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是司马迁有意模仿孔子著《春秋》,“据鲁亲周”之义例而将周王室与鲁国单独列出,不在“十二”诸侯之数。  相似文献   

6.
高帝五年诏中免除“诸侯子”的徭役并非鼓励关东人留居关中,而是为了优待关东籍士兵;《二年律令·户律》中的爵位田宅数并非授田数,而是对有爵者“食邑”量的规定;“高帝五年诏”不包括“又曰”后边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们习惯上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他挟持了汉献帝,但"诸侯"并不为其所令,"挟天子"是令不了诸侯的。曹操挟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令诸侯",而是为了"令士人"。"挟天子"取得的实际效果是令士人,即"挟天子以令士人","令士人"对汉魏之际的历史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年,中央集权尚不巩固,山东诸侯王国作为治理、发展地方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经济好或者坏的重要因素.汉初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经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农业的恢复发展;二是地方相关手工业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山东诸侯王国在发展经济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温酒斩华雄     
玄德、关、张引数骑跟公孙瓒来,曹操接着。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不过以门第推之。绍再三推辞。众皆曰:“非本初不可。”绍方应允。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相似文献   

10.
春秋诸侯媵妾婚有关问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羊传》关于“诸侯一聘九女”的记述一直被当作春秋时期媵妾婚的定制、常态。但除了《春秋》所载鲁伯姬嫁宋,卫人、晋人来媵的事例外,难以找到其它例证。《左传》所载多为诸侯娶一国,由嫁女陪嫁蛭或娣。目前著录的媵器中,以一器铭一女,两国通婚为常态。这与文献记载相合。以一器兼铭两女,共嫁一夫的三国通婚为辅。尚未见一器兼铭三女,四国通婚的媵器,这说明“诸侯一聘九女”不是媵妾婚的定制。一般来说,几国通婚就构成几国婚姻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11.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相似文献   

12.
曹操"挟天子"只可让少数诸侯服从其令归顺朝廷,却难以命令多数诸侯。主要原因有六:汉朝天子的合法性权威丧失殆尽;皇朝更代的五行学说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汉朝即将灭亡;曹操汉相身份受到天下人的质疑;天下诸侯都拥有私人军队,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霸业;社会志士多在寻找新的主人建功立业而非拥汉;次等君臣关系的固化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曹操"挟天子"也产生了集团内部拥汉派反对他代汉的严重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这三百多年间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周天子已经徒有虚名,无力控制各诸侯了。这一完整的历史时期恰好与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公元前722年-前481年)所记载的历史大致吻合,所以,历史上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包括先王之制、先王之命、先王之训等在内的先王遗说在诸侯邦交领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诸侯之间关系,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维持着诸侯之间的平衡,维护着周王室的利益。只是先王所确立的种种原则逐渐不再是春秋时期各邦国所严格遵循的规范,人们对于先王遗说并非照行不移,而是通过对先王遗说的内容进行新的解释、直接从根本上否定言辞的作用、不回应先王遗说的内容这三种方式,来降低或减少先王遗说的政治影响力,从而降低先王遗说对邦交活动的影响力。先王遗说逐渐不再是一种信仰,而是沦为各诸侯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工具。但总体而言,先王遗说作为邦交政治活动合法性的来源,并未被直接抛弃。  相似文献   

15.
《小雅·车攻》是一首记载周宣王会猎诸侯的诗歌。该诗通过描写周宣王会同诸侯的壮大场面,表现了周宣王示威诸侯,使诸侯来服的雄伟气势,是周宣王重新确立周天子政治地位、中兴周室的表现。《诗序》道:“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  相似文献   

16.
诸侯割据,军阀混战,不胜则死,有进无退,以一挡十,奋勇死战,尸横遍野。敢问,诸侯盟,谁执牛耳?本周连续数个交易日,以3100点为最后的防线,多空双方陷入了一场决定生死的鏖战。向下俯视,标志此轮行情启动的指数缺口(3月29日)近在咫尺,一线  相似文献   

17.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日庙数之制;三日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据此可知  相似文献   

18.
汉高帝六年,有人上书汉高帝刘邦,说楚王韩信要造反。汉高帝采用了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到各国诸侯封地内去巡视,南方有个云梦泽,高帝派使臣通知各诸侯到陈地相会,告诉他们说:"我要到云梦地区去游玩。"其实暗地里要算计韩信,可是韩信一  相似文献   

19.
春秋五霸     
《历史学习》2006,(3):11-11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日渐衰落。一些强大的诸侯,无视王室,互相攻战,甚至攻打周天子。比较明智的大诸侯则提出“尊王壤夷”,争取周王和别的诸侯的信任、服从,从而成为霸主。霸主成了周天子的代表,其他小诸侯要向他进贡。霸主发动战争,其他国要出兵帮他打仗。这个时期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另有一种说法认  相似文献   

20.
高扬 《语文新圃》2009,(12):45-46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大禹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各地的人们都纷纷传诵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大禹成功疏导了河流洪灾后,可谓是万众归心,于是他便大会诸侯于涂山。在各种史料上都记载着这件事情。可是,涂山究竟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成为了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