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建国之初,新中国出版事业奠基者、出版总署第一代领导人胡愈之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思考和酝酿我国出版管理体制的时候,就提出了出版须分别部门“各专一类”的设想,在最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二卷中,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 1950年6月20日,胡愈之同志在京津发行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书籍生产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分工一定要细,如果单单建立一个大的出版机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一切书籍都集中在这一家出版,工  相似文献   

2.
《现代出版》2012,(3):2-2
胡愈之(1896—1986),原名学愚,字子如,浙江上虞人。著名的记者、编辑、出版家、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学者。解放前,胡愈之曾任《东方杂志》编辑;曾筹办《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生活》周刊等报刊;在抗日救亡极端困难的  相似文献   

3.
胡愈之同志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主要开创人之一。解放初期,全国出版工作,是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下,由出版总署掌管的。胡愈之是出版总署的第一任署长,也是最后一任署长。1954年,出版总署合并于文化部。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创工作,是在出版总署成立  相似文献   

4.
他走了,带着对于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片深情,带着关于出版研究的宏伟设想走了! 他走得那样匆忙,没有任何准备,没有留下遗言,便猝然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然而,他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绵绵不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5.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今天召开纪念会,我因病不能参加。特地写几句话,向到会的三家书店的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这三家书店,在三十年代,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出版了许多进步的书籍和刊物,对引导广大青年走向光明、走向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对争取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立下了功绩。我和这三家书店的关系很密切,尤其是和生活书店,  相似文献   

6.
由费孝通、夏衍等70名社会各界著名人士以回忆录形式撰写的(《胡愈之印象记》,依他们各自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历史条件,反映了知识分子的一代师表、新闻出版事业的卓越先驱胡愈之的光辉一生。该书共分五个部分:一、政治活动;二、对新闻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16日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胡愈之逝世一周年忌日,本刊特发王益等同志的文章,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8.
《西行漫汜》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潜赴陕北的“红色中国”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给予其高度评价,称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吕齐 《新闻界》2001,(1):30-31
时间过得真快,许川同志走了10年了. 我认识许川同志是在1950年初.他是<新华日报>记者,我是西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那时候,新华社西南分社、新华日报、西南人民广播电台的编采人员不多,常在一起开会听报告或搞些文体活动.因此,聚几次,就知道某人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了.  相似文献   

10.
了解农民信息需求,有利于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主体向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农民获取信息仍以传统的电视、书刊为主,但互联网已逐步普及,农民的信息需求正随之发生变化,农民渴望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来提高自身技能。而图书馆文献陈旧,缺乏感兴趣图书等,是阻碍农民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表8。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农民信息需求,有利于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主体向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农民获取信息仍以传统的电视、书刊为主,但互联网已逐步普及,农民的信息需求正随之发生变化,农民渴望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来提高自身技能。而图书馆文献陈旧,缺乏感兴趣图书等,是阻碍农民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表8。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的出版体制,实行编辑、印刷、发行三家分立,这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在旧中国也从来没有实行过,这是时任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力主推动的为纠正旧中国出版业混乱无序的状态而创立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新文化出版事业开拓者胡愈之,1896年9目9日生于浙江上虞县城,1986年1月16日病逝于北京。今年9月是他诞辰一百周年。他是知识分子献身思想文化斗争的优秀典型,缅怀他的历史功绩,引发无尽的思念。 在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鼓舞下,胡愈之走上思想文化论坛。他只读完中学二年级,于1914年10月考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做练习生,迅速了解了出版工作的全过程,1915年起便担任著名的《东方杂志》编  相似文献   

14.
1991年 3月 6日,许川同志因肠癌不治,与世长辞,至今十年有整。但岁月并未冲淡人们对这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党的优秀宣传舆论领导干部的怀念之情。当本刊决定出专栏悼念许川逝世十周年,立即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赞许。曾经与许川共事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接到本刊组稿邀请,激动地拿起搁下多年的笔,送来情深意长的华章。有位资深编辑患眼疾,字写得左边挨不着右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稿子写完,他对本刊执行主编说:“我虽然看不清写字了,谈到许川同志,我却心里有许多话要说,不说我受不了。请你费心,帮我把稿子整理清楚。”许川同志感人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我们纪念许川,是要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学习他坚定的党性原则,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党的新闻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8月18日下午,我正陪同省记协主席杨永德同志在西藏的山南地区考察,突然手机响起,省记协李俊昌秘书长告诉我王清志同志今天中午12点多去世了,并让我告知杨主席。噩耗传来,我老半天没有放下电话,震惊和悲痛袭上心来,清志同志怎么会走得这样突然呢?我把清志同志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杨  相似文献   

16.
“斩棘披荆,百科盛事,十年功业垂成,愿未了,身先去,英雄泪;呕心沥血,千载丰碑,一代精华怀念,地为基,天无涯,松柏绿。”这是当年我挂在姜椿芳灵堂上的挽联。  相似文献   

17.
文摘采用调查研究法,利用SPSS软件,在对湖南省农民信息需求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认为农民信息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此,本文就解决目前湖南省农民信息需求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编辑室是文化流通中的一个特殊驿站,是各种文化交汇的大熔炉。从这个知识的大熔炉里,曾走出过许多昂扬世界的名流才俊:除思想文化界泰斗鲁迅,文学巨匠茅盾、巴金外,在文化建设上特别是在出版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胡愈之先生也是其中之一。胡愈之先生(1896-1986年),是一位集编辑、记者、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的少有的全才。他在我国文化领域特别是出版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巨大的,只因其“不愿把自己的事情写得太多”,或用胡绳的话说“他做的许多工作是人们所不知道的,后来他也从不和人谈起自己做过的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胡愈之在三农图书策划出版方面的做法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其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大背景下三农出版的启示,希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三农图书出版能够既服务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又为自己开辟出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陈江 《出版科学》1999,(2):20-21
胡愈之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惊叹号,一个响亮的名字。然而这位前辈有着今天聪明人看来很不合时宜的脾气或个性,他“是默默奉献的长者,多做少说,乃至只做不说”(该文集编者戴文葆先生语);“他为邹韬奋,为许多作家编刊了文集,就是没有考虑他自己的文集”(其亲属胡序介先生语)。不过,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它有着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者说很会捉弄人的机制:有的人生前尽管多么威风,拼命为自己树立丰碑,可惜历史仍然把他忘了;有的人倒并不想名垂青史,历史却记住了他,而且永远永远地。《胡愈之出版文集》的编辑出版,正证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