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先以赣州市某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然后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心理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的迅速变革,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其职业倦怠成因,并探索地方高校职业倦怠干预路径,以促进高校教师实现生命的整全。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职业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下降,职业成就感低等多重原因。既有物质方面的原因,又有精神方面的原因;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又有群体方面的原因。其中,制度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从制度方面着手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平 《天中学刊》2010,25(2):71-72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社会及个人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改革高校考核与职称评定政策、加强教师定期培训工作等建议,并提出高校教师要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进行自我调适,从而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社会、心理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地方性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趋严重。地方性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受职业压力、角色模糊、职业认同感的消减、管理体制的欠缺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等。通过外部环境及自身调节,可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帮助地方性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高校教师特定的职业性质和生活方式使其工作压力难以得到有效排解,从而导致其职业倦怠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导致教师的职业效能降低,而且对学生发展也造成显著的消极影响。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内涵、分析模式、影响因素及测量模式,并对今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最易出现职业倦怠,教师也属其列.当教师的工作压力处于其资源不能够应付以至于耗尽的状态时,教师就会表现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其职业倦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受害者.因此,无论从关心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还是从重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积极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感到精疲力尽、具有消极的自我评价以及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且在教学中遇到挫折便沮丧无助等状况。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职业特征、个人、工作和社会四个方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改善学校组织氛围以及加强社会对教师的理解、适当提高教师待遇是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使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从而进一步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此要建立良性的支持系统;要使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人文化;同时还要开展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分别从职业倦怠的定义、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等方面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对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成因、干预措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在探索性因素分析(n=321)的基础上,提取出“情绪疲劳、认知衰竭、人际疏远和价值衰竭”四个因素;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n=316)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维度构成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稳定且可靠,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彭腾 《当代教育论坛》2007,(23):102-104
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源于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性、教师收入的相对不足性、群体内部竞争的过度性和教学科研评价的市场性,要缓解其职业倦怠,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引起的。来自个体的因素主要有人格因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等;来自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职业的压力、角色冲突、缺失人文关怀、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合谐等。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是在于实施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环境;二是要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三是要提供进修机会,提高教师能力;四是要加强正面引导,提高教师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与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为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调查获取227份有效问卷,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测度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分值,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称、科研压力满意度、月收入和高校制度公平性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越低、科研压力越大、月收入越低以及高校制度越不公平,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加剧;职称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建议高校合理安排科研工作量和考核制度,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从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然后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包括调整自我,提升自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改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解除克服高校职业倦怠的若干策略,旨在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师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腾 《当代教育论坛》2007,(12):102-104
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源于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性、教师收入的相对不足性、群体内部竞争的过度性和教学科研评价的市场性,要缓解其职业倦怠,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佳,心理障碍比其他职业群体更为严重.通过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要比普通教师更为严重.文章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现状,并提出了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