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上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落实到教学中则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主体性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教师就要设计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习,增大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教会学生学习,以适应21世纪学习社会对人“终生学习”的需求。本节课属初中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初二学生面对的一门新的学科,这里面有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常识,也有学生陌生的知识和概念,如何在序言课上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到简明扼要地阐述物理这门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以及表达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都是物理教师需要用心去构思和设计的。成功的一节课,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恰当的教学设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迈好了学习物理的第一步,为今后物理的学习顺利开头,而序言课中所贯彻的精神,凌驾于本节课之上,在我们今后的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许卫亚 《中学生物学》2005,21(9):29-30,33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人体眼球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和危害等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卫生习惯,并学会关爱他人.但学生还没有学过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视觉的形成自然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围绕目的和重难点,我力求把自己进行教学的表演舞台,重构成师生对话的平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为了使教学反思更具有真实性,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对每位学生进行教学问卷调查,现结合教学问卷调查、作业反馈以及自己的体会,对教学作如下反思。  相似文献   

5.
“稚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成陌生的,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初中学生心态的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索者、引导者和领路人,同时教师还要能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考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会遇到什么问题。会想些什么,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对哪些知识的学习会出现困难和疑惑,哪些问题便于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哪些问题的提出将引起本节课的高潮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因材施教.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具备“稚化”艺术.就能使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稚化”的目的是求得与初中学生的思维“同步”,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龚泽湘 《湖南教育》2006,(12):14-14
就数学课而言,学情就是指学生在某一节数学课内或某一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方式对不对、学习思路是否清晰、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如何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它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着眼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尽可能地实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背景分析:本教学案例是笔者的一节省级赛课,案例突出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途径,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简化了教学的难点.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现将其展示如下:案例描述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魔术表演"浮沉子",念"下沉"小瓶很听话的下  相似文献   

8.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与新课改的要求,只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核心作用,数学课堂才有实效。笔者在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六个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显著。1.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老师必须提供给学生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每位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反证法”一节时,老师先讲解加拿大人切斯特·朗宁的故事:切斯特·朗宁从小出生在中国的湖北…  相似文献   

9.
普宗 《西藏教育》2008,(5):22-22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是低年级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入门课。本节课的内容对乘法这一章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发现,藏文班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困难很多。  相似文献   

10.
正"导学案"是指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下面谈谈  相似文献   

11.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重视学生的发展,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立足于“推陈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在课型设计上,以节目主持人做节目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既紧张、刺激又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本节课教学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教材第四册第七课《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如果单纯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不仅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而且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带有盲目性。于是,我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和动脑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以情境式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以学生探究为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重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倡导多主体评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并在多元评价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中学教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数学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谈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巧妙导课 ,激发情趣兴趣是探事物真知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其中 ,巧妙导课十分重要。常用的导课有 :或设置问题情景 ,从问题导入新课 ;或讲述有关典故 ,激发感情来导课 ;或开宗明义指出学习内容和目标 ;或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等。好的导课可抓住学生注意力 ,巧妙地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本节课上来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为本,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如何让他们主动参与、展开探究呢?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n次独立重复试验这个教学案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交流为形式,以探究建构为目的,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学生对“n次独立重复试验”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学案导学法的课堂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案即导学方案。是指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法就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诱思”为特点。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有特色的效果突出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金东 《教师》2013,(12):39
课的导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应如何巧妙地导入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常用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或技巧,与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9.
目标教学是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一开始学生就知道自己这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是什么,目的明确。随着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我们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学生主体观。开发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宣武教育》2007,(9):41-42
初一外研版下册Module3 Unit2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ward to?就本节课来说,课堂教学效果是建立于教学设计和执行教学过程之上的。然而,在处理本课的做法上有不得当之处,就会给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障碍,必然造成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难度。就本节课专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征集学生对低效率课堂学习的看法;同时还就本节课低效率教学行为现象和结果对15名教师进行访谈和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