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德国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如果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痛快地玩、快乐地活动,他们就能很轻松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将  相似文献   

2.
有位德国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如此,让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但是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讲解同样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比如,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作用于知识,就如同汤作用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数学知识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美感和价值.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动手操作,促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情景中放点“味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洪月 《师道》2008,(11):24-24
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5.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让你吃下,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6.
<正>有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一定难以下咽,但当这些盐放入一碗美味的佳肴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和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品德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在情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就能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德国一位学者打过这么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新课程凸现教学的情境性,强调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把知识内化为学生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盐”与“汤”的关系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盐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天5克的食盐摄入量是健康的饮食之道。可是如果把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将难以下咽。但如果把这5克盐放入一碗汤中,那么你在享用鲜汤的同时,不知不觉之中就将5克盐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有效课堂教学的要素(一)情境与问题德国一位学者曾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道理很显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学者说过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汤中,不知不觉就将15克盐吸收。这说明情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像汤与盐的关系。历史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呢?情景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教学方法。教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在很多孩子看来,数学课很无趣,甚至有些枯燥,然而,如果能以富有情趣的数学故事来呈现问题情境、诠释方法策略、演绎数学思想,学生一定会乐意地思考。融人故事的数学问题,就是一碗美味可口的汤!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教学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关于情境教学,曾有德国学者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魅力,对学生来说才易于接受。值得一提的是,这"汤"应该是可口的汤,才能让喝者开心,有利于吸收。同样,这"情境"应该是有趣味、有价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鲜美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感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体验之中,才能显现出活力和美感。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主要阵地。该如何引领学生去触摸文字的脉搏,去倾听作者的心声,从而在师生、文本之间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的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自然课堂师生对话也就如小溪流水般自然、顺畅.  相似文献   

15.
袁莉娜 《考试周刊》2013,(96):67-67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陈娟 《山东教育》2011,(7):43-44
德国有位学者说: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马上就迫不及待地享用佳肴,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体验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体验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方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可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强 《辽宁教育》2012,(15):93-94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若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却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笑纳。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导入情境的创设,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从而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学习环境中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