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实验与创造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教学中 ,以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化学教学特点的充分体现 .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 ,但实际上我们却一直是在忽视实验教学 .常常出现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背实验、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怪现象 ,而化学实验的真正内涵———动手、动脑、观察、探索等却被弃之一边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就必须从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达到四个转变:一是变“教学”为“学教”、二是变“教学”为“教思”、三是变“教学”为“教育”、四是变“教学”为“教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其中的关键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化学实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过氧化氢知识为例,它出现在高中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中,在第二章“碱金属”一节中学过过氧化钠(Na2O2),包括它的化学键、电子式、化学性质等.那么,怎样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筑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3.
林尤宏 《化学教学》2004,(11):48-49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高三新教材中的亮点,也是高考题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点。但是,有些试题的设计脱离客观实际,教材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为此,本人曾撰写过《“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修改意见》,发表在《化学教学》2003年第4期上,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第20题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现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求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化学教学的方式、观念等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众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化学实验教学却依然问题较多,如“讲实验代替学生做实验”“播放多媒体视频中实验操作代替做实验”等现象依然存在.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教师应该努力运用各种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多维能力.笔者结合“探究金属化学性质”中运用多种实验方式的实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5.
滕佳楠  陈迪妹 《成才之路》2020,(10):112-113
文章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教学为例,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视“绿色化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阐述在实验教学中改进课本中实验的不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绿色化学实验素养的引导和培养,将绿色环保意识与化学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建立起良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绿色化学“4R”原则要求,讨论了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讨论了在教学中贯彻“4R”原则的方法及内容。认为在化学实验中贯彻“4R”原则有利于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栋林 《云南教育》2008,(11):30-32
实验既是化学教学手段,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演示实验“完成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出现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的现象。为此,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宜采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集为一体的科目,单纯的学会理论知识只能应付考试,但是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化学实验也无法进行。然而在化学实验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会给学生详细的做实验,忽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呼吁人群要保护环境绿色出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宣扬绿色化学理念。本文从“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实施安全性的教学” “在实验室中配备防害装置和完善实验制度” “在教学理论知识的时候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四方面浅谈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绿色化学”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教育价值而被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将“绿色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实验中,就要求化学实验的目标、内容、设计以及教学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变。就实验的设计而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以前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相比,在体现“绿色化学”这一理念的程度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下面就以“铜与硝酸反应”这一实验为例来看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曾琼 《考试周刊》2009,(12):158-15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依据,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可见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在中学化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扎实抓好实验环节。笔者以自己从教化学20年的经验谈一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抓好实验环节。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提高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2.
化学实验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要结合本学科特点 ,以实验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由“观”生“趣”、由“趣”生“疑”、由“疑”导“思”、由“思”得“知” ,既开发学生智力 ,又培养学生能力。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去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 明确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实验现象琳琅满目 ,学生情绪亢奋 ,实验做完后 ,学生只记住他最感兴趣的实验现象 ,而不明…  相似文献   

13.
张聪 《四川教育》2013,(6):38-38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充分积累经验,进而形成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魏燕 《青海教育》2003,(10):82-8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正确取用仪器,顺利操作,完成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往往显出高分低能,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有很大的缺陷。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平时学生亲自动手机会少,受“应试”思想影响,化学教学忽略了本学科的特点,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画实验”的不良倾向。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视察、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设问激疑、创立良好的教学情景,增强常规化学实验的“探索性”以及开展微型化学实验,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的延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手段,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最好的一种方式。《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都明确规定了中学化学“实验内容”和“实验能力”的要求,同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结论的全过程,也成了近年高考中新的考点。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与工具,“四配型”探究法创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同一实验不同配置的教学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在实验教学中切实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化学概念都是抽象的知识,都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概念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化学实验提供的事实,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故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形成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按“问题-实验-讨论”的基本教学程序去组织教学.在该模式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才是模式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受到了重视,课本上出现的实验由以前的“黑板上”、“口头上”走到了实验室中,而且实验中探究的成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热情比较高涨,应该说这是新课程对化学学科的一个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陈德添 《陕西教育》2005,(10):36-3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下面就以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实验前设疑“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