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即源于其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学科的不同·光靠理解还不行,只记住一些基本公式也不够,还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知识功底,以及对知识细节的熟悉程度·高考是以课本为纲的,所以在前期复习阶段,最主要的是回归课本·我始终抱有这么一种心态:面对平时的每一次小测验,都要像面对高考一样慎重·但面对高考时,却要像面对一场小测验般举重若轻·熟读课本———由薄变厚,由厚变薄所谓由薄变厚,是从每一个知识点出发,进行拓展发散性的阅读,目光不要错过课本上每一个细节或角落,力求知识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所谓由厚变薄,…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便于教师对历史概念的表述或阐述,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教师在精选历史典型材料补充课堂知识时,要遵循史料补充的“三原则”、“四要求”,做到“五甄别”。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各种知识来源的主渠道。许多高考试题就是教材所涉及知识的再现或知识点“包装”后的重新组合。古人云:书中有“黄金”。也就是说教材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只要你愿意挖掘,善于挖掘,就会有丰厚的收获。所以,会学习的同学从不忽视课本,而是将课本认真阅读,反复钻研,达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拓宽、引申)”的境界,他们对课本中的所有内容都会字斟句酌,深思熟虑,从不忽视教材中任何细微的部分。最后达到深挖教材,广积知识,培养潜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淑婷 《学周刊C版》2011,(10):191-192
一、历史复习要做到“全面、系统、准确、灵活” 1.全面。是指在复习时要做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高中所学的1-6册历史教材从目录到大事年表.从课文到注释.从文字到插图.都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尤其是对课本所涉及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事物、概念等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复习时.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分清详略.做到重点知识不放过.一般知识不遗漏.  相似文献   

7.
高三是学生历史知识系统整合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关键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展开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多角度进行切入,灵活整合教学技术,以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思维、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指旧知识的复习,而这个“新”字,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将已有的知识纵横联系和贯穿起来,将这样串起来的系统知识重新储存到记忆中去,完成“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说过,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其一是由薄到厚,其二是由厚到薄.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看做由薄到厚的过程,而对单元的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即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以便在头脑中形成思想、观点和方法——“薄”,这些“薄”的东西才是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应该让学生头脑中留住的东西.王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主线展开,立意深远、结构新颖、以点带面、层层递进、融会贯通,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其中,有效地锤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很好地形成本单元的“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课堂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下面就如何改变过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 ,引进新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进行创新精神渗透的问题谈几点认识。一、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开放性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和训练 ,而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下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主动地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讲授的内容综合化、开放化 ,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双边作用。如在讲述“日本明治维新”时…  相似文献   

11.
教师应将乡土历史穿插在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中讲述,以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为主。乡土历史为辅。讲述乡土历史的目的:一是普及乡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二是对全国通用历史课本进行补充,使学生对历史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数学家华罗庚的治学方法是“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由薄到厚”的目的,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科学知识详加分析、考虑,而后对内容增添注解,补充认识,书便“由薄到厚”。接着再把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提炼精要,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练的内容,这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而如果就阅读和写作而言,往往是先把厚书读薄,再把读薄的书变厚,即“先读薄,再读厚”。  相似文献   

13.
历史外延型材料选择题是要求考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揭示出历史事件特点、本质或历史阶段特征的一种题型。它强调对材料的理解、知识和观点的运用、历史结论的提炼、创新能力及多种学科能力的考查。外延型材料选择题主要分两类:一是注析式,其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密切,通常从题面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结关系入手,相互诠释,然后再提炼、深化。二是辨析式,它仅以课本知识为背景依托,题面材料与课本联系不强,设问多是从材料自身得出,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辨析、鉴别。历史外延型材料选择题是材料选择题中最难的一种,在高考试题中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考试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这样不但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利于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一、目录标题和导语中的隐形知识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单元标题及各课导语之中。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科书目录,是对历史教材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某一历史阶段知识的浓缩,是历史教科书的“浓缩版”,是学生回顾已学历史知识,拓展联想思维的阵地。那么,如何科学使用“目录”,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比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拓展。历史教科书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但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编排体例、内容结构上各有特色。历史教学是为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是一种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实在是非常精辟的见解。过程的第一部份是“由薄到厚”,说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你看,学生在中学里读完  相似文献   

18.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被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十个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基础复习时,要做到“薄书读厚”.在巩固加强和归纳总结的阶段,要“厚书读薄”.同样一本书,既要读厚,又要读薄,这便是一种复习方法.所谓要将薄书读厚,是因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如果你仅仅记住了上面的公式,并会利用这些公式解答课后题,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复习的时候,你就需要立足于课本而超出课本,多想几个  相似文献   

20.
华罗庚先生把学习过程精辟地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同样也要经历这两个过程.首先对所学的知识要理解和弄懂,不仅要记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而且要弄清楚其适用的条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否衍生新的知识,等等,这样细加分析、思考后,就会觉得教材"越来越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