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战以后,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发表了大量描写发性自身的文学作品。《女人的幸福》《挽歌》《情困》是三个不同时期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命运诉求充分反映了日本女性追求自身解放,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是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学课程是面向各院校日语专业所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日本文学史上杰出女性作家辈出,女性作家们极具特色的人生经历与哲学观为她们的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魅力与影响。她们的作品是了解日本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宗教哲学观的窗口之一,因此在日本文学课程中女性作家作品的选用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平安时代是日本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描写贵族生活的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它与描写宫廷生活的清少纳言的随笔文学《枕草子》堪称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双璧。同时“日记文学”也风靡一时。女性作家以道长全盛时期奢华的后宫生活为背景,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女性假名文学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4.
关耳 《教育艺术》2005,(2):47-47
日记,据《辞典》注释: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真情感受。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23日2006年11月,年仅49岁的著名女作家铁凝在全国第七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成为拥有7000多名会员的中国作协掌门人,她的人生之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女性学可以说在九十年代成为显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女性作家在多重化矛盾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全方位地超越了以往传统女性形象,体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寻求女性精神解放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7.
8.
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日本文学界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分析其作品,重点阐释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思想及价值观,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去婚姻观”,最终总结出在“去婚姻观”的影响下,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0.
山田咏美是现代日本女性文学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以现代日本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天国的右手》即是其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站在后现代性文学的立场,通过阐述该小说的女性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来探究作家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张扬现代日本女性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意图,并由此来对这一表现形式予以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战后几十年间 ,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从一片废墟到如日中天再到低迷不振的发展历程 ,大起大落中蕴涵着许多必然和偶然 ,过去的成功经验恰恰是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障碍。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重视教育更要重视体制创新 ;正确发挥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与时俱进 ,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不断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 ;保持政治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现代化应建立在自我创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的价值追求、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工作做好做实。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价值取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必须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渗透性,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渗透到高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当中去,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去,渗透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5.
职教政策的变化对个体教育选择起到了引导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出台优惠政策赋予职业教育"生计取向"和"地位取向"双重价值,使其进入了"基础不牢的繁荣期";步入上世纪90年代,政策的转变引导个体形成"偏普倾向",职业教育走向衰落;2002年以来,职业教育逐步实现规模性复苏,但与其真正的复兴还有相当的距离。努力满足人们的"生计需求"和"发展需要",使职业学校成为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应当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是立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现实,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高扬的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荣辱观是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强大动力。立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展开了气势恢宏的理论创新,而这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坚持以邓小平荣辱观为指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接着,探讨了这一学说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基本要求。高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统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职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且贯穿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主要摇篮。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党和人民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的当务之急和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游仙题材盛衰变化的历时性考查,同时参照个体生命意识在相应发展阶段上的变化,则可发现游仙主题在本质上是对人生有限的超越,是自我生命意识渐趋觉醒的表征。而游仙题材的盛袁也和作家对自我意识体认的不断加深相一致,而这才是它盛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