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顺理成章的《新华日报》创刊于武汉,成长于重庆,而创刊前的筹备工作,则是从南京开始的。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周恩来同志为首,有叶剑英等同志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来到南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和国民党政府谈判共同抗日问题。那时,党中央就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党报。几经谈判,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然而计划着手筹备未久,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使报纸在南京出版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大无畏”的新华日报,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报纸。它于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正式创刊,同年十月迁来重庆,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封闭为止,前后九年多的时间里,在重庆坚持战斗了八年四个月。这期间,新华日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筹备于南京,创刊于武汉,武汉沦陷后迁至重庆继续出版,直至1947年2月28日,因内战全面爆发而被迫停刊,历时九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日报,这是1937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蒋介石在庐山协商两党联合抗日的内容之一。国民党当局虽然同意《新华日报》公开出版发行,但同时又设置许多障碍加以阻扰破坏,以致原定1937年10月在南京创刊的《新华日报》,不得不因为国民党当局在审批手续上故意延宕而推迟于1938年元月11日在汉口出版。报纸出版以后,国民党又指派特务流氓捣毁报馆,殴打报童,查封报社派驻各地的办事处、分销处;邮电部门无理扣留没收新华日报社发往各地的报纸,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八年一月的武汉,实际上是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和太原失陷后的全国抗战中心。国民党政府当时名义上已迂都重庆,但许多政府机关乃至军事指挥机构都集中于此,大公报、扫荡报、武汉日报和邹韬奋同志主编的抵抗三日刊也在当地出版。从北方和长江下游逃难来的人,由川、滇、黔、两广等地开赴前线的军队都经过此地,造成当地流动人口激增,呈现一派战时繁忙纷乱的景象。新华日报原来在南京筹备出版。当时党中央派叶剑英同志和秦邦宪(博古)同志驻南京,成立八路军办事处。由于南京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失守,新华日报筹备出版的工作不得不转移到武汉进行。我在一九三八年一月初从西北战场到达武汉,大公报范长江同志约我作长谈。他告诉我  相似文献   

5.
廖永祥同志的《新华日报纪事》一书出版了。这本30万字的书介绍了新华日报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 新华日报是抗战爆发后国共二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它的创刊意味着结束了国民党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它是共产党中央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公开出版的大型机关报,开始出版于武汉,武汉失守前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2月,它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这张实际是在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直接领导下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在周恩来同志亲切的关怀指导下,形成了优良的报风。勤业、勤学、勤交友,就是其中的一种。“三勤”的核心是勤业。报社的工作人员勤于采访,勤于编辑,勤于写作,勤于本岗位的业务,是办好报纸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早已为当年老一代新华报人的业绩所证实。南京解放后,《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由原在重庆《新华日报》担任领导职务的石西民同志任社  相似文献   

7.
在重庆《新华日报》1939年的合订本里,10月20日这一期报纸是一张没能发行的报纸。1939年10月19日的《新华日报》,用半版篇幅刊登了9月16日毛主席在延安边区招待处会见中央社记者刘尊棋、新民报记者张西洛、扫荡报记者耿坚白的谈话,题为《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等记者的谈话》,并配发了毛泽东的照片。报纸是在“送检”的同时排印的,当检查官发现有“问题”,在送稿簿上盖了“缓登”戳记、扣下稿子,将一封公函交送稿人带回时,这张报纸已经张贴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送到了订户手中。为此蒋介石大骂新闻检查  相似文献   

8.
(一)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一张党报。它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南京开始筹备,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创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它又迁到重厌继续出版。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封闭时为止,存在了九年零四十九天。国民党反动派允许《新华日报》在它的统治区出版发行,也和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一样,是完全出于被迫的。《新华日报》从筹备出版起,就一直遭受到国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四日,是云南日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使我们不能不怀念云南日报创办人之一、无产阶级优秀的新闻战士、诗人和作家袁勃同志。他离开我们十三个年头了。袁勃同志自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后,不久就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在他还没有到报社工作以前,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时,就积极向报纸投稿,成为一名报纸通讯员。随后,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武汉新华日报工作,以后到重庆新华日报,曾以新华日报特派员(记者)身份,到晋绥、晋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1):45-46
<正>《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9年多,共出版3231期。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总经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30日,南京解放后不到一个星期,新华日报就与广大读者见面了。那时,报纸编辑部除了每天通过报纸刊登解放战争的捷报,以及南京市人民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的消息外,还继承了新华日报在武汉、重庆出版时的办报方针,针对新解放区的特点,广泛地、大量地开展了联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纪念这个日子的时候,应该追溯到一九三七年秋和一九四六年夏,那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决定,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曾先后两次在南京筹备出版《新华日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破坏,未能实现,直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南京解放七天以后,《新华日报》才得以在南京与读者见面。对于这一段历史,我  相似文献   

13.
侯磊 《军事记者》2011,(4):63-64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该报于1937年10月筹备于南京,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国民政府从南京撤退后的临时政治军事中心——武汉,1938年10月25日迁至战时陪都——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于重庆。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了《新华日报》。这是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它象一支火炬,燃亮着国民党统治区的茫茫黑夜。《新华日报》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目在武汉创刊,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在重庆被封闭,历时九年零一个多月。其中,在武汉九个多月,即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起,至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止。本文所谈的就是这段时期《新华日报》在武汉的一些情况。《新华日报》创刊时,报馆在汉口府西一路一四九号(现民意一路大陆里口),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子,共有两个门面。这里原是天津《益世报》的一个驻汉特派记者私人所办《壮报》的地址,只有一架四开的平版印刷机。这个特派记者眼看战事严重,准备到重庆去,想把房子卖掉。当时,我党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去把房子、机器设备全买下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只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于国民党统治区(以下简称国统区)内公开出版的党报。它干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至重庆,迄至1947年2月28日被封,存在长达9年零1个月又18天,共计出版3231号。毛泽东同志曾给予《新华日报》以很高的评价,说它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1942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16.
四月三十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新华日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毛泽东同志曾于一九四九年九月、一九五三年二月和一九六四年七月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一九五零年,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了韩辛茹同志所著的《新华日报史》,受到启发和鼓舞。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即武汉失守之日)迁重庆续刊。它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经过批准同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这张党报的历史很短,只有9年1个月18天,于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这9年多岁月正是从抗战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开始不到半年,南京即濒于沦陷。新民报迁到重庆,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复刊。其时,周总理和郭老都在武汉。周总理知道郭老和新民报有关系,曾向郭老探询新民报迁渝复刊的情况;郭老当即来信相告,并提及新华日报准备在重庆出版。郭老信中还附了一首诗,鞭策我们。诗云:“一别夔门廿五年,鸟惊花泣恨频添,寄语巴渝诸友好,复兴责任在双肩。”同年七月七日,抗战一周年,周总理为重庆新民报亲笔题词:“全民团结,持久斗争。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报社同人和读者都深受鼓舞。十月,周总理和郭老来到重庆,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郭老住在张家花园,离新民报不远,我们和报社同事常去郭老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称:“目前建川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太岳《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这张首次现身的重庆《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价值远远超过前者。”笔者在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房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民国报纸,天长日久,对有关抗战胜利的报纸号外也就关注,尤其是1945年8月19H下午4点出版的《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是插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面鲜红的战旗。国民党反动派视它如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因此对它进行了种种迫害。现根据国民党的一部分档案材料,再提供一些他们在这方面的罪证。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九日,新华日报刊登了毛主席《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见《毛泽东选集》,当时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等记者谈话》),这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斗争的。据国民党重庆新闻检查所一九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