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存正史中.梁代萧子显《南齐书》是讹脱较严重的一部。自北宋以来.不少学曾对此书进行过校勘。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名学王仲荦点校,宋云彬编辑整理的新点校本。此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广参异本及有关史籍.博采前大较勘成果.成绩颇。其后,朱季海先生在此基础上再事商补.撰成《南齐书校议》.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但尽管如此,此书存在的校勘问题依然不少。笔近年研读该书(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时有发见。今录出札记数则,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2.
悦绾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的贤臣,官至尚书左仆射。前燕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以致国之户口少于私家,仓库空竭,用度不足。绾建议罢断荫户,尽还郡县。燕主慕容从之,使绾专治其事。绾纠奸伏,出户二十余万,举朝怨怒。正在此时,悦绾突然死去。《资治通鉴》卷101晋海西公太和元年(公  相似文献   

3.
《木马赢家》中保罗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金钱意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与异化;二是家庭中父亲的缺席,母亲的贪婪,舅舅的投机对保罗精神的摧残;三是保罗不顾自己年幼、无力,却试图维持家庭的宁静,满足母亲的物质享受而导致心力交瘁离世。  相似文献   

4.
赵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赵武,其身世之谜历来众说纷纭。针对赵武的生卒疑团,根据《左传》、《国语》、《春秋》等现有材料,采取排列推理的方法,考辨了他的生平活动,进而推论出了他的生年。  相似文献   

5.
鸳鸯是《红楼梦》中众多丫头里具有独立个性的女奴形象,虽出身卑微,但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敢于向当权者说不,用死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鸳鸯的抗婚、殉主揭露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和鸳鸯的反抗精神,也表达了她反抗的苦闷和无助。  相似文献   

6.
论《红楼梦》的女性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之死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对众多女性之死的描写,展示和转换情节,渲染悲剧氛围,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暴露权势者的本性,反映无助女性的抗争等,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中表达的相思之情为历来文人所咏叹。然而,不同于人们的想象,牛郎织女的相思问题其实另有原委,同时对他们浪漫爱情的同情也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牛郎织女的相思问题进行考辩,还原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个爱情故事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读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看到苏格拉底为了信念而自杀时,不禁考虑,如果是自己面对同样的选择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带着对苏格拉底"舍生取义"的丝丝疑问,看了一些论述死亡的书,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完成这篇拙文.  相似文献   

9.
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4例。  相似文献   

10.
钟瑛 《语文知识》2003,(11):27-28
入选初高中教材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里,共有六篇写到主人公之“死”。细细研读,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这样写至少有三个作用。一、描摹人生世相,烘托死寂氛围在《孔乙己》等篇里,作者描述了多个不同人物的苦难生活,刻画了多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科举落第而不愿脱下长衫的迂腐先生孔乙己,善良勤劳的山村妇女祥林嫂,祈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自汉至明清,经近两千年的发展最终成为承平时期较完备的死刑审判基本制度,具有审慎宽宥性、权限集中性、责任严肃性的特征。同时,有非承平时期的“就地正法”制度。在革命根据地不同阶段人民民主法制的建设中,继承古代基础并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死刑复核制度呈现新的意义,逐步走向成熟。新中国建国初,党和国家提出“不废除死刑,但坚持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与人大常委会《关于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决议》均明确规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其后在不同时期,死刑复核权限曾有不同规定,将部分复核权下放至高级人民法院与解放军军事法院行使。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相似文献   

12.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古老而又最为残酷的刑罚方法。在我国已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今天,我国特有的死刑复核程序在立法上的欠缺与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就死刑复核程序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期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现代小说家萧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出于悲天悯人的天性,她始终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在她的小说中渗透着她对麻木自私人性的敏锐洞悉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她把自己对生与死的体察融入了小说的创作.她的笔下,描绘的是生的凄然和死的悲怆,由此警醒世人去思考国民性.去关注人类生存的形态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松游小唱》:与岷江历史文化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四川著名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一本纪行诗集.诗人从都江堰到松潘,足历岷江河谷的松茂茶马古道,岷江河谷的雄奇壮美的自然山水、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随时触发诗人的灵感,与诗人形成超时空的对话.岷江河谷的历史文化、藏羌民族文化在这一对话中得到鲜活的展示,<松游小唱>也因此而获得深刻的文化意义,并在新的现实语境的对话中不断生发与丰富.  相似文献   

16.
萧红在小说《生死场》中真诚、直接地切入了文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 ,她以女性的直觉及独特的理性思维关注着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及漫长的人生流程 ,将自然、史实、人生融为一处 ,并在困惑中探寻着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死刑复核程序时限的设置是完善我国死刑程序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率之间的冲突,文章从价值取向、时限的缺失及危害、构想的原则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我国死刑复核程序期限的建构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法制的进程中 ,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却很不完善 ,部分死刑复核权却一直还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最高人民法院还没有收回的意图 ,为了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弊端 ,笔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下放的弊端 ,同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萧红和张爱玲两位作家的作品在阅读视野中维持着持久的生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作者生命与作品生命完美汇合和阅读者与被阅读者情感强烈共鸣。萧红和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永恒文学魅力与作者、作品和读者三位一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死场》是萧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叙写家乡故事着力表现愚昧文化对人的深入骨髓的雕塑与戕害的同时,将人们生存状态中的“动物性”和价值观念中的“物质化”进行了剖析和展现.细致地解读文本,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萧红所描绘的民俗文化里所蕴含的深切的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