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节教学“蚂蚁”的课上(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课),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按要求分组对装在瓶子中的蚂蚁、放在水槽中泡沫板上的蚂蚁和在纸上的蚂蚁,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了仔细观察、研究,并展开了讨论,整个观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宜昌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会”上,聆听了《蚂蚁》一课之后,我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  相似文献   

3.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研究课,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是刚上岗的新老师,我的第一次研究课。是上三年级科学《蚂蚁》的研究课。 下面是我经历这次研究课的心得,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研究课,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是刚上岗的新老师,我的第一次研究课。是上三年级科学《蚂蚁》的研究课。 下面是我经历这次研究课的心得,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在宜昌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会”上,聆听了《蚂蚁》一课之后,我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我对这节课的质疑来自我童年的经验。我对蚂蚁最初的认识、也是最令我无法忘怀的记忆是看它们“抬食物”:拍一只苍蝇放在地上,一只蚂蚁发现后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搬兵”,然后无数的蚂蚁浩浩荡荡地把它抬回家。我时常蹲在地上看上大半天,一边看一边还不停地和它们说悄悄话,直到它们“鸣锣收兵”之后,…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蚂蚁》一课,印象特别深刻,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蚂蚁简图。  相似文献   

7.
在一节教学“蚂蚁”课上(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课),整个观察活动学生都很投入,情绪高,讨论热烈,一切都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很顺利。接下来就该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送蚂蚁回家(因观察的蚂蚁是在校园中的一个蚂蚁窝捉的)。教师正组织学生准备外出,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它有6条腿,走路时先抬哪只脚,后出哪只脚呢?”  相似文献   

8.
《蚂蚁》(“九义”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是自然课中关于昆虫知识的第一课。蚂蚁是学生最常见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这一课,可以为中年级学习昆虫的共同特征,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一节教学“蚂蚁”课上(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课),整个观察活动学生都很投入,情绪高,讨论热烈,一切都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很顺利。接下来就该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送蚂蚁回家(因观察的蚂蚁是在校园中的一个蚂蚁窝捉的)。教师正组织学生准备外出,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它有6条腿,走路时先抬哪只脚,后出哪只脚呢?”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在沉思着,教师一时也愣住了,在教案设计中没有这个内容,因而,在课前也就没有作这方面的准备,并且,这个问题三言两语…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学科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材料,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既强能力又练本领,学会科学探究。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巧妙设计,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让学生在捉蚂蚁中发现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下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并通过观察蚂蚁来探索蚂蚁生活的秘密。捉一些蚂蚁留作课上观察用,但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捉蚂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1.
这天学生正在上《蚂蚁》一课,孩子们相互汇报着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有关蚂蚁的资料,你一言,我一句,好不热闹! 一位男同学说:“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蚂蚁的力气特别大,它能举起比自身重52倍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称它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又一位男同学说:“我从电视上看到蚂蚁是用触角相互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12.
《蚂蚁》一课是一年级常识教材(首都师大版)第一册教学内容。下面是出现在一年级常识课堂里的一个小片断。学校外的一块空地已成为我和学生学习《蚂蚁》这一课的天然课堂,教师和学生仔细地观察着蚂蚁的活动情况。下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段谈话: 师:快来看,我在土堆上发现一只蚂蚁正吃力地搬运一只蝗虫,同学们,大家给这个小蚂蚁想个好办法,看怎么能让它把蝗虫运回家?  相似文献   

13.
蚂蚁百态     
寻庭朴 《初中生》2007,(7):118-120
作为老师的我一直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下面是我上完一节科技课——“蚂蚁有智慧吗”后,学生们交给我的作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对蚂蚁仔细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对蚂蚁进行实验,用文字对蚂蚁进行真实的描绘,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为主,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调味剂”,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评价,组织好学生的探究、讨论与交流,努力使课堂“活而不乱”,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引领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很高,讨论学生也很喜欢,可是效果呢?课堂中可能会有点“乱”,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样的“乱”呢?又有什么法宝把课堂中的“乱”变“活”呢?我试教《寻访蚂蚁》第二课时后,老师们对我的课进行了评议、指点,我重新设计又上了这一课,体会到评价这种“调味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二册《昆虫》一课,我们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法,分三步安排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有意无形地引入新课。课一开始,教师说:“我要大家采集的蚂蚁、苍蝇,蝴蝶……等小动物带来吗?请你们先观察蚂蚁的外形。看蚂蚁的身体分几个部份?每个部份都长着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本课是自然课中关于昆虫知识的第一课。蚂蚁是常见的一种昆虫,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可以为建立“昆虫”的概念积累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 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蚂蚁搬家》。  相似文献   

18.
基本情况分析《蚂蚁》一课是《动物》单元的第4课,是前面学习过的《蜗牛》和《蝗虫》的延续。教材里虽然没有出现昆虫的名称,但是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认识,是朝着动物分类方向发展的。通过经历对蚂蚁的一系列观察活动,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延伸、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课不了解,尚处在懵懂之中,还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科学课的学习,但是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归纳,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习惯的养成和初步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蚂蚁》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时。是在师生一起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并对蜗牛与蝗虫进行了比较之后,对小动物进行的又一次观察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由于蚂蚁是常见而又弱小的生命体,所以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教材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入挖掘,通过师与生的情感交流,来达成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为此,我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能…  相似文献   

20.
《蚂蚁》教案芜湖柳春园小学邓海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以身边的小动物为认识对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3.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课前准备:1.蚂蚁(每组若干只放在玻璃瓶内)。2.蚂蚁身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