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对教育环境尤其是对学校德育的影响逐渐显现,因此可以通过协调、整合各种社会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优化社区教育环境,巩固学校德育成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校德育与社区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辨别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就能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会使教育效果相互削弱和抵消,就无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必须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形成有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育教育工作是中职教育的一项重大工程,仅仅依靠单方的力量难以实现.因此,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三者力量形成德育教育合力便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向.但如何协调三者力量却是教学实践的一大难题.试图从学校成功举办亚运志愿者法律咨询活动这一小视角,探求家校社合力教育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残疾人进行社区教育,不仅能更好地促进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入,也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但我国社区残疾人教育总体上还处在试验和推广阶段,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只有点、线、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残疾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由家庭力量、学校力量及社会力量等多支教育力量共同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利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品德.这些教育力量相互交织,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合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协调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教育力量之间的交流互通等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班主任在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方力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育合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1955年至今,台湾社区建设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1994年是台湾社区建设由政府主导的社区发展模式向社区建设模式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之后台湾社区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台北市文山区忠顺里的社区建设实践能够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通过社区文化再造树立社区品牌形象;培养居民在地意识与自主参与积极性;重视民间力量,形成合力机制。但忠顺里的社区建设也表明,台湾社区发展极不平衡,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明、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对于台湾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区教育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定位问题、模式问题、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社区教育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突出社区教育特点,贵在取得实效;2.强化社区教育职能,提供全面教育服务;3.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家长委员会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以学校发展、家庭教育、社区文化为主要阵地,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团结教师志愿者、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青保干部自主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管理中,形成了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从而发挥学校、家庭、社区和谐共建的指导功能、策划活动的智慧功能、示范群体的榜样功能和沟通协调的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教育多元治理体制的逻辑起点是满足转型时期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多元治理体制构建主要关注的内容是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构建动力由多种复杂的力量交织作用.其中,国家引导是社区教育治理体制构建的主导力量,市场机制是社区教育治理体制构建的推动力量,社会力量的自身演变是社区教育治理体制构建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孙维洁 《上海教育》2001,(19):46-47
学校德育的合力是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对学生所进行的德育教育纵横衔接,融汇贯通,形成对学生终身影响的一种教育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是有推动力、影响力、生命力的。它使受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终身受益。学校德育合力的形成不仅仅是指学校内部德育合力的形成,还应是学校、社会、家庭  相似文献   

12.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班主任要建构现代化的教育工作网络,就必须对社会教育力量进行协调与整合[1].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扩展与延伸,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用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教育学生,是社会教育的作用之一;运用社会传媒教育学生,是社会教育的作用之二;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教育的作用之三[2].因此,班主任对社会教育力量的协调与整合,主要是对社会文化教育力量、社会传媒教育力量的协调与整合.在协调与整合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达到学校教育力量与社会教育力量的结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下面从社会文化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面临着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电大远程教育参与社区教育,既是深入发展社区教育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合力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客观要求。在依托区(县)电大建设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加强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养培训等方面,电大远程教育具有特殊的优势,也是当前需要合力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学院治理过程中,促进社区学院基于社区需要提供教育服务。企业与社区学院开展教育合作,社会组织监督、支持社区学院发展,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社区学院治理,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学院治理的机制给中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宋丹丹 《动漫界》2022,(4):92-9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特别是家庭和幼儿园这两大教育系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运用系统整体原理指导学校德育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条形成两个教育“合力”,发挥德育整体功能的新路子。这里说的,两个教育“合力”,一是微观的校内各种教育力量的合理组合,形成要求一致、协同影响的教育“合力”;一是宏观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股教育力量有机结合,形成方向相同、力量相聚的教育“合力”。这就建立起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系统,从而把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17.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得到当今社会的普遍重视,树立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观,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当代朝鲜族地区,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是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合力,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目前,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三教合作方面存在着教育对象单一、三教地位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实效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大教育对象、协调三教力量、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实效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郑洁珠 《教育导刊》2001,(13):29-30
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光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合力”,从微观上说,校内各种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宏观上说,学校、家庭、社会三股教育力量有机联系,形成方向相同、力量相聚、目标一致的立体式的“合力”,建立“三大网络”系统(即家庭网络、基地网络、保护网络),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一致,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整体。我们不断研究探索新的德育方式,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实效性,使之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增强德育实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育;变“说教式”为“践行式”教育;变“外显式”为“隐潜式”教育;变“临管式”为自主式”教育。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力量的参与助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家校社”应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性动力系统。实现家校社多元生态共育是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多元共生,生态共育成都市金花中学基础条件薄弱,社区教育生态环境不够好,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较严重。学校立足区域实情,逐步建立起“教育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扩大校社教育功能,让学校与社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家庭、学校、社区的“多元共治”融合为“多元共生,生态合育”的新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