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安 《课外阅读》2011,(24):44-46
李耳看到徐慕的滑板从过街的天桥上直冲下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躲开。瞬间,他就被徐慕重重撞倒在地上。这是徐慕第三次故意撞他了,如果这是一场篮球赛,裁判早就应该将徐慕罚下场了吧?李耳想。  相似文献   

2.
1李耳看到徐慕的滑板从过街的天桥上直冲下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躲。不过是瞬间,他就被徐慕重重撞倒在地上。这是徐慕第三次故意撞他了,如果这是一场篮球赛,裁判早就应该将徐慕罚下场了吧。李耳想。  相似文献   

3.
光影聚焦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它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江海,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凝聚着华夏之血脉,奔涌在中华大地,汇聚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文化,融合孕育出更浩瀚璀璨的文明. 华夏透视镜: 双星世纪会谈 崇尚礼制的孔子来到东周都城洛阳,向当时掌管国家档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请教.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远道而来的孔丘和他仰慕已久的李耳,做了最后一次交谈.年轻的孔丘滔滔不绝,慷慨激昂:他对时下风气的焦虑与疑惑,对理想社会的强烈渴望.李耳只是默默地听着,不置可否.临别之时,李耳终于打破沉默,缓缓地送给孔丘一段话,直到多年以后,孔丘才真正领悟.二人执礼作别,李耳注视着孔丘渐渐远去,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个年轻人,仿佛正走进浩瀚星空.  相似文献   

4.
历史就象一组多面的分析镜头,把各种社会现象乃至各种人的面目分析得清清楚楚。在我国历史上的唐朝,皇帝凑巧和道教主李耳同姓。于是乎自称是李耳的子孙,尊李耳为皇宗,甚至把道士擢升到归正寺(管理皇族的机关)管理,其目的无非是要李耳的信徒们,拥护姓李的当皇帝。然而武则天想夺权当女皇,建立武氏帮天下,她便反转来对道教进行打击。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加紧了夺取帝位的活动。她公开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处道士  相似文献   

5.
<正>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原名李耳,字聃,又称老聃。河南鹿邑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创始人。他唯一的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的学说深刻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一位学者曾问几个小学生:"你们知道老子吗?"沉默许久,一个男孩说:"老子就是爸爸。因为爸爸经常说,你不听话,老子揍你。"这个笑话,说明同学们对老子还很陌生。老子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文化巨人。有同学可能会问:"老子姓李,应该叫李子才对,怎么叫老子呢?"这还得从老子的出生说起。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传记材料非常少,又充满疑问和矛盾。仅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涉及的“老子”就有三个:李耳,字聃,周守藏史;老莱子;周太史儋。莫知所自,莫识所终。真有点像孔子所形容:“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7.2140)这条龙滑得像老泥鳅,捞不到,捉不住,而况它还能驾云登天;“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庄子·天运篇》)。孔子犹如此感觉,何况吾人! 他被称为“老子”,恐怕首先是因为他老,活得长。孔子说,“窃比我于老、彭”,彭祖八百岁。老子该多少岁?他姓李,也很可疑;李、老双声,不无可能从“老”得“姓”。扬雄《方言》说,虎,“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应劭《风俗通》说南郡“呼虎为李耳”。刘尧汉先生以土家族、彝族等称“虎”为“李”或“李耳”,说明其称呼与虎图腾崇拜有关,“至少说明其思想深受彝、纳西、土家先民即古羌戎的影响”。这  相似文献   

7.
林夏 《河南教育》2009,(3):39-39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浙江镇海人。先生在中国读书界声名显赫。这不仅因为他是著名的杂文家、散文家、鲁迅研究专家,更因为他是公认的现代书话的泰斗,创立了现代书话这一文体,还因为他是当代屈指可数的藏书大家。  相似文献   

8.
明星档案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常被称做李耳或老聃,生活在春秋末期。相传大教育家孔子都对他非常崇拜,把他比做乘风云翻飞于高空的龙,并曾向老子请教礼制。能受到孔子的推崇,也应当属于明星级人物了。与现代的演艺明星不同,老子是中国的一位哲理界明星,真正的实力派人物,他把他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都写在《老子》(又名《道德经》)这部书里,所以《老子》可以看做这位明星的思想档案。老子在当时虽然只是孤独地站在这人生、社会哲理的舞台上,不像孔子那样有三千多名捧场者,但在后世老子的追星队伍逐渐变得庞大起来,比如战国的庄…  相似文献   

9.
王祺(恭愍王)对于朝鲜半岛的人们来说家喻户晓,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帝王,还因为他是一位书法家、画家、抒写美丽爱情故事的主人公,更因为他是一位为了国家的主权而奋斗的改革君主。他经过两次失败的曲折经历才成为高丽王。由于元朝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干涉,高丽无法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恭愍王即位后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最坏的家伙,因为他是魔鬼。有一天他非常高兴,因为他制造出了一面镜子。这镜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切好的和美的东西,在里面一照,就缩作一团,变成乌有。但是,一些没有价值和丑陋的东西都会显得突出,而且看起来比原型还要糟。  相似文献   

11.
别人的选择     
约瑟夫·亨利是美国知名的科学家,他经常给人讲起他童年时的一件事。约瑟夫从小由祖母抚养。一天,祖母带他去了鞋匠铺,给他定做了一双新鞋。鞋匠给约瑟夫量了尺码,告诉他有两种样子可以选择:一种是圆头鞋;一种是方头鞋。在约瑟夫看来,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将是他惟一的一双鞋子。他有些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是经常能给我们以惊异的那种作家。也许因为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你大吃一惊。这有点像有人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宣布与大伙性命相关的消息,并不因为其音量小而被忽视。比如,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更因为他有一副健全过人的大脑。这么多年了,他在轮椅上年复一…  相似文献   

13.
授之以渔     
子晨 《中文自修》2010,(3):64-64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如果要帮助别人,送给他鱼,不如传授给他钓鱼的方法,因为送给他鱼只能帮他一时,而如果教他学会了钓鱼的方法,就可以受用一生。在这句话里,“鱼”和“渔”这两个字是不能搞错的,因为“鱼”是一条鱼的意思,而“渔”的意思是捕鱼。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和四颗糖的故事: 某天,在育才学校校长室门口,一名学生王某正低头等候陶校长训话,因为在下午的课间王某用泥块砸同班其他男生,恰被陶行知遇到,陶行知制止了他,并让他下午放学后来校长室一趟。正当王某战战兢兢地准备挨训时,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王某惊疑地接过。陶行知随之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叫你别打时,你立即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相似文献   

15.
趣说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相似文献   

16.
这棵大树静静地站在马路旁边,他有点孤独,因为和他同龄的树都已经死去,在这个小镇,他是年纪最大的一棵树.没人记得他具体有多大,就连这个小镇年纪最大的爷爷也说不清楚——因为.他小时候也在树荫下睡过觉。  相似文献   

17.
大家好,我是一颗门牙。在小主人六个月的时候,我就来到他的嘴里安家。在他一到七岁期间,我要帮他咀嚼东西,因为这是我的使命。几年过去了,我已经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的时候,一天,他看见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校长室,见男生已经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他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  相似文献   

19.
乐观的态度     
有一位盲人,他小时候因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就生活在黑暗中,永不见光明,永远看不到希望。后来有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听到这话后,受到了鼓舞,  相似文献   

20.
妈妈,我走了,你们不要难过,不要悲伤,我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叫张鹏的男孩的墓志铭。他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因为肝癌而去世。在他去世两天后,他的眼角膜被移植到两个孩子的眼睛里。因为他的行为,之后,陆续有百例眼角膜捐献,许多双眼睛由此重新获得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