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建陵 《档案与建设》2003,(5):43-44,53
今年3月18日上午,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刚刚当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会见约800名中外记者。他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温家宝所吟诗篇的作者于右任(1879~1964年)先生,是陕西三原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中举人后,…  相似文献   

2.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4,(10):35-38
于右任(1879.4——1964.11)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之一。在半个多世纪中,他的名字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可与国家元首相媲美,“爱国诗人”“书法泰斗”、“中国监察之父”,等等,享誉之高,影响之深,传播之远,在20世纪的中国也有一席之地。但是,于右任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禁锢,使这位在海外享有“元老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锋战士难有一席之地。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事求是的风  相似文献   

3.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4,(11):52-54
(二)败而不馁办“民呼” 1908年8月27日,于右任在上海各报刊登启事说:“鄙人去岁创办神州报,因火后不支而退,未竟初志,今特起发起此报,以为民请命的宗旨,大声疾呼,故日民呼,辟淫邪而振民呼,以初创神州之志也……”  相似文献   

4.
于右任     
《档案与史学》2011,(2):3-3
于右任(1879—1964),陕西泾阳人,生于三原。名伯循,以字行。光绪举人。因在诗稿中讽刺西太后遭清廷缉捕,一九0四年逃至上海。入震旦学院求学。一九0五年协助马相伯另办复旦公学。  相似文献   

5.
于右任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筹创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提议十年万井计划等农业教育实践,以经世致用为特征,富有创新性和时代感,是其农本观念、悯农意识、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我国西北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拓荒、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相超 《新闻界》2007,(2):105-106
今年是著名报人于右任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创刊100周年。笔者在治学、教书过程中,对先生之史迹资料多有涉猎,在此,笔者拟就于右任先生的报人生涯及其影响进行简单叙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算是一段黑暗与光明对抗的历史,而有着强烈新闻职业道德感的优秀报人正是借助手中的笔,对抗黑暗的独裁专制统治,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为广大国民拨开乌云,帮助他们看透这个真实的世界。本文以近代报人中的优秀代表——于右任先生为研究中心,通过简单介绍先生的新闻报道经历、办报经历等,探析于右任的新闻职业道德观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8.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有于右任先生捐赠的拓片,这些拓片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唐玉 《新闻世界》2010,(5):104-105
于右任(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诱人。他是复旦大学的筹备创办人之一,是中国近代书法家、著名报刊活动家、教育家。本文以于右任在《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上发表的评论为蓝本,从报刊本身和报刊从业者双重角度,解读这位"报业泰斗"的报刊自律观。  相似文献   

10.
于右任(1879-1964)和宋教仁(1882-1913),都是中国同盟会早期重要骨干,又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1.
于右任先生对碑刻的收藏倾注了无限心血,他为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块块碑刻,更是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文章对于右任生平事迹及所搜求墓志碑刻珍品进行了简单介绍,表达了对于老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与原《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虽说同为陕西人,但秉性气质迥异:于右任是典型的关西大汉,魁梧雄健,美髯飘逸,豪侠之风扑面而来;张季鸾则是典型的北人南相,身材文弱俊秀,不乏挥斥方遒的书生之气。但他们共同受教于关学大儒刘古愚,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相似文献   

13.
一、于右任生平简介 于右任(1879—1964),陕西泾阳人,原名伯循,字诱人,190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名,并用以代字,后遂以此字行世。是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革命家和报人。  相似文献   

14.
一、于右任生平简介 于右任(1879—1964),陕西泾阳人,原名伯循,字诱人,190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名,并用以代字,后遂以此字行世。是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革命家和报人。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11,(7):F0002-F0002
在严家冲煤矿生产区,井口两边“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干泰山”的字样赫然醒目.一车车乌黑闪光的煤炭正从矿井运出。邓永辉正带着矿领导在生产一线指导生产。作为民营企业家,他的事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陈雪贞  高昕 《档案》2022,(10):45-51
考察中华优秀传统家训的社会功用,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目标。宋代家训在当时发挥着创新社会治理、巩固社会统治和醇化社会风气的功用。家国情怀是寓于宋代家训中的“合理内核”,反应出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士大夫阶层围绕治家和治国展开的全新思考与实践,以及“士”精神的升华与勃发。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18):31-36
晚清工具报刊大多萎靡不振,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四份报刊却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究其原因:首先他充分考虑主体受众,努力探索边缘受众,选择浅近文言并灵活运用多种致美手段,实现了报刊文语言和形式传播的美学效应;其次,他注重报刊文的意义建构,在文学救国论的感染下,对清政府的卖国本质进行了三类危机报道,并紧扣救国良策的提出;再次,以质化研究的方式对传播者进行了人本照拂,揭示了他思想中的现代性,尤其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陈列室有一件特别珍贵的史料,它长30厘米,宽18厘米,全书169页,裁体为白宣纸,字体为铅印宋体繁体字,浅兰色封面上醒目书写《黄帝功德记》右任7个黑色大字。  相似文献   

19.
吴军垒 《云南档案》2014,(10):22-23
<正>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河南鄢陵籍的陈德馨在列。1938年9月初,时年34岁的国民革命军第86旅旅长陈德馨在武汉会战中以身殉国,他成为鄂东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军人。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前往致祭,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中将军衔,1988年,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专题《雄关》站位高远、思想性强、视野宽广,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以小人物折射大精神,以恢弘大气的家国情怀、丰富多元的人文视角、创新生动的视听语言,对河南抗疫以及与湖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历史画卷进行全景式、立体化的扫描和解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河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