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学习古典诗文对增进人们的文学基本素养以及培养健康的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古典诗文难读难懂,进而产生了排斥情绪。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阅读方法的介绍,试图为解读古典诗文寻找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接受美学理论家反对孤立、片面、机械地研究文学艺术,反对结构主义化的唯本文趋向,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姿态,这都具有积极的价值。现代基础语文教育中,逐渐占有较大比重的经典诗文还在以一副副硬冷的面孔摆在学生面前,被语言的手术刀残酷地解剖着。而高校的古典文学课堂也依然在讲述着一己之言。这种自下而上的文学乃至文化的渐失令人忧虑。本文以西方接受美学的文本理论为依托,结合中国古典诗文的特点,并以人文性、民族性为出发点和归宿,阐述了中国古典诗文教学亟待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原再红 《考试周刊》2011,(33):44-45
在古典诗文教学中,高效的比较阅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就古典诗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董福君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61-63,60
接受美学产生之前,人们在研究文艺现象的时候很少关注到读者的因素.是接受美学将读者这一维因素置于突出的位置进行研究,开拓了文艺理论的新空间.对接受视域下的文学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在文学解读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秀菊 《教育与职业》2006,(26):155-156
古典诗歌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大。本文论述了在接受美学理论的启示下,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接受过程,重视和提高学生的期待视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各方面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自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一经问世就激起了巨大的理论反响。它的读者中心论不仅对创作产生了影响,对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也不无启示作用。本文认为从读者这一维度出发,能避免古代文学争论中使众多说法趋于一致的企图,并从伊瑟尔的意义空白论和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两方面出发,探析了同一问题不同理解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同时为读者提供几种合理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对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把古典诗词译介到西方对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和内容,翻译古典诗词对许多翻译家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对古典诗词翻译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译者首先应使自己的期待视野与原语文本保持一致,其次应充分考虑并尊重译语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8.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目前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新的视角,能起到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技巧的作用,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成为主体,从而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提出读者中心论,认为读者对文学文本的接受是一种解释活动;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从阅读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德国接受美学家霍拉勃曾勾勒出一条18世纪以来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路线: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作者赋予的,因此产生了“作者中心说”;20世纪异军突起的英美新批评及俄国形式主义乃至后来法国的结构主义推翻了读者对作者信任的“作者中心说”,认为文学主角应该是“文本”,提出了“作品中心说”。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两位中坚人物罗伯特·尧斯和沃·伊塞尔,分别发表了《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于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研究从此崛起并独步文坛,左右20世纪后期以至今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通俗学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疑接受主体的欣赏情趣起着关键作用。通俗学的两个美学特征:英雄传奇与儿女恋情对其社会阅读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研究社会阅读心理有助于推动通俗学乃至当代学的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12.
邓君 《文学教育(上)》2009,(17):121-121
接受美学理论传入中国,改革了传统的阅读观念,开辟了阅读教学的新视野,在阅读教学中开张多元解读的教学方式就是其一。但是,在开展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对接受美学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导致多元解读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错误的做法提出了三点开展多元解读的有效途径:一是创设真正的对话环境,二是立足文本的客观性填补文本的召唤结构,三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受美学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已经逐渐与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结合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对当前接受美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做简要的分析,并对接受美学的有效使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期望能够为我国的教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玲 《教学月刊》2008,(3):29-30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思想差异之一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推理,不管以何种方式、何种类型,其结果往往是一定数;而社会科学的探讨结果却有它的“不确定性”,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5.
解读古典诗歌应遵循其本身的风格选点切入,把词语和意象作为解读或欣赏的切入点。选择词语切入,体察其情境意义,把某一词语所传达的客观形象放到与之相联结的特定时空范围及与之联系的一切“关系形象”中去综合考察。选择意象切入,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古代诗人“神会于物”的特点,把会于物的神发掘出来。两点切入,纵深发掘,再现古典诗歌中的意、志、趣、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出发,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电影接受时,接受美学的许多成果给我们以借鉴和启迪。本文认为,原来的电影研究重于研究电影的“第一文本”,忽视了研究电影的“第二文本”,忽视了对电影观赏心理的深入研究,因此主张,要注重对电影作品本身的研究,对电影艺术家及创作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汝卫兵 《考试周刊》2013,(46):29-30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活动是教材、教师、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交流,最终达到三者的"视野融合"。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着重论述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所应承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20.
接受美学理论引入语文课程标准,必将颠覆现有的“领会作者意图的阅读范式”和“解构作品的阅读范式”,促使“多元理解阅读范式”的生成,这种变革对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现代转型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