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州西湖地处惠州市西隅,是广东八大风景区之一,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古人还把它与杭州西湖相提并论,因此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之说。但杭州西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工湖,而惠州西湖则完全是个天然湖。因此,研究一下惠州西湖的形成、变迁和建设,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这个风景区,使之更好地为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服务,是不无裨益的。西湖的形成惠州西湖的形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湖盆是西支江故河床;另一说是东江堤外  相似文献   

2.
毕竟西湖六月中,同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曾由师法古人一变而为师法自然,讲求“活法”,给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创造了新天地。长久的创作积累,使其形成了新、奇、活、快等鲜明特色,在南宋独标一帜,被称为“诚斋体”。这首诗是杨万里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任杭州秘书少监期间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光的诗篇。短小的篇幅,由衷地表达了诗人热爱西湖的眷眷深情,也反映出诗人对优美风光惬心、畅意的积极情怀。品味全诗,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是江南名景 ,历来为人所称道。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人都曾经到此游历 ,并有诗文传世。明人袁宏道在 2 9岁那年(公元 15 97年 ) ,也曾到此游览 ,更留下了以“西湖”为题的四篇美文。初中语文第四册选编了其中两篇 ,一篇叙游湖之始 ,一篇写西湖美景之最。袁宏道 (15 6 8— 16 10 ) ,明代文学家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后期文坛上公安派的创始人 ,共同进行了反复古主义的斗争。他们认为“袭古人语言之迹 ,而冒以为古 ,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提出了“流自性灵者 ,不期新而新 ;出自摹拟者 ,力求脱旧而转旧”。课文《…  相似文献   

4.
袁宏道 ,字中郎 ,又字无学 ,号石公 ,湖北公安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万历二十三年为吴县令 ,饶有政绩。他鄙弃官场 ,不慕荣利 ,一生性爱山水 ,漫游南北。他反对模拟古人 ,主张抒发性灵 ,不拘一格。曾云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 ,不肯下笔 ,有时情与景会 ,顷刻千言 ,如水东注 ,令人夺魄。”因此 ,他的文章清隽流畅 ,在明代的散文中自成一格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 15 97)春 ,袁宏道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风景如画的山色湖光让他“目酣神醉” ,于是一气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游记。《西湖游记二则》就是其中的两篇。《西湖…  相似文献   

5.
《大中专文苑》2010,(11):60-61
我认为,人类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 前年四月,我去杭州,住到了西湖柳浪闻莺的一家饭店。早起看西湖,薄雾似纱,堤柳如烟,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季节。虽然不是“西湖七月半”,但已能领略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的美丽了,此时,徒发“恨不生江南”的慨叹。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人类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前年四月.我去杭州,住到了西湖柳浪闻莺的一家饭店。早起看西湖,薄雾似纱,堤柳如烟,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季节。虽然不是“西湖七月半”,但已能领略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的美丽了,此时,徒发“恨不生江南”的慨叹。  相似文献   

7.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汁变常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围绕“绿”字,读中现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  相似文献   

8.
杭州素有“楹联之都”的美誉,而西湖楹联是西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楹联不仅细致描绘了杭州西湖自然景观之美.还折射出了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设计特点】《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写了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计变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围绕绿”字,读中现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教学流程】一、期  相似文献   

10.
游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俗诘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风光美如画,西湖山水甲天下。暑假的西湖之行,使我至今难忘。这天是阴天,西子湖畔的树木在浓雾中隐约可见。远处,宝石山被雾笼罩了,只露出了山头,山顶的宝塔如卫士一般守护着西湖。平静的湖面白茫茫的,整个西湖有一种淡  相似文献   

11.
今夏,静谧的夜西湖再度呈出出一片繁华景象。 每当夜幕降临,杭州西湖璀璨似锦,环湖景点及湖中三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都亮起来了,加上新设计的各种夜游活动,杭州的夜西湖确实真正做到了不再寂寞。 今夏西湖风景区开放的夜游点有10多处。这些夜游点中,像柳浪闻莺公园的夜花园,望湖楼、平湖秋月、孤山和镜湖厅的音乐茶座等,都是深受杭州市民欢迎的传统纳凉节目。 西湖中的三岛夜游,仍是西湖旅游中的重头戏。今夏,“阮公墩”岛仿古夜游推出一台演绎水上龙宫的龙年庆典戏。“三潭印月”岛上的湖上酒肆,推出…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袁宏道文《西湖游记二则》 ,该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称 :“作者不尚夸饰 ,而只就眼前之景随意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他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笔者琢磨再三 ,认为此话概念混淆 ,语义不明 ,有碍于教学。“灵性”一词的意义指动物经过训练而具有的智能。西湖作为自然景观 ,不可能具备灵性。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赋西湖以人的感情 ,说西湖有“灵性” ,未尝不可。问题在于 ,这条提示语 ,在“灵性”一词后紧承一破折号 ,解释说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这显然是把“灵性”与“性灵”…  相似文献   

13.
西湖船工     
西湖的话题.人们谈论得够多的了。“柳浪闻莺”、“三潭印月”诸多由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风景名胜以及春湖水满,远山近树,高塔长桥等种种写意画似的湖山妙境,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北宋苏东坡对西湖的赞美.应该说是颇具代表性的了。然而,去春由杭州归来,时常牵动我的思绪并引发我的写作冲动的,却是烟波浩渺的西湖水面上那道人的风景——西湖船工。  相似文献   

14.
投稿一点通     
古人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文亦是如此。要使文章写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就要正确处理好详写、略写、不写的关系。这里,小编告诉您正确处理好文章详略的“三板斧”:第一招,用题目确定写作的重点。第二招,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区分材料的主次。第三招,  相似文献   

15.
一、《西湖》一文教学成了我的心病学《西湖》一文时,方明同学请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着书向我走来“:老师,帮我补补课吧。”“噢,这三天我们学习了《西湖》一课。《西湖》中的生词比较多,你先把生字会认会写,课文读熟。明天我再给你说说一些词句。”“生词我会写了,课文也会背了呢。”方明有些得意。“你知道什么叫柳丝轻拂吗?”一个学生在一旁插嘴。“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方明指着小花园的柳树说道。“是,是”我答应着。方明走了,望着她的背影,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西湖》一文词藻华丽,学生难读、难懂…  相似文献   

16.
焦小芳 《南昌教育》2006,(10):34-34
爱人的家乡名曰“西湖”,多么令人神往地方。可叫我遗憾的是,此“西湖”却不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西湖,而是赣江支流——青岚湖畔一道小河汊旁的一个小山村。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又更新了,诸多让学生乏味的说教式课文删除了,新添了许多更具人文性的课文。人教版第八册《西湖的“绿”》教后,笔者深刻地领悟了新添此文,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所注入的生命活力。《西湖的“绿”》节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面对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古来人们颂西湖的文章就举不胜举,宗璞女士笔下的西湖,“绿”得几乎传神了。这样美妙绝伦的文章安排给四年级孩子学习,他们的小脑瓜子能感悟吗?能感悟多少?我该如何教这篇略读课文呢?猛然  相似文献   

18.
我爱西湖     
西湖的美令人陶醉,韵耐人寻味。为了让队员们真正了解、热爱西湖,杭州市西子湖小学开展了“西湖古诗文诵读”活动。队员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收集了大量与西湖相关的故事、楹联、诗文,经过筛选和整理,汇编成一本参考资料。他们通过教学、自学、互学西湖古诗文的方式,了解西湖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尝试着自己创作诗文,赞美西湖。  相似文献   

19.
投稿一点通     
《北京成人教育》2008,(5):96-96
古人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文亦是如此。要使文章写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就要正确处理好详写、略写、不写的关系。这里,小编告诉您正确处理好文章详略的“三板斧”:第一招,用题目确定写作的重点。第二招,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区分材料的主次。第三招,  相似文献   

20.
八月     
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又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云:“士可杀不可辱。”古人云:“冤家宜解不宜结。”又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古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又云:“君子杀身成仁。”古人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又云:“衣锦还乡,扬眉吐气,光耀门楣五世昌。”古人云:“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