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用比喻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高速运转,使时间显得更其宝贵了。对广大中学生而言,时间同样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必须格外珍视才是。因此,为同学们提供既内涵丰富、又短小精悍的阅读精品,便成了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三百字阅读"专栏的推出,就是我们在这方面所作的一次尝试。当然,"三百字"只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并不是每篇文章非在三百字以内不可.选文力求言简意赅,尺幅千里,同时又文质兼美,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可读性;文后附有简短的评论.或从思想内容,或从表现手法方面对选文作出一定的点评,力求使大家有所收获。"文以纪实,浮文在所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愿"三百字阅读"专栏,永远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2.
3.
(一)百里冰川千里雪飘合作社员心比天高  相似文献   

4.
比喻的妙用     
小学生初学信息技术课程,最头疼的就是一堆计算机名词、术语、概念,在基本操作上也常常会出错。其实,计算机和孩子的生活距离并不遥远,教师只要略动脑筋,就能借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计算机做一番比喻,使学生对生僻的计算机概念、操作不再畏惧。小小的比喻,能解决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比喻的妙用     
小学生初学信息技术课程,最头疼的就是一堆计算机名词、术语、概念,在基本操作上也常常会出错。其实,计算机和孩子的生活距离并不遥远,教师只要略动脑筋,就能借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计算机做一番比喻,使学生对生僻的计算机概念、操作不再畏惧。小小的比喻,能解决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比喻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作比方来描绘和它相似的陌生事物或说明比较深奥的道理。采取比喻法 ,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 ,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精辟的、恰当的比喻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作家秦牧所说 :“一个精彩的比喻 ,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 ,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而政治概念和原理恰恰比较抽象和枯燥 ,因此 ,如何使思想政治课生动形象 ,富有吸引力 ,成了每位政治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几年来 ,我尝试着运用比喻法教学 ,真是妙处多多 ,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巧用名人名言设喻 ,增…  相似文献   

7.
比喻的妙用     
中小学生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怎样才能教育学生鼓起勇气改正?我巧妙地运用比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李良曾受学校纪律处分,一度萎糜不振。有一天,在我的宿舍里,对李良教育到恰当处时,我说:“海参遇到污染和不良环境,难免要把毒素吸到内脏去。海参吸入毒素,一经发现,身躯就会发生强烈的收缩,  相似文献   

8.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9.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妙用比喻突破难点●贺兰县回民中学张学义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不易理解的概念或规律,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效果不见得会很好。若恰当地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往往会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学的轻松,印象深刻。一、比喻要生动、形象、贴切...  相似文献   

11.
运用精彩的比喻,就如同在文中镶嵌了零琼碎玉一般,让文章闪烁出华丽的色彩。正如秦牧所说:“美妙的譬喻简直像一朵朵色彩斑斓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语言平淡无奇,文章就不会出彩。让语言靓丽的方法之一,就是妙用比喻。学生学习写作,应该学会运用比喻,既要使其贴切,又要新颖生动,这对提高作文水平大有益处。教师教学写作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创新习作语言,用上精彩的比喻等修辞,使之靓丽多彩。  相似文献   

13.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归隐,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一个经过长时间酝酿产生的行为。从陶渊明的三首诗即《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咏二疏》、《饮酒》其五,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归隐历程分为初隐、再隐和彻底归隐这样三段。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中负载着民族文化。汉维语比喻辞格中反映出汉维两个民族文化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修辞是高考的必考题目.以前高考考修辞的辨析.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后来则考修辞的应用.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并不是说客观题就容易些.相反.有的题目很难判断。这里有一个对修辞的理解问题。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对比喻的认识我们却未必深入。请看1994年的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7.
修辞是高考的必考题目,以前高考考修辞的辨析,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后来则考修辞的应用,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并不是说客观题就容易些,相反,有的题目很难判断。这里有一个对修辞的理解问题。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对比喻的认识我们却未必深入。请看1994年的高考试题: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对于这道高考题,当时大多学生都认为选C,C项是比喻,其他是比较。有许多老师也这么认为但是高考给出的答案是B。那么…  相似文献   

18.
弄清大别山民歌与当地风俗的关系,对于研究大别山区的历史、文学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想着重介绍一下大别山区民歌与民俗互相依存的情况,借以为民俗学专家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一 纵观大别山民歌,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别山这个歌舞之乡历来有劳动时唱山歌的习俗,它不象少数民族地区,是在某些节日的定期歌会。它是干什么活,唱什么歌,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上山打柴时,就唱:“十二月里来腊梅开,长工上山打干柴”;插秧时就唱:“人人一把秧在手,口唱山歌  相似文献   

19.
作文的形式、角度和选材是得到高分作文的三个突破口,现在分别举例与同学探讨。形式偶尔到菜市场看到小贩卖菜,他们先将菜蔬精挑细选码放整齐,再喷水冲洗,菜一下就增色不少,不仅价位能往上浮动一毛二毛,还能比别人卖得快,显然卖样很重要。作文的“卖相”首先是一手好字。古人云“写字就是敲门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端正工整的字迹会让人免不了多看几眼,这几眼,心理已向你偏斜,文章的优点就会因此而显现。其次,作文该有作文样,一段到底,显然太过笼统;三两句一段,又显得鸡零狗碎;三段又不够大气。600字的作文,分成五段比较合适,段分得太细,问题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这两首民歌是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作品.读着这两首民歌,在被它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的同时,诗的主题思想也清晰地印在了你的脑海.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除了诗人对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怀有深厚的热爱之外,从艺术表现上说,则是诗人充分掌握了形象思维这个艺术创作的规律,创造性的运用我国民歌比、兴的传统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