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局外人》的叙述方式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把作品的主题归结为主要揭示了“荒诞”。其实,从叙述方式上讲,《局外人》是默尔索面对荒诞和死亡而不屈服,要通过语言重构生活、表明自己对过去的“义无反顾”态度的产物。在默尔索的重构过程中,出现了针对他的两个“法庭”、两个“审判”,即法庭对他的刑事审判、读者对他的道德审判,并因此揭示了两种荒诞。作品的主题也因此更丰富、更深刻。它不仅揭示了荒诞,也表现了默尔索对荒诞的反抗,同时启发读者树立超越荒诞的意识。默尔索则是一个因法庭的荒谬而被扯入“荒诞”中的人,他本人并不荒诞。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入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较难,这就要求读者思想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即“出书”。这一阶段须要读者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和创造,在探究和创造中穿透语言文字的表层,贴近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3.
小说主题只能根据作品形象来分析 “主题”这一概念,很少有人讨论,好象是大家的认识都很一致似的。其实不然。由于各人的的理解侧重不同,实际上是存在着差异的。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种概念上的差异,一到具体作品的分析里,就会出现很不相同的看法,有时甚至会得出与作品的思想倾向截然相反的结论来。 有人认为:所谓主题,就是作者所以要写这个作品的主要意图——他想要表达个什么思想?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他们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4.
作文与读者     
作文教学改革,关键是作文观念的转变。所谓作文观念,简言之,就是为谁写、为什么写的问题。考察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以为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是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读者的需求状况和接受机制。 写作,表面看起来,是作者一个人的事。他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经历了、听了、看了或想到了某件事而有所感触,出于种种动机,想一吐为快,于是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搜集材料、提炼主题、灌注情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出作品,然后把它交给读者。这中间似乎并没有读者的参与。其实不然,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受到“潜在读者”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读者在关注爱伦·坡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审美观时,在探究他选择“死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时,不禁要问他是如何理解和传达他的“死亡”主题的。本文试图以《厄舍古屋的坍塌》为例,通过分析爱伦·坡的创作原则和审美取向,分析其“效果说”理论。并从气氛营造、场景设计和语言构筑等方面来探讨爱伦·坡作品死亡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看他是如何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成功地表现死亡主题的。  相似文献   

6.
<正> 作家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又是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虽不等同于文学研究,但又与文学研究密不可分。 作家之所以称为“作家”,是因为他写有作品,所以作家离不开作品。而作家要写作品,又总要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因而作家又离不开现实。作家创作的目的是要让读者看,使读者得到教益,得到美的享受,因而作家离不开读者。因此,研究作家离不开研究作品、研究现实、研究读者。在这点上说,作家研究是与对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紧密相关的。但作家毕竟是整个文学  相似文献   

7.
张辛欣和桑晔的“新”电影与实体,使人对作品产生一种新奇的感对受。因为读者无意中偷听到别人的录音。正当一次采访接近尾声,也是在全书的半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物得知他要在读者面前亮相,大吃一惊。他并不知道他是被“采访”。他要求张与桑别把他说的话写出来  相似文献   

8.
《远征新时期作品选集》就要出版了,为妻的我建议请一位名家为他写一篇荐介,可他执意要我来写,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是用心来写,你是用心来读。”当时,我好感动! 喜欢“悠悠心会”这句词很久了,这莫不也是一种悠悠心会?不愿为他写序,不是怕把他写“糟”,而是生怕一不留神将他写得太好,让他悄悄作美!  相似文献   

9.
龚光 《教育艺术》2004,(5):33-33
《远征新时期作品选集》就要出版了,为妻的我建议请一位名家为他写一篇荐介,可他执意要我来写,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是用心来写,你是用心来读。”当时,我好感动!  相似文献   

10.
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报刊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出版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性”:既要充当读者,又要扮演作者。当编辑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文章及其作者对话时,他是在发现、追寻、品评作者及作品究竟给“自己”提供了什么,合不合口味;当编辑准备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推向社会介绍给读者时,他又在扮演着“作者”角色。他站在作者及作品的立场上,接受广大读者的评判。编辑角色扮演的这种“双重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编辑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好的编辑既能体会到读者的需要,愿望和‘体温’。又能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为作者的知音和作品的“伯乐”。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2.
高金和 《英语辅导》2014,(3):209-210
艾伦·金斯堡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垮掉派著名诗人。《卡迪什》是金斯堡为悼念他母亲而写的一首挽歌,是他的又一首代表作。本文从内容简介、特点分析、作品主题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卡迪什》一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有读者来电话说,“同题作文“栏目在选稿上好像侧重于风格比较深沉,内容较为严肃的作品,读了几期感觉有点压抑;建议是否可适时刊发一些围绕同一主题写作的内容轻松、笔法幽默的文章。编者觉得他的建议确有可取之处,于是组织了江苏和北京两地的2篇中学生原创作品:陈海玲的《不说怪话,说点闲话》写了在中学校园颇为盛行的“课桌文化”和与自己有关的投稿趣事;耿欣的《深夜回校》写了“我”扛女同学翻围墙的故事,读来真实自然,诙谐搞笑。“同题作文”长期征集根据同一主题展开笔触的中学生原创作品,不限地域,不限题材,不限风格。只要构思新颖,叙写生动,就会成为我们编辑部的“抢手货“哦!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14.
“文贵独创”虽是一句老话,但细细想来甚有道理。人们将写文艺作品称为创作,写其他文章就不叫做创作,只是泛称为写作,而独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制作叫做创作,可见“创”字对艺术来说有其特定的意义。“创”是古写“剙”字的假借,《说文解字》释为“造法剙业”,是首创、独创的意思。文艺作品称为创作,就意味作者写作必须有独创性,作品要有新的内容,新的意境,要有作者自己的构思方式和自己的语言艺术,通过作品能使读者看到作者的艺术个性。有的作品看上去似曾相识,读下去味同嚼蜡,这类作品最大缺点  相似文献   

15.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  相似文献   

16.
(一 )读者意识 ,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意识。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读者的某种反应 ,这种预期反应能否实现 ,取决于作者和读者在双向交流中是否遵循合作原则。具有合作态度的作者必然关注他心目中的读者 ,并努力使作品从整体构思到细节设计 ,从材料选择到语言表达都能为”理想的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因此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 ,读者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 ,而且以”隐含读者”的方式潜藏于文本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读者是构成作品的要素之一 ,而读者意识是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吕叔湘先生说 :“我写…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讲写作规律,对记叙文或文学作品来说,实际是研究如何从生活到作品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如何把我们在生活中有所感的东西,经过反复的酝(酉上)、构思直至写成作品。对论说文来说,也就是如何把我们想要发表的意见,经过整理、分析直至写成论文。在这过程中要涉及到许多问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就是关于写什么?不仅自己明确写什么,而且读者也能在你的作品中清醒地理解到你写的是什么。这在写作规律上讲,就是要确立好主题,选择好题材,真正做到由衷而发。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是一个由词章层、意象层、意蕴层构筑而成的艺术整体.从作者方面看,这三者是水乳交融、不可离析的;而对读者来说.三者则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他只有在读“通”词章、读“懂”意象之后,才能把握作品的意蕴,从而读“完”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还只是白纸上星星点点的黑色符号,是读者将它们构筑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相似文献   

19.
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其含蓄简约的文风而著称于世。他曾以一个鲜明、生动的比喻总结他的创作经验:“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它既是作者创作的指导原则,也是读者读解作品的指南。我们必须通过水上的八分之一去发现水下的八分之七。 《杀…  相似文献   

20.
一、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怎样才能写好字?书法家沙孟海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字”。怎样才能作好文?我们也可以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文”。写作必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对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是沟通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桥梁。鲁迅开始写小说,“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巴金写散文,也是以“两百多篇古文”为“启蒙先生”。《阅读学原理》中讲:“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