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雄是一个久违了的概念,尤其是在教育界。通常人们认为教育从来就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教育就是平心静气地诲人不倦;教育与叱咤风云、金戈铁马无关,与英雄无缘。其实不然,任何行业都需要英雄,任何时代都会有英雄诞生。何谓英雄?所谓英雄原是指品质优秀,武艺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当下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英雄,因为当下的教育遇到了  相似文献   

2.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这是川端康成眼中平凡者的美丽。英雄自有烦恼,平凡也有平凡的快乐。没有哪个人生来便是英雄,但每个人都应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赤子之心。平凡或普通,从来无碍你成为自己的盖世英雄。  相似文献   

3.
英雄人生     
常言道"英雄无悔",而此文发出"人生虽然辉煌,但真的无悔吗"的感慨。这在立意上另辟蹊径:作者在肯定"做英雄无悔"的前提下,指出"作为英雄的本人要反省"。这种在立意上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在主干上发新芽"。但是,标题一般化。宜改得实一点,如"乌江悲歌……"。  相似文献   

4.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极力反对留钱给子  相似文献   

5.
《少年电脑世界》2011,(12):28-29
这世界从来就不缺乏英雄,缺乏的只是生长英雄的土壤,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英雄从来就不是天生的,而是特定的时代,特殊的环境,特别的力量集合而成的产物。自古乱世出豪杰,穷山恶水出刁民,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豪杰”与“刁民”的定义多依赖于胜败,胜者为王乃真英雄,败者为寇则属滋事刁民。于是就有了英雄莫问出处之说,因为英雄大多都有卑微污秽的过去,一次功成垂千古的政治正确.足以湮灭所有屈辱不堪的错误。动画片《兰戈》就讲述了这样一个身份卑微爱慕虚荣者,是怎样一步步练就成真英雄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每个人的心中也都会有一个关于侠士的梦。在我心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梦,它关于荆轲。记得最早认识荆轲这个人物,还是由于一部电影《刺秦》。影片中漫天飞舞的剑光、凄美动人的旋律和那让人心碎的易水悲歌,构成了我心中最初的  相似文献   

7.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瓦解》可称为是一部史诗般的英雄悲剧,主人公奥贡喀沃是对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复兴与再现。作者将主人公个人的悲剧命运,跟其氏族“瓦解”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从英雄悲剧到氏族悲剧、从个人“瓦解”到氏族“瓦解”的过程。通过对奥贡喀沃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悲剧命运的勾勒,从英雄悲剧的视角进行解读,昭示着这部伟大的非洲小说也是一曲惹人洒泪的英雄悲歌。在此,笔者拟从小说文本人手,权且悬置社会背景及其相关问题,从分析情节线索来把握主题,并从英雄悲剧视角对文本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8.
演唱:赵斯杰答不完考卷的我,总是恨不得时光倒流。是考场英雄的人到处有,为何不能算我一个?为高分努力奋斗,早就吃够了考砸的苦,在考场失落的人到处有,而我只是其中一个。我要越挫越勇,我要肯定执著,每一次不及格不必摇头,想高分就要奋斗!找一个最棒的最好的博学的神奇老师教我考满分,只有幼稚的无知的绝情的无聊的人会笑我好笨。考场英雄那么多,我不能自甘堕落。不要考过了“烤”糊了留下了伤心的我独自唱悲歌,这首安慰你勉励你鞭策你的考场悲歌谁与我来合?(363200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后楼池东17-2号)匹诺曹:呵呵,这位赵斯杰同学已经多次登…  相似文献   

9.
《万象》2022,(Z2):77-80+87
<正>作品播报《名人传》是一曲英雄的悲歌。罗曼·罗兰在卷首语中说,人们开始窒息,物质主义污浊的氛围笼罩了每一个人,人们开始呼吸困难。“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被罗曼·罗兰称为“英雄”的人就是音乐家贝多芬、画家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用自己的成就和不懈奋斗向人类展示了什么是英雄。三部传记:《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相似文献   

10.
杨慎之到云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贬谪、从军、旅行,而是改变户籍、罚作军役的永远充军烟瘴。杨慎的充军心态可分为4个时期:渴望再起、悲歌淋漓、东西漂泊、悲愤郁怒。而每一时期都有相应的文学表现,这是杨慎发出的中国文学史上凄凉哀怨、沉痛悲愤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1.
乌苏娜是一个孤独者,同时也是悲歌者,而造成她这样一种命运的原因就在于她个人性格中强烈的超越性:不愿安于现状,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我们从乌苏娜的语言和行动中不难看出她的勤劳、睿智、能干和执着。她的一生虽也有过迷惘和无助,可毕竟都坚强地一路走过。只是她的这种超越性是个人主义的,并没有扎扎实实的现实基础,这就注定了她的终身孤独,而当这样一个孤独者由于其性格的超越性仍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时候,这样一个过程无疑就是一首呜咽的悲歌。乌苏娜没有逃脱掉这样的命运,于是便成了超越中的孤独者和孤独中的悲歌者。  相似文献   

12.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项羽之死》生动地记述了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三个场景,是司马迁极着力、极得意的文字,也最能体现英雄之死的悲剧意蕴和文化价值。项羽"欲渡"而又"拒渡"的矛盾心理和行为,是探究项羽之死悲剧意蕴的关键点。"垓下悲歌"中最为著名、也最具悲剧感的是"霸王别姬"一幕。项羽"歌数阕","泣数行下","奈何"既见自负又不甘的悲怆,也有英雄末路的无奈、无助。正如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所评"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脱身无所,写  相似文献   

13.
诗人拜伦因其一系列惊世骇俗之举而享誉世界文坛,又因其特立独行的情感方式和人生观致使批评界对其毁誉参半。本文从拜伦典型的性格特征——叛逆的视角切入,并从天生叛逆的性格特点,对传统的叛逆——追寻自由与爱情,和叛逆的浪漫主义悲歌——拜伦式英雄,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造成他叛逆性格的原因,这种性格在他文学作品里的表现以及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项羽和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二人有诸多的共同之处,都被视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但二人的性质却不同。霸王项羽是历史中的真实英雄,而关羽的"武圣"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后世的塑造,属于观念中的英雄。长期以来,真实与虚构并存,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谱系。从历史影响和社会价值角度来看,尽管前者不如后者那样完美,始终有着各种缺陷和不足,但他是真实的,惟其如此,也更具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驱魔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至关重要的母题,也是英雄形象建构的基础。这一母题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一定的发生情境,特别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驱魔母题发生的情境与中国英雄神话的驱魔情境有着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冒险情境、荣誉情境和道德情境,也正是这些较为特殊的情境中才上演着独特的古希腊英雄剧。  相似文献   

16.
父亲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还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我心目中的这位英雄有着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乌黑的头发和魁梧的身材。你看,是不是很像一位严厉的首长?印象中,这位“首长”从来都是一副坚毅的表情,不会叫一声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这是众所周知、不容置疑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离现象。于是,有人怀疑了:“这就是语文课吗?”“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去做的课,就是这样教的吗?教学理念有问题!”……改革从来就是步履维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参与改革的人从来都是具有热情和勇气,力求取得成效,但也从来都不可能从认识到做法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无可厚非,而对种种不足现象产生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要正视不足,冷静思考;跨越过去,就是一番新天地。媒体使用与课本使…  相似文献   

18.
<正>与科幻大片迥然不同的是:我们身处其间的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超级英雄从天而降。然而又何其幸运,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在灾难猝不及防降临之际代替你我逆行的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是平凡人,但也是英雄。消防员就是这些质朴英雄中的一员——生死之间,他们接受着熊熊烈火的考验,用血肉之躯,为你我构筑着一道道生命的防护线。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职业教育的兴衰起落从来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始终伴随着新旧教育思想的更替,反映了整个教育制度的进步与落后。20世纪中国职业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中国新旧教育思想不断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表现了中国教育制度不断进步的主流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中落后势力的陈腐与顽固。  相似文献   

20.
放假前,学校推荐了两本好书,其中《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尤其吸引我.书中记载了许多抗日战士的英勇故事,如:巾帼英雄李林、狼牙山五壮士和死也不能倒下的吉鸿昌等,他们都是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解放事业的艰辛和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