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杳寒山道     
么· 考几‘ 杳杳②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③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浙浙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r,. 气竺奋 卜奸 【注释】 ①寒山,僧人。 戈互J琴山,1是 清寺僧拾得交友 一称寒山子。传为贞观时人。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唱渴(jl),与国 。其语言通俗,近王梵志。有诗三百余首.后人集《寒山子诗集)o ②杳杳,形容山路深暗幽远的样子。 ③啾啾,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专一︸卜一 【简析】 寒山的诗风空幽清冷,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 每句诗都用迭字开头,看似重复,实 却写出了山中各种景貌的变化。作者描…  相似文献   

2.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浙浙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外,在语言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请简析这一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答: (拟题:王永芳)(五)这一特点就是使用迭字。全诗通篇句首使用迭字,像排比一样,形式整齐,能增进感情强度,而且又富于变化。“杳杏”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浙浙”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而井然不…  相似文献   

3.
某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次大型晚会上说:"今天嘉宾云集,纷至杳(yǎo)来,我真是应接不暇呀!"话一出口,下面一片哗然。原来这位大主持人竟将"沓"误读为"杳"。"杳"和"沓",粗看这两个字的模样,就跟同胞兄弟一样,的确差不多。可再仔细一研究,就会发现它们的上部和下部都不相同,它俩的读音、  相似文献   

4.
徐山 《现代语文》2009,(8):148-149
<王力古汉语字典·木部总论>认为"木部"中的"杳"字"与树木关系不大",这一问题的出现当追溯到<说文>.会意字应合理选择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所归属的部首.根据"杳"一词的本义,<说文>"杳"字归在"木部"不当,应将"杳"字归在"日部".  相似文献   

5.
某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次大型晚会上说:“今天嘉宾云集,纷至杳(yao)来,我真是应接不暇呀!”话一出口,下面一片哗然。原来这位大主持人竟将“沓”误读为“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寒山子《寒山寒》诗有云 :“寒山寒 ,冰锁石。藏山青 ,现雪白。日出照 ,一时释。从兹暖 ,养老客。”今按“寒山寒”后一“寒”字 ,既承寒山子隐居之处名而言 (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云其“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岩”) ,又有引伸而别具意象 ,且与后之“暖”字相应 ,盖言己 (诗中“老客”乃寒山子自称 ,说见项楚先生《寒山子诗注》 ,中华书局 2 0 0 0年版 )得道则心不寒也———心不寒 ,庶几身亦不寒耶 ?又 ,寒山子《人问寒山道》诗云 :“人问寒山道 ,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 ,日出雾朦胧。”与前录“日出照”而冰雪“一时释”有异…  相似文献   

7.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作者】王守仁(709一约780):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词语注释】上人——对和尚的尊称。杳杳——形容深暗幽远。荷——背。  相似文献   

8.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这首写给灵澈上人的送别诗,大约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前后,二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相遇交游时写的。  相似文献   

9.
十四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1)请  相似文献   

10.
《梁书》(姚思廉著)是历来治南朝史学乃至文学者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中华书局1973年5月版《梁书》尽管参校了多种版本,谬误仍存。笔者翻检《梁书》,发现一则谬误,记之如下: 《粱书》卷50《文学》:“刘杳,字士深,平原人,祖乘民,宋冀州刺史,父闻慰,齐东阳太守。十三,丁父忧。大同二年,卒官,时年五十。”(文字有节略——引者按) 按:梁大同二年即公元536年,据此逆推五十年为齐永明五年(公元487)。知杳生于永明五年,十三岁时值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则杳父闻慰卒于此年。  相似文献   

11.
唐人作诗,向来是用铁框般死的格律,金子般少的字数,去盛沉甸甸的诗意。这本已相当苛刻,可有些诗人,偏不去“节约”,重字叠句,别具一格。我们不妨举例分析。连续的重叠(一)叠字先看贞观时代诗僧寒山这首典型的叠字诗: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前三联,叠字状物,写出了寒山的神韵,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尾句“朝朝”“岁岁”,则起到递进效果,显出时间之长。叠字好记好听,拙中有巧,胜过搜肠刮肚。其作用,多为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二)顶真白云歌送刘十…  相似文献   

12.
唐代传奇《柳毅传》的环境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以神人相爱的这部浪漫主义作品,是把水府龙宫作为背景展开的。这些秀奇深杳的环境,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提供了典型环境和神异气氛,给虚幻的故事情节罩上似人非人、似仙非仙的薄纱,令人遐想万千,极具神话色彩。魏晋六朝小说,虽不乏神奇故事,但里面很少有什么景物描写,作者根本还未认识到它的艺术效果。唐代传奇虽已变为有意识的小说,作品文辞艳华,色彩斐然。但在环境描写方面尚属薄弱环节,唯有《柳毅传》在这一方面的成绩较其他作品为最。  相似文献   

13.
《寒山拾得》1916年发表于日本杂志《新小说》,是日本近代文豪森鸥外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在以"寒山子"为题材的日本文学作品中最广为人知,关于其主题的研究不在少数,但说法大有不同。这篇小说正好创作于作者辞去军医总监、陆军省医务局局长等高官的时期,因此有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官僚批判上。众所周知,《寒山拾得》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闾丘胤撰《寒山子诗集序》,但内容上,特别是人物描写存在着几处较为明显的差异,可见作者是基于原典进行再创作的。本文通过比较小说及原典《寒山子诗集序》的不同点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考察晚年作者的境况,进而系统地把握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杳杳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1、诗以“寒”字贯穿全篇,通篇浸透了寒意。请对此作具体说明。2、使用迭字是本诗的特点。顾炎武的《日知录》说:“使用迭字最难”。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试分析寒山这首诗中富于变化的迭字的特点。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3-5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  相似文献   

15.
几种古籍所载或所收寒山子诗,在篇数、文字及偏次上有差异或讹误,值得探讨。寒山子隐居遁世,以作诗述怀为乐。他的诗内容十分广泛,有写生活遭遇的,有记述山林幽隐之兴的,更有不少讥刺世态炎凉、规劝从善戒恶、同情民生疾苦的劝世、叹世诗。他的诗最显著的特色是通俗平易又不失文雅含蓄。  相似文献   

16.
芳菲情愫     
千年等待沉默千年青石下有一朵小花,青石知道小花上有一板青石,小花知道花在青石湿润的清凉里入梦青石在花雅致的暗香中复醒空气使它们相合亦使它们分离与一束姗姗来迟的目光,相见在一片空寂的夜空下,回忆只是永远不语余光中凝视彼此的身影花瓣在寒瑟中飘零青石吹响骊曲起落处亦是我生命流淌过的痕迹雾幔滑落萧声断雁翔舞翎羽谁在风中幽吟杳杳相思已去芳菲情愫@郝爽$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三(3)班!(510275)~~  相似文献   

17.
启发疏导法:把智慧的金钥匙交给孩子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理;疏导,即疏通和引导。启发疏导法,指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引发孩子主动探究、自主领悟与觉醒,从而建构知识、智能与品性。故事分享:万松山上的对话10月份的一天,我带着12岁的杳杳登万松山。山顶上有许多蜜蜂,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杳杳很怕蜜蜂,说:"我爬山关它们...  相似文献   

18.
<正>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  相似文献   

19.
苏妾的离去,无疑是文英生活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文英几首写作时间确定的作品看,苏妾离开文英是在淳祐二年(1242年),而非淳祐四年(1244年)。  相似文献   

20.
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和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让之说,古誉之为传贤之美谈,今定之为部落联盟之军事民主制。其实,中国古代本无此事,却充满着父权统治下各部落对联盟首领的争夺,反映出世袭元首或君主的最初盟芽。(一)古人对禅让说的怀疑和否定禅让之说,自古即有疑者。《楚辞·哀郢》曰:“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可见古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