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战争小说是短篇小说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对战争的处理极为别致。他的大多数短篇小说中战争是一种背景,小说对战争的游离更让人认识战争。也有少数作品是直面战争,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态度,关怀在战争中被裹挟的个人的命运,思考战争引发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苏昱冰 《英语广场》2022,(27):52-55
《五号屠场》是世界文坛著名作家库特·冯内古特化用自己在二战中所遭受的经历创作的一部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小说,作者向读者展露了面对战争创伤时书中人物所采取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主人公比利在地球的麻木不仁,特拉法玛多星人的逃避不究以及‘作者’对战争的铭记与追索。虽然在小说中面对战争创伤时所表露出的态度多样,但是其中都寄托了作者同样的创作理念——唤起读者心中对战争残酷的认知、对战争的反思与寻求战争创伤的疗愈。  相似文献   

3.
《黄鸟》是一部描写伊拉克战争的小说,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战争的方方面面,从而使作者的"想象"成为了战场中最真实的描述。"移情说"下的《黄鸟》让读者体会到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里,一处矛盾往往是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所以解读矛盾实为走进小说的一条捷径。《荷花淀》是一篇经典小说,文中有颇多矛盾之处值得咀嚼。其一,关于战争。作者无意再现此类情景,反是后来分享战利品欢声笑语的场面花费了大量笔墨。真正让人感到战争带来生离死别的文字似乎在“夫妻话别”一节中,但小夫妻含蓄深情的对白以及弥漫全文的乐观温馨的情调使得这种残忍表现得很有节制。显然作品的处理和人们对战争的一般认识有矛盾。作者如此淡化战争,意欲何为?细读课文发现,作者描写的是一群年轻的女人,她们不是战士,也不是历史学家、军事…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的战争描写体现了《左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通过对《城濮之战》的分析可以看出,《左传》全篇贯穿浓厚的“礼”的色彩,战争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理性思考,同时强调在战争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赫卡柏》是欧里庇得斯悲剧中较为独特的一部,创作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它没有了大团圆式的结局,充满了悲哀和凄凉,似乎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描写是相悖的:好人却没有好的结局。这一特殊表现,是作者对战争带来的后果的反思。年老的赫卡柏,是战争的受害者,苦难的承担者。她痛失儿女的遭遇,是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不幸的谴责。战争殃及了无辜者,战争泯灭了人性,战争斩断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骑兵军>是前苏联作家巴别尔根据自己的战地日记写成的一部战争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描写战争,在对作品的阅读接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多侧面的复调来书写战争真实、在众声喧哗的对话中或隐或显地展露的具有主体性的人对战争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作品。在战争描写中,作者详略剪裁得当、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手法多样,使战争内容更逼真动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的战争思想,包括战争的本质观、战争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战略思想等各个方面.对于战争的本质观,书中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代表了作者对战争在国家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战争与治乱关系方面,作者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国家的政治状态,政通人和者胜;民的作用与民心的向背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因此特别强调安民抚民的重要;在军阵建设上,作者提出帅乘和、同心同德者胜以及以德取胜的思想;在战略思想方面,提出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主张.<左传>战争思想的特点是哲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斯蒂芬.克莱恩的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主人公亨利面对死亡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主人公亨利在战争中一直被"死还是活"的问题所困扰。随着战争的发展,他在不同阶段面对死亡有着不同的态度:战前对于死亡的无意识状态,战争中的逃避和愤怒状态以及最后正面死亡的态度。作者克莱恩实际是用战争为背景来探讨生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最擅长写战争的,尤其是写复杂的战争。它写战争都能写出战争的性质和它的主要原因。高中第五册《殽之战》虽然内容错综复杂,故事头绪纷繁,但是作者从战前到战  相似文献   

12.
远征     
在当今全球超过50起暴力冲突中,近30万的孩童成为了士兵.我们从来没有审视过在一个孩子眼中,残酷的战争会是什么模样.A Long Way Gone就是一个名叫Ishmael Beah的塞拉利昂男孩的战争回忆录.下面这一段是作者回忆儿时对战争的印象,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感觉,为下文的参加战争到认识战争的描述作铺垫,更加能映衬出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悲痛.  相似文献   

13.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4.
“自古兵者为不祥,放下你手中的枪!”该文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殷切向往。与其他战争题材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通篇嗅不到硝烟的气息,却渗透着作者无限的愤懑。文章取材于生活,由生活中的片段引发对战争的思考,语言朴实生动。“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使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也是建立在黎民生灵涂炭的基础之上,从“战争所带来的必然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有着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和掩饰不住的对战争的厌恶及难以抑制的内心酸楚!正如作者文中提到的:“对于别人来说,她只是一个数字。对于我…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的作者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巧妙地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统治阶级内部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尤其善于描写各种战争。他善于通过战争进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以人物为中心,有主有次地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来展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赤壁之战”一节就充分地显示了作者驾驶材料、安排情节的深厚功力。 “赤壁之战”,是决定魏、蜀、吴鼎立局面的一次关键性战争。这场战争,作者从第四十三回开始,一直写到第五十四回,前后用了八回,对这次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作了详尽描写。作品一开始就显示两条矛盾线索:主线是吴、蜀与魏的矛盾斗争,辅线是吴、蜀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二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但又主次分明。首先,作者用大量事实作为铺垫,描绘了战前的形势,暗示了战争的必然性。曹操经过十多年的征战,诛张绣,败吕布,除袁绍,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拥有雄厚实力。这时曹操尚未征服的对手,就只有刘备和孙权。而刘备兵微将寡,势单力薄,且值新败之后,不得不退居江夏,无力与曹操单独  相似文献   

16.
《左传》在叙述战争时,有重点地选择了战争发生的原因、战争成败的原因、战争的场面、作者的战争思想这些要素进行叙述,将战争叙述得生动细致,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恂 《安顺学院学报》2012,(4):17-18,30
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是一部以美国西部边境为背景的小说。文中,麦卡锡基于美墨战争后在美国西南部发生的大肆屠杀印第安人事件,将小说的中心人物霍尔顿法官塑造成为战争的代言人。作者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析了小说中霍尔顿法官的战争本性,以血淋淋的场景来反思战争的残酷,并提出战争将会永远存在,只有认清引起战争的本源,并与其不断抗争,人类社会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8.
陆明问:《蒲公英》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蒲公英》借助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蒲公英。抒发了作者憎恶战争、向往和平以及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是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在1-7节中,作者首先借助对蒲公英的描写,回忆起自己欢乐的童年:孩子们一面唱着童谣,一面摘下蒲公英,然后深深吸足气,“甫”的一声吹去茸毛。茸毛像蚂蚁国里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悬空飘舞一阵子,便四下飞散不见了。接着孩子们寻找着茸毛,争先恐后地赛跑着。在这赛跑里,没有战争的阴霾,没有战争带来的生活艰辛,更没有战争夺去亲人的哀痛,有的只是煦暖的阳光、孩子的天真和自由自在的欢乐。在这欢乐中,作者向往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也就借物而抒了。其次,借助吹茸毛给他瞧瞧,  相似文献   

19.
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是70年代风靡美国的名著.在这两本姊妹篇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传达出二战中犹太人和整个人类的苦难、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和人类追求美好爱情的普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青少年在"二战"中被"志愿"到南太平洋参战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台湾抗日小说中的《猎女犯》和《少年上战场》等见证了这段历史。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叙事了战争对台湾人民肉体和精神的无辜伤害、战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苦难,并由此生发了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