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某干部下乡视察,一知识青年见而好奇:“这个人真肥!”干部还敬:“你会说就说我富态,不会说就说我胖,怎么能说肥呢?”这是我教《词的不同色彩》一文时开头讲的一则故事。学生听完,不禁发笑。“富态、胖、肥”都有人体内含脂肪多、体态大的意思,是一组同义词,可是为什么用“肥“来形容一个大腹便便的人,他会不高兴呢?由此我引导学生了解同义词之间具有感情色彩的差异。随之转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讨论。人是有感情的,人们对事物都有一定的看法、认识,或赞扬、喜爱、同情,  相似文献   

2.
“脉脉”常用来描写人,如汉·乐府古辞《视刀环歌》“今朝两相视,脉脉动人心”、汉《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成语“含情脉脉”等,这几处“脉脉”都表示人深含感情地凝视或深含感情的样子等意。散文《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里,作者用“脉脉”来描写流水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呢?课文注释:“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这条注释包含两个义素:①没有声音;②深含感情。这当然是精当的,但忽略了“脉脉”一词的运用对于作者笔下“月色荷塘”恬静安闲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以下简称《毛选》)第一版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和最后审定的,是一个权威的版本,在国内外广为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作者已经过世,对他最后审定的“历史文件”(恩格斯语),任何人无权修改。这是不易之论。出版《毛选》第二版是毛泽东的遗愿。他要求“只修改和补充注释,而不增加正文。”(《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编辑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7月版(以下简称《纪实》)第2页)1991年出版的《毛选》第二版,从篇目、文章的时间、题解、正文和注释五个方面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不少修订十分精当,光  相似文献   

4.
“怂恿”是个带什么感情色彩的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初一册)说:“……‘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漫话“怂恿”》(《语文学习》84年第一期,认为这个说法是“十分正确的”。对此,我想谈点不同的看法。讨论一个词的感情色彩,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大家是否都这么用,是否约定俗成;二是公认的字典、词典的解释是否一致,这样,讨论起来才有客观标准,才能避免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怂恿”作贬义词用,是否已达到了约定俗成、世人公认的地步呢?近远没有。下面的例子,能够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 1、这曹氏有意作合姐姐家请侯先生坐馆,早提起他舅年前的话。董氏早粘了王氏,极其亲热依恋。  相似文献   

5.
文非 《语文知识》2000,(3):50-51
复习课上,一位同学指着高中语文第五册《阿 Q 正传》中“茂才”一词的注释问道:“东汉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哪来的秀才?”我当时一脸的茫然,一时语塞。为了让读者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将“茂才”的注释和有关科举知识的内容(高语五册第五单元的基础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三册《琵琶行 (并序 )》第二自然段“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的页末注⑦中 ,对“暗”字的注释为 :“[暗 ]这里是轻声的意思。”多年来 ,对这一注释 ,一直无人质疑。但是 ,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意推敲 ,就会发现这条注释于情不通 ,于理不合 ,令人费解。现在 ,我试从词义、词性分析着手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从词义上说 ,“暗”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中为 :“日无光也。”成语中“暗无天日”“暗淡无光”等就是用其本义的证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历史上的某些单义词逐渐朝着一词多义的方向发展 ,“暗”字也由本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以下简称《毛选》)第一版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和最后审定的,是一个权威的版本,在国内外广为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作者已经过世,对他最后审定的“历史文件”(恩格斯语),任何人无权修改。这是不易之论。出版《毛选》第二版是毛泽东的遗愿。他要求“只修改和补充注释,而不增加正文。”[《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编辑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7月版(以下简称《纪实》)第2页]1991年出版的《毛选》第二版,从篇目、文章的时间、题解、正文和注释五个方面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不少修订十分精当,光彩照人。一些修订似是而非,严重失当。现提出几点商榷。  相似文献   

8.
“影象”释     
“影象”一词,有说是“印象”之误,有说是“思想里跑野马”之释(均见《北京晚报》).孤立地看,似乎各执一词,颇有异议;其实,只要注意语言环境,问题并不难得到解决.试看:鲁迅1921年所写《故乡》中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中学语文教材注释曰:“[影象]这里是印象的意思。”这条注释,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把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种。一般来讲,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固定的。如“坚强”是褒义词.“阴谋”是贬义词,“太阳”是中性词。但语文教学有句老话,叫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教学字词句有关知识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教学词语的感情色彩知识,也应该这样:例如:“聪明”一般来讲是个褒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却是褒义贬用,恨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心情。“卖弄”一词一般来讲是贬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  相似文献   

10.
友谊比赛     
在黑板的左边开辟了一角“诵读经典,终身受益”,每天晨读时往上抄一段《三字经》或一首古诗,学生简单理解之后就开始诵读。相信古代优秀文化会慢慢浸润他们的心灵。一日,学到“积累运用”中的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问:“你们知道这句名言出自何处吗?”生均摇头。“这是岳飞的词《满江红》里的句子,明天早上我们来背它。”第二天早上,我把这首词抄在黑板上时,同学们惊呼起来:“这么长?怎么背得下来?”虽说已是五年级,但他们似乎没接触过宋词,以为还是四句诗呢。我忍不住笑起来,说“:其实这首词我也不会背,不如我们一起努力,明天…  相似文献   

11.
许多报刊书籍常常把“刻画”一词误写成“刻划”,出现了“刻划”与“刻画”并存而随意乱用的现象,甚至在同一篇文章里两种写法多次出现。所以,对这一常用词大有加以认真(?)正进而达到正确使用之必要。“划画”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呢?《辞海》对这一词的注释是:“①雕制彩画器物。”“②深刻细致地描写。”《辞源》对该词的注释  相似文献   

12.
新编教材初中语文一册汉语知识短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中说“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且列举多例。我认为反义词不能表现同的褒贬色彩:例如“忠厚—奸诈”,世间确有忠厚之人和奸诈之徒,决非是因褒贬而定。即使是“貌似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二册《弈喻》:“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该句“护前”一词,课本注云:“回护以前的失误。《三国志·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见课本第286页注释(?))课本注释虽有《辞海》等辞书作依据,然我以为此注失当。释训词义,关键在于能通文意。按课本对“护前”的释义看,验之于文意难通。纵  相似文献   

14.
幸复得此妇:复,书上没有注释。有的人讲成“又”,有的参考书上释为“反而”,均不妥。《广释词》(徐仁甫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认为“复犹‘尚’,副词”。而“尚”又可训为“还”(《词诠》)。“幸复得此妇”即“(儿己薄禄相)还多亏说了这么个媳妇”。会不相从许:“会”,书上注为“有  相似文献   

15.
“以资鼓励”和“再接再厉”这两个词从词的感情色彩来看,都属于褒义词,都有赞扬、勉励、激发之意。不同之处是“以资鼓励”一般仅是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一种奖励形式;而“再接再厉”意为: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除了有一种勉励之意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听到了高三的一位老师讲授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感慨良多。这位老师在分析了该词的艺术特点和感情色彩之后,忽然提问:“同学们还读过哪些关于离别的诗词?”学生中有的说《别董大》;有的说《送孟浩然之广陵》;有的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的举出毛泽东惜別杨开慧的词。这时,老师挂出一块小黑板,上书李大钊的一首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  相似文献   

17.
张军 《语文知识》2002,(1):20-21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其他”和“其它”是这样注释的: 【其他】别的:今天的文娱晚会, 除了京剧、曲艺以外,还有其他精彩节目。【其它】同“其他”(用于事物)。庄文中先生曾在《能用“其它九位女同学”吗?》(《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一文中谈及词典对“其他”和“其它”的注释,指出这两个词不能通用,应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8.
(教学《赠汪伦》)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诗,借助注释对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你们说说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李白与汪伦的感情很深。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看出来的。师:坐在下面的同学有和他一样感受的请把手举起来。(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师:深,但还不够。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真深啊。你读得太好了。同学们一起读读好吗?(学生齐读)(点评…  相似文献   

19.
近来翻阅中华书局出版的《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肖平编、吴小如注),发现所收秋瑾烈士“致徐小淑绝命词”一文的两条注释是错误的。“绝命词”中“日暮穷途”句,注释为:“比喻人的力尽计穷,这里指作者自己已经被捕,身处绝境”。在“壮志犹虚”句下,注释说,这是骈体文,后而还应有一个七字句,“这  相似文献   

20.
[教学环节]小组学习,紧扣“还”字,披文入情,体会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2.自由汇报: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3.根据各组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A组: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学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小组代表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问:从这两句诗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B组: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