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图书漂流",一种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方式,给更多孩子提供了阅读好书的方向和机会.但由于教师的组织方式、学生的阅读热情、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漂流"易流于形式,收效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让图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师生间"漂流"?笔者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儿童阅读真正实现了林语堂倡议的"自动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由的探险,一次魂灵的壮游".  相似文献   

2.
图书漂流,是一种倡议,一种影响,一种有意义的阅读分享;图书漂流,漂流的不仅有书香,还有公德和信任;图书漂流,交换的是信任,传递的是尊重。图书漂流活动让我们的学生能读到更多的好书,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培养习惯,孕育品行,积淀文化。一、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相似文献   

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身为教师,应努力营造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与书为伴”“与书交友”的生活方式,把“读书是一种需要”提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责任”和“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去享受阅读,享受教育,让读书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图书漂流"活动作为一种在公共环境的流动中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图书价值得到了无限的增值。但即使是在素质较高高校,这种图书流转和阅读方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漂流书污损严重,甚至不知去向。因此,图书漂流应建立链式管理方式,跟踪漂流书去向;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份“漂流书俱乐部”在南京成立,组织者精选了100本“漂流书”,在机场、茶社、酒吧等地放“漂”,并在一家网站开辟了“漂流书俱乐部”栏目,力图为爱书人搭起一片“缘分的天空”。“图书漂流”活动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许多家庭都有藏书,而其中很多在被人读过之后就被尘封于书架上,似乎就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此,“图书漂流”活动的发起者、美国人罗恩·霍恩贝克尔主张:与其让这些书尘封于书架,还不如让它们进入社会,使别人也有阅读它们的机会,从而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大图书馆。同时,对图书所有者和阅读者都能参与它的“漂流”过…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阅读来实现。农村学校由于阅读资源匮乏,加上阅读意识淡薄、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造成学生读书少,见识短,发展缺少后劲。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发动、师生购买、班内共享、班际"漂流"的方式逐步解决这一难题,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丰富的优质图书资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图书漂流作为一项营造阅读氛围,降低阅读成本,整合阅读资源的阅读活动在校园中风靡,随之而来的各种漂流活动亦是精彩纷呈。然而细看这些漂流活动在日常中的实施情况,它能从哪些方面引起家长对阅读活动的重视,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促进家长阅读指导的水平?让漂流活动不只停留在特别的借阅形式上,而是能够以此作为桥梁,构建起真正双向循环的家园联动系统。为此,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习近平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将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图书漂流”与社区图书馆的比较与启示——以桂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单一的图书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模式在形成,其中“图书漂流”正在中国蓬勃发展,而在桂林,连续两年的读书月伴随着“图书漂流”走进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与社区图书馆一起为读书爱好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是指帮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做上特定标识,并投放于公共场所,供他人无偿取阅,拾取者阅读完之后,再以相同方式投漂。由此,让书香惠泽社会。  相似文献   

11.
庄春梅 《教育导刊》2009,(10):48-48
最近,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园为了建设书香校园和学习型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和教研文化,推出了读书漂流活动.分别在教师层面和幼儿家长层面进行不同的尝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儿园开展“图书漂流”,既传递了一种阅读文化,又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既是对儿童的知识启蒙,又是对教师和家长的文学熏陶:既是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承,又是对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简平 《教师博览》2006,(11):37-37
那天,我将我写的一本书悄悄地放在了人民公园的一张长凳上。我在书的封面上贴了个标签,上面写道:“这是一本漂流书,如果你看完了,请你再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让下—个人阅读。阅读是一种快乐,希望这本漂流书能给你带去快乐,也希望你将这样的快乐带给他人。”我悄悄地走了,那一刻,我心里涌过莫大的欢喜。漂流书,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在公园、地铁、咖啡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图书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此不断地进行传阅。这样的漂流,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3.
曹琳 《高中生之友》2023,(11):39-41
<正>一、书面表达题呈现(改编题)假定你是光明中学高三学生李华。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你们学校团委打算下周举办“图书漂流”(BookCrossing)活动:每个人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放在学校任意公共场所,感兴趣的同学可取走阅读,读完以后将书归还,让其继续漂流。请你给交换生Tom写一封邮件,邀请他参加此次活动,内容包括:1.介绍本次活动内容;2.举办本次活动的意义;3.向Tom发出邀请。  相似文献   

14.
陈穗 《红领巾》2008,(2):19-19
成都市李家沱小学与四川省郫县德源小学创造了一种有趣的读书新形式——图书漂流:让书在读者手中自由传递,让每本好书都拥有很多读者,让每个读者都拥有很多好书。  相似文献   

15.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是指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做上特定标识,并投放于公共场所,供他人无偿取阅,拾取者阅读完之后,再以相同方式投漂。由此,让书香惠泽社会,串连起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6.
张春花 《学周刊C版》2020,(18):141-14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也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尝试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趣味漂流活动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以漂流图书活动的开展方法作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日前,祁阳县教育局推出了“书香四月”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读书交流、好书推介、原创大赛三个环节。活动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班际、校际阅读交流会;积极组织好书推介、无限量借书、图书漂流会;发动全体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爱”为主题的创作大赛,倾力打造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阅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刘秀斌 《广西教育》2008,(31):10-12
从小培养学生爱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驾鹤路小学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发挥书籍的德育功能,让每一个学生亲近阅读亲近图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亲子阅读成为幼儿教育的普遍方式,其增强家庭情感联系、培养孩子能力、构建健康心理情绪等作用日益突出。但我国当前的亲子阅读面临着图书选择方式不科学、主体参与热情不高、阅读感悟缺失等问题,对亲子阅读目的的实现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阻碍作用。图书漂流作为资源、思想共享的人本方式在科学选择图书、提升参与度及习惯培养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亲子阅读的作用发现其特点与问题,进而研究通过图书漂流对亲子阅读习惯养成的促进方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又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阶段开展读书实践工程,利用早读时间进行班级读书漂流活动,实现师生全员共读;凭借开放书吧和班级图书角,促进学生个性阅读;建立亲子阅读推荐体系,推进家庭常态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