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地运用于生活。课标指出: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提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加有效地教,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所以,语文考试的命题既要有语文味,也要有生活味。综观2011年小学毕业试卷,可以欣喜地发现,很多地区的试卷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用语文的意识,养成在生活中学、用语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学习的基本法则是:"听到的,忘记了;读过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可见,实践对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2011年修订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实验版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更注重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把"语言文字运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览2012年的小学语文毕业试卷,可以发现,各地为了落实修订版课标的这一理念,正在努力建构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考试评价.很多地区把考试评价关注的重点,从语文知识转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上来.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开展是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以及审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因此,为了更好地让新《课标》得到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对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在研究中也将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加高质量的作文课堂,不断地促进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运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首先教师要运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并巧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茜 《陕西教育》2008,(7):58-58
一、让学生充分活动 新的《语文课程标;隹》与旧的《语文教学大纲》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课标》强调“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进而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各种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理论。就教学评价而言,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而不是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学习壁垒,培养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文以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为例,浅析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努力建设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教师应注意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且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良好的拓展点极有可能是这节课的最关键之处。然而,怎么进行拓展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呢?这是值得所有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春梅 《成才之路》2021,(11):46-4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抓好讲读课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讲读课中学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学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巩固自学方法四个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师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基于此,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本拓展应该遵照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立足课堂实践,走向丰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那么,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让教师更加有效地教,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让语文课程更加有效地发展。因此,语文考试必须坚持开放的理念.引领学生在开放性的语文试题中彰显个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构建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旨在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但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这个目标的实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此,我以综合性学习课《话说人名》为例,说说我是如何将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师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基于此,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本拓展应该遵照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立足课堂实践,走向丰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对语文错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整理,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加深对错误的记忆和印象,将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结构化思维工具对错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整理,不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更要让学生掌握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考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课标针对此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有益于教师的教育管理。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试卷的讲评,  相似文献   

15.
叶忠飞 《学苑教育》2023,(34):37-39
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课标》中明确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习作是个体展现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重要途径。新版《课标》中对课程内容上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一新概念,更加合理地设计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习作教学与练习应紧扣课程内容,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习作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关于习作有效性的策略实施应契合学习任务群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综合性学习"便悄然进入语文教师的教育视野,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课标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我们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合作,让语文综  相似文献   

1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落实课程目标情况,提供诊断信息。遗憾的是,不少试卷命题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有的过多注重双基,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考查;有的严谨有余,趣味不足;有的追求偏、怪、难的题目,让学生摸不着北……这样的考试与课标要求完全背离,不仅考不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反而会造成对学生学业、教师教学的负面影响。笔者在主持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尝试结合小学语文的“旧题型”,立足“语用”,突破束缚,让试卷上的每一道题更准确地反馈教和学的成果,为教学行为反思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强化了学习任务设计的情境性要求。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真实、具象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学习,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获得素养提升。结合语文课程特点与学生学情,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刚刚接受义务教育、接触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对拼音、汉字的认知雏形也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因此汉字教学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开发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想象力的重要过程。在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当革故鼎新,在课堂中使用更加高效的情景化识字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与以往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一个新鲜事物就是“学业质量水平”,它在课标中是首次提出的。它是语文学习、教学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有助于一线教师把握语文教学和考试评价的重点,它有点类似于指导考试命题工作的“考试说明”,但它不是“考试说明”(其“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特征一直饱受诟病),而是对“考试说明”的拨乱反正(语文学习质量标准意在两个转变——从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转变,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向分析理解、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转变),是四方面素养五级水平的“高中语文素养水平描述”,其中水平第四级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