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为使儿女"成龙",父母们煞费苦心:胎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特长教育……孩子没了玩的时间,没了笑的机会,父母还觉得不够,恨不得孩子明天就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明星大腕……然而,许多父母却忽视了自己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影响与启蒙教育,不自觉地把自己一些负面言行的种子植入了孩子心田中,以至于使教育投资出现了零效益、负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笑",练习三的第一题我一改往日的做法:"大家喜欢笑吗?"我们的交谈开始了。听了我的问话,大家异口同声:"喜欢。"有孩子现出疑惑的神情,我接着道:"是的,没有人不喜欢笑。心理学家研究,在人的喜怒哀乐中,笑的表情最多,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一百年来算,每个人一生平均要笑36000次。人们为什么这样喜欢笑,笑到底有哪些好处?""笑一笑,十年少。"有同学喊道。"你是说笑可以……"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抢了去:"笑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啊!""笑一笑,不吃药。"吕兴起站起来笑着说,"笑可以为人们治病。""笑还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3.
第一,"之"的释义:郑笺把"谁之永号"中的"之"解释为动词"往",不免有些文法欠通。一.首先考察一下"之"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情况。"之"作动词(相当于"往、致、到"),带宾语,有四种情况:1、"名词+之+处所词":  相似文献   

4.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远处街口传来欢快的儿歌声,我的思绪随着歌声飘出很远,回到了刚人幼儿园的时候。"哇哇哇……"我大哭着,泪珠从脸上滑落,双手死死抓住妈妈的衣襟。这是我第一天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经常会对一些形式相似、意义相近的关联词组感到困惑。"既……又……"、"又……又……"格式就是其中的一组。传统的分析认为"既……又……"前后两项有轻重之别,而"又……又……"没有轻重之别。本文通过典型例句,结合上下文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对表达离析或者融合效果的选择;二是对语体和使用环境的选择。同时,本文简单描述了这组关联词在表述多于两项时的形式特点。  相似文献   

6.
2013年2月5日晴近几天,越来越多的同学在谈论,街上新开了一家"绿色网吧",生意非常红火,很想过去玩一玩。我一听,感到奇怪:什么是绿色网吧?有绿色蔬菜、绿色食品,还有绿色环保……但是"绿色网吧"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带着这份好奇,我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去破解其中的秘密。星期天上午8点整,我来到了"绿色网吧"店。刚到门口,就发现已经有好多自行车停在了门前。我想:这些"网虫"这么早就来上网了,真是荒废学业啊!说不定里面还会有我的同学呢。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电脑》2005,(10):38-38
收录时间:"超女"总决选结束…… 点评对象:超级女声所有"海选" 选手点评人:记不清楚名字的评委(N个)  相似文献   

8.
高远耀 《广西教育》2010,(19):25-25
小学语文课文《给颜黎民的信》末尾有这么一句话:"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句话有两个地方的搭配似乎不当。首先是"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是一个偏正名词短语,中心语是“地方”,“一件”是它的一个定语。现代汉语里只说“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地方”,却没有“一件……地方”这样的搭配习惯。其次是动词“通知”与第二个宾语“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的中心语搭配也不当。  相似文献   

9.
做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归根到底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在方法上,要给培训者开一个"药方"。通过检测,了解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个别化地提供培训课程,给参训者一个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要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以读者为本,实现"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即"读者第一";另一方面要以馆员为本,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馆员第一"。只有抓好两个"第一"才能使图书馆的事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丽华 《考试周刊》2012,(53):183-184
一 一个课间,我习惯性地来到教室的垃圾桶旁,翻看是否有学生吃过的零食的包装纸时,发现了一个罐子。我的第一反应是,有人喝可乐或雪碧了,而这是违反班级公约的。我边向讲台走去边平静地说:"有谁喝饮料了呀?"学生七嘴八舌地反映:"老师,好像还有人喝啤酒了。""对,我也闻到啤酒味了。"…… "啤酒!"听到这两个字,我的火一下上来了,才初二的学生就敢喝啤酒,还公然在教室内喝,真是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12.
徐毅熹 《小火炬》2012,(9):26-26
不老不少的年龄,不高不矮的身高,不胖不瘦的身材,不长不宽的脸蛋,不大不小的眼睛……这是我家的"不爸"。瞧!连外貌都有这么多的"不"。说话时"不"字就更多了。早上"不爸"一定会说:"上课要认真听,不要说话,不要搞小动作,不要不懂装懂,下课不要跟同学追跑……"我心想爸爸说这么多的"不"字累不累,我耳朵快听出老茧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设计思路写到: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相似文献   

14.
李先慧 《现代语文》2014,(11):57-58
一、"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误读的归类及质疑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文字层面的误读及质疑从文字学层面,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的误读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把"暖""冷"讲成使动用法,理解为"使……暖""使……冷"。质疑:这类理解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古之使动用法犹今之兼语句.  相似文献   

15.
运用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想"与"考虑"的义项进行描写和辨析,发现被已有工具书释作同义词的"想(1)"与"考虑"实际上只有一个义项相同:"思考"义。此外,"考虑"还有两个义项是"想"没有的:一是"把……考虑进去(使……成为思考对象)";二是"顾及",同为"思考"义时,二者亦有细微差异:"想"带有[+想象]的义征,"考虑"带有[+强度大]的义征。这些语义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用法上的种种不同。不懂这些语义差异是造成留学生混用这对词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丁锐 《小学生导读》2014,(12):22-22
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人靠衣装,美靠化妆"。如今句子也爱美,也需要化妆。下面教大家"三招"。 第一招:"移花接木"。就是巧妙引用,包括引用名言警句、诗句、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等。 例:化妆前——中秋夜,在深圳打工的叔叔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说他非常思念亲人。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简述 赵XX入学才几天,是班里的"刺头"。每节课间都有人递他诉状:"我们做游戏,他总来捣乱","他又拿我的东西"……任课教师也抱怨:"你班那个赵XX,太淘气了……"其实,我的课堂上他也好不了多少,不是随意离开座位,就是随便插嘴。有时貌似安静,那也是在琢磨如何搞恶作剧,难得消停。  相似文献   

18.
"儿童法则"是儿童学习、生活时内在与外显心理、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作为独立的个体,儿童认知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自我的心性法则,他们有自我的生活法则,他们有自我的体验法则……我们应遵循"儿童法则",实践我们的"习作"生成。  相似文献   

19.
《掌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深刻诠释了掌声之爱、合作之爱、给予之爱、互助之爱带给人的幸福与快乐。"这种文章,就是要让学生读文悟情。理解文本是第一要义。"这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是给儿子的一次试读让我改变了初衷。亲子阅读是我和儿子每晚必做的功课,从他7个月大到现在从没有间断过,现在他4岁了,尤其爱上了阅读。那天我给他读了《掌声》:"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我静静地读着,读完了第一自然段,我问他:"有什么想说的吗?  相似文献   

20.
有天儿子说:"爸爸,过些天我们大院里的明明要过生日了,要举办生日晚会,他邀请我参加呢。" "你去参加就是了。"让儿子参加伙伴的生日聚会,能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我当然同意。 “但是……”儿子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