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次听课,老师执教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上,两个调皮的男孩子偷偷交换喜爱的恐龙玩具,老师的激情讲述早已成耳旁风,恐龙已占据了他们的整个世界. 这使我想起自己执教此文时的情景.当时,我正深情朗读文中较为精彩的一段话:"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还没等我对这段话中的一些重点词进行解读,一位叫小勇的男生就情不自禁地叫起来:"雷龙、翼龙、霸王龙……"旁边的一群男孩子甚至有几个女孩子也在随声附和着.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的实施使大量的"讨论课"、"辩论课"、"表演课"走进课堂,而传统的"讲授课"则退居二线。但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不能也不应该随便盲从于某一种教学观念,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既可采用"讨论式"、"探究式",也可采用讲读式、接受式,甚至满堂灌、填鸭式也无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要进行预习,大概没有人会置疑。因为早在六十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对预习的重要性作过精辟的论述,他的有关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精读的指导》《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  相似文献   

4.
刘治安 《现代语文》2006,(11):94-94
长期以来,教育界有关中小学语课该怎么上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语,顾名思义,应该让学生学习“语”——语言,学习“”——写作,通俗一点来说,一是“说”的能力,二是“写”能力。衡量…堂语课的成败,就是要用这两个标准去检测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正确,是不是舍本逐末,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表面上的“热闹”。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黄城根小学听了五年级的一节语课,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人民教师表达节日的祝贺和对教育工作的敬意,着实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为之感动。尤其令人感慨万千的是,温总理对语教育的本质竟揭示的如此透彻。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语文公开课里,虽然形成上学参与的机会不少,诸如:朗读,回答,找出并鉴赏自己认为优美的名段。但总给人温温吞吞的感觉,总是等不来沸腾的那一刻。笔者坚持认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温开水一样,应该让语文课沸腾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这是一句大白话,道理谁都懂,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大家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产生的分歧。谈到语文学科本质属性问题,实际上是大家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的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缺乏共识,使得历史上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论争总是比其他学科多,语文教学也最容易受到某种教育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如何上,牵涉到对语文课功能的理解。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觉得,首先要肯定,语文课的功能是众多的,概而言之,不外乎真、善、美三个大的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美,又是最主要的,是它的学科特有功能。以此,它区别于以求真为主的数学、理化、历史、地理诸课程,也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诸课程。有人说,你讲的语文课以审美为主要  相似文献   

8.
崔英华 《河南教育》2008,(11):26-26
语文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要让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必须提高其语文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的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都得练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贺爱 《考试周刊》2011,(29):56-57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报告中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动,感动会给学生生命铺上了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语文课上离开文本热热闹闹的讨论会让学生感动吗?语文课上学生忙于回答教师提出的众多问题,而没有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悟、真挚的情感,学生会感动吗?在与"语文"这个令人心动的字眼的交流中,只是千篇一律的"题海",学生会感动吗?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黄广炳 《考试周刊》2014,(57):21-21
作者参加国培,聆听讲座,反思教学行为和语文教学现象,认为语文课不能只注重表演,而应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应良帆 《广东教育》2003,(10):39-39
如果教师总是按照“一堂好课的标准”去教书,我看用不了多久就会感到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因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但如果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分析病"弥漫语文课堂,学生就要"死"在言下了.因此,语文课怎样才能上成有效的语言学习课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语言学习应以思维训练为手段:要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要在学习语法及逻辑上下点功夫.语言学习要靠相关理论来指导:要以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还应重视它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在分析"以少胜多"原因时,有个学生对黄盖说的"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  相似文献   

14.
戴海南 《湖南教育》2007,(11):34-34
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在分析“以少胜多”原因时,有个学生对黄盖说的“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这句话做了分析:“80-3=77,曹军比周瑜军队多77万,可以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但最终还是周瑜赢,曹操败,真是以少胜多啊!”该教师对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丁零零——”数学活动课的铃声响起了。这节课,老师让我们活动的内容是“分分类、比眼力”,同学们表现可积极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从学科本位和分数至上的思想出发,语文课堂教学只能姓“语”,只能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只能在文学熏陶上做文章,绝不允许旁逸斜出,更不能作一点牺牲,否则就大逆不道,就要遭到口诛笔伐,时至新课程改革已向广度深度发展的今天亦概莫能外,我却要在这里大放厥词:语文课牺牲一回又何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要进行预习,大概没有人会置疑.因为早在六十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对预习的重要性作过精辟的论述,他的有关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精读的指导><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等著作中.对于预习,无人置疑,还因为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三十多年来的语文建设中,早已把预习列为语文教学的常规之一,诸如"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这一套,长期以来已经成为语文教师习惯地要求学生认真执行的学习规范,关于预习的作用,网上文章比比皆是,每个语文老师随便就可以说出个十条八条.  相似文献   

18.
一节语文课     
参加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但仍然清楚地记得那节语文课。那时,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备考复习正在紧张地进行,每一学科的老师也都似乎用尽了浑身的解数。听说,在每一次模拟考试后.学校都要依据学生成绩给每位老师排名,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当然,高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从学科本位和分数至上的思想出发,语文课堂教学只能姓"语",只能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只能在文学熏陶上做文章,绝不允许旁逸斜出,更不能作一点牺牲,否则就大逆不道,就要遭到口诛笔伐,时至新课程改革已向广度深度发展的今天亦概莫能外,我却要在这里大放厥词:语文课牺牲一回又何妨!从各学科关系来看,画地为牢必然死路一条,语文课只有率先走综合和融  相似文献   

20.
曾有不少专家指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因此,有许多教师对专家这一倡导的理解误入“歧途”——“热闹”就是好。他们喜欢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热闹,害怕“冷场”.拒绝“冷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