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琴琴 《天津教育》2020,(5):125-126
本文从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心理和需求出发,探索农村孩子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的新途径,使孩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抓住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两根线,引导孩子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道德思想,寻找渗透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切入点、支撑点和生长点,把思想教育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水平的发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初步接触看图写话了,到了中年级就正式开始作文起步了。中年级的学生写作特别关键,教师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培养孩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巧妙地启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增加孩子的写作素材。培养孩子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所以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要从训练指导入手,提高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自学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要善于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如何着眼于根基教育,利用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人类美德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本人对小学语文教学总结出了几条思路。一、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张卉娟 《山东教育》2013,(10):34-35
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聆听,教会学生品味,而绝非是简单的字、词、旬、段,听、说、读、写而已。学生若能从语言文字中听懂莺歌燕语的快乐,感悟沧海桑田的忧郁,那自然就达到了学语文的一种境界了。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课堂这个平台.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孩子养成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思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每位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努力的探索。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在这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自觉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证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应长期、多方面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想学,学有兴趣,学有收获,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它制约着学习质量。习惯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纵观我国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当前,其所以教学效果不佳、学习质量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探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势必着力研究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之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还可以作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本人想结合教学实践,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淡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 “听”是接受信息,判别是非,吸收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应当包括认真听、主动听、积极听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在听人说话时要有始有终,听时要集中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老的汉字历史和艺术悠久深邃,造型异彩纷呈,蕴涵深厚的艺术之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瑰宝。如何识字,识更多的字,是小学语文教学承载的重要的使命。如何引导孩子在玩中识字,在识字中享受快乐,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因势利导,用心用情地授之以渔,使每一位小学生都在快乐中掌握识字的技巧,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使孩子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习惯、审美能力,一直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老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使小学生尽情享受语文中的语言美、文字美、情境美以及故事美,使孩子幸福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此有充分的论述。在《论集》《序》中吕叔湘先生写道:“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里,吕先生是把“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任务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把培养良好习惯视为一条教育规律。他说:“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教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就提到要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中又从听、说、读、写等不同方面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具体要求;并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又再次强调“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就是先培养他们懂得阅读喜欢阅读,还有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因为,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的隐形翅膀,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明端 《课外阅读》2010,(11):40-40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是学校家庭关注的中心,可农村的孩子阅读面狭窄,手头的图书严重缺乏,家庭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农村孩子的阅读一直处于低谷。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又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3—4年级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我,努力从农村孩子实际出发,摸索出自己的一条路,培养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甘永武 《甘肃教育》2013,(24):66-66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综合实践方面的指导,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懂得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回顾教学的经历,我深深觉得:阅读习惯重在培养。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积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素养。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从而为相关教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殷佳 《考试周刊》2015,(12):37-38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的时期,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其年龄、心理等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既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翅膀,哪一只不丰满都会影响起飞,影响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将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