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的发现     
杨莉 《教育文汇》2010,(3):45-45
离下课还有八分钟,我布置学生说一下对这本语文书的整体评价。 突然,几个学生捧着语文书跑到我面前,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这本书里的诗人大多是被贬或陷入困境的人,为什么在这种境遇中就能写出好诗呢?我翻开课本一看,可不是吗?好细心的学生啊!  相似文献   

2.
张兰 《教师》2010,(24)
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谭青峰老师在他的<享受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美的.因而,语文学习是愉悦快乐的.而且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享受语文"?我觉得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晨读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新"、求"好",要有层次感.在内容上:一是安排相当数量的背诵内容.早晨是一天之中最佳的学习时间,此时人的大脑记忆力特别强,所以晨读多安排学生课本要求背诵的文章,如:情文并茂的散文、小说经典文段、诗词、名篇等.  相似文献   

4.
"煮书"说     
新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深层次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我认为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让孩子学会"煮书".  相似文献   

5.
素来喜欢枫叶的我从杭州特意带回几张由枫叶做成的书签,其中一张就夹在我的语文教科书中。一次早读课后,学生围在我身旁谈天,不经意间,一名学生看到了我语文书中的枫叶书签,他从书中抽出书签拿在手中把玩着。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红红的枫叶上,他们争相传看着,议论着……这时,一个学生说:“王老师,枫叶为什么是红的?”我刚想说出答案,但转念一想,还是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吧,于是我故意说:“哎呀,这可真难倒王老师了。这样吧,我们分头去找答案,时间是一天,明天交流答案。”同学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第二天刚吃完早餐,几个同学就找到了我,…  相似文献   

6.
"书癲"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7.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他们"紧"了,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几个人回答问题,对他们"松"了,他们就骑到我头上来了.郁闷啊……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被贬永州初期,曾试图从道教的服药修炼中获得精神解脱,但最终失败了.柳宗元现存的三首种药诗,是反映上述主题的一组组诗.柳宗元放弃服药修炼的外部原因之一,是永州人民对诗人的同情和关心.  相似文献   

9.
早上7点半,我走进教室,见我的学生已来了不少,许多孩子已捧起课本开始早读。我欣慰地笑了。忽然,施焕杰走下座位,兴冲冲地来到我面前,把他的语文书往我手中一塞:“马老师,我课文背熟了,我现在就背给你听!”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有一本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塑造的保尔的形象太感动人了.尤其是书中那段名言让我热血沸腾.我曾多次虔诚地将这段话抄录在笔记本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一次校刊的编辑中发现,在103篇来稿中,记叙文所占的比例最大,约52%;其次是散文,约占30%;最少的是诗歌,只有5篇.也就是说,在一所1700人规模的初级中学里,只有千分之三的学生对写诗表现出兴趣.我顺便翻了翻手头的两本现行语文教科书(1997年浙教版初中一年级语文书和199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书),发现高中语文书所选入的诗歌为零,初中语文书除了每单元2篇诵读的古诗词外,列入正式篇目的也为零(<黄河颂>和<长江之歌>是歌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这一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封书信,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我的看法,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给我.一个学生写下了自己对班主任的怨恨和渴望:"老师,班上语文成绩下降最快的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13.
《语言课程标准》提出:“课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认识到学生光读一本语文书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为营造一个书香班级,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找”书读。在我的苦心“经营”下,班级里的“书香”渐成气候。这不,我又抽空去了一趟学校图书室,给学生捧回来了一大叠书,每人一本。看着学生们喜滋滋地把书一本本地领去,我也很开心。书很快就发完了。这时,坐在最前排的一位男生望着我,说:“徐老师,你怎么不为自己留下一本书?”  相似文献   

16.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1汉江:今汉水中游的襄河。3音书断:指与家乡断绝了音讯。2岭外:即岭南。4怯:畏缩。赏析:诗人宋之问经历两次流放,这首小诗是他逃归途中所作。"岭外音书断",就是指诗人被贬罗定后,与家人断绝了音信。下句"经冬复历春",从寒冬到新春漫长的时间没有家里的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书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我觉得这三点经验应该成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教学的行动指南,永远成为我们教学活动中取之不竭的宝贵经验。今天,我着重谈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语文学习重在多读"这一观点的一些认识。我认为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走进新干县城北小学,走廊墙壁上展系的是学生 精美的书PI作品,图书角摆放的是学生推荐的优秀图 书和学生作文集.这是学校近年来坚持"大语文观" 的教学成果. 一、以大酣观做好语文教材的加法 学校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以语文教材为基 础,引进和开发了一系列语文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唐朝诗人刘禹锡是与大诗人白居易同时代的人,他是一位正直的人,也是一位改革家。因改革失败曾被贬为朗州司马,在外地漂泊20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认识到光读一本语文书是远远学不好语文的.为营造一个书香班级,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总是千方百计为学生"找"书读.在我的苦心"经营"下,班级里的"书香"渐成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