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那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该把什么留给学生呢?一、把自由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课标》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2014,(6):5-5
近来,不少以解题为目的的手机应用软件风靡校园.学生只要将作业题拍照上传到“解题神器”上,就会有“学霸”或“老师”在线答题,几分钟便可以得到答案.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抄作业”的形式也被颠覆了,由传统的“抄同学”升级到web2.0时代,问“度娘”、问微博,现在是问“神器”.学生跟作业的较量从未停止,并且与时俱进,而家长的担忧也步步升级.  相似文献   

4.
三年前的一个初夏,备战中考的学生挥汗如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棘手的事。上午交饭钱时,昊向我报告说被偷了120元钱。踌躇了一个下午,直到最后放学、跨进教室门的一刻我才下了决心。教室里静悄悄的,四十五双眼睛紧盯着我——像临近某个重大历史时刻一样。我说:“同学们,我分析了这次失窃事件,钱只可能是我们自己班的学生拿的……”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6,(26):212-213
一个语文教师到底要留给学生的是什么?让语文回归语文,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语文的美。语文,要留给学生的是独特的语文美,是一种浪漫的情怀和真挚的情感;要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能写文章,能写好字;还要留给学生思想的思考的美,通过语文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有的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7.
于者良 《湖南教育》2004,(17):24-25
案例于永正老师教学《全神贯注》时,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读”。请看:师: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面,请你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说一个下午学的东西比多年学的还要多?(师巡视朗读情况,表扬读书认真的同学)师:书读完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没有?(生:找  相似文献   

8.
"我们有必要在高中学语文吗?"   这是一位网友的一篇帖子的标题,这篇帖子是这样说的--   我现在回想起来,一直觉得很奇怪.高中三年,我几乎没有好好上过一堂语文课,所有的语文课都是和小说一起度过的,是那种被语文老师认为无药可救的那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关注的是课堂上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就语文课教什么或是学生需要学什么?很少进行思考,或是认为不必深入研究,大家都知道。昨天,有专家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叫我一时不知所措,这隐含着一个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不知道,教什么和学什么,教学目标的制定肯定会出问题。我向来没有怀疑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探讨师生关系,归根结底要受到教育观、学生观,乃至个人阅历修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新编历史实验教材初中一年级版以崭新的面目在高密市试用了近一学期 ,获得良好效果。新教材像春风拂面 ,带露花开 ,让人感到通体舒服 ,耳目一新。我们感受最深的是 ,编者敞开胸怀拥抱全体学生 ,切实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让其大胆参与教学过程 ,参与探究和实践。立足根基 ,着眼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把学习、探究和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1.把丰富的空间留给学生。新教材精练简明 ,深入浅出 ,主次分明。将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内容用醒目的大字排印 ,次要的或情景性材料用楷体小字排印 ,对比分明。大字部分也决不面面俱到 ,而是时时留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留给他们。我带着几分犹豫,几分怀疑走上讲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恍然发现以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们总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总是不放心,总想抱着他们走路,也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总是滔滔不绝的炫耀着自己的学识;不时还为自己精彩的演说,洋洋得意一番。从心眼里从未重视这群有思想、有活力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最终总要落实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上。事实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才能体会到“该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新数学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逐步“淡化”其主导意识,给学生以发现、表现的机会。蒋金庸老师说:“优秀的老师从不把知识当作米粒喂给学生,让学生吃粒算一粒,而是把知识当作良种献给学生,让学生种一粒,绿一片。”因此,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4.
屈指算来,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已有30余年,在不断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然而最近的一次课堂教学,却使我对自己以前教过的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隐隐的愧疚。高二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全是文学作品,经典名篇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我讲过多少遍也记不清了,在教学方法上也曾刻意求新,但总难免落入固有的窠臼。这一次,我课前做了精心设计,在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简洁顺当地实施了教案,课堂剩余时间不足20分钟。按往常,这段时间我要安排学生预习新课,这是多年的“老套套”,但这次我不想这么做,我厌烦,也怕学生烦,只想试着改…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科技史。他从伽利略讲到哥白尼,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一切推动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几乎都作了详尽介绍。一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科学家我都喜欢也很崇拜,可我想知道,您最崇拜哪位科学家呀?”老师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这些科学家确实都很了不起,但是我认为最伟大的还没有出现,也许我最崇拜的科学家就坐在你们中间!”  相似文献   

16.
新课堂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发现留给学生,即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自发的培育起来,不仅能培养其对人对事的正确情感和态度,也可促其养成勤钻研,敢探索的科学精神。把发现留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发现。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堂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发现留给学生,即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自发的培育起来,不仅能培养其对人对事的正确情感和态度,也可促其养成勤钻研,敢探索的科学精神。把发现留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发现。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有余数除法时,因其计算结果有余数,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此外,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竖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横式竖式的读写法及应用题单位名称的确定,都比表内除法复杂。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而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既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普鲁士士…  相似文献   

20.
千万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 2001年7月7日,我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一小学,为来自全疆的1000多名同行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学了一、二两段,我深深地被新疆学生的悟性所感动,学第三段“谈碰壁”时,我灵机一动,一改前面“引读”的方法,来了个“大放手”——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自己去批阅。我告诉学生,所谓批阅,即像老师改作文一样,圈圈点点,批批改改。转换角色,实际上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时,每个学生立即变得认真起来。课堂上,他们的体会和见解不但使我,也使听课的老师感动、吃惊。现仅把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