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评价从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测量时代、目标核心时代、多元化时代、人性化时代.依托于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因此也具有多元化、多样化、整体性等特点,而且呈现出向人文化、终身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模式陈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无力雕刻"、创业课程和创业师资成为"短板"、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关键着力点。其中多元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新创业成果的多元化呈现等四个方面,可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多元模式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3.
典型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导致这种教育模式的效果日趋弱化.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典型教育效果弱化这一现象,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部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沈茜 《职业技术》2010,(6):69-6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所以发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立足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基本现状,提出现代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各种构想,文中包括: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师资力量多元化、提高创新意识四个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多元化环境又为学生充分展示综合能力、发展各种潜能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注重研究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创新是教育改革和大发展的前提,而教育理论创新则必须以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决条件,军事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可以有效地指导新时期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分析了军事教育理论创新的内涵和意义,研究了当前的军事教育理论创新必须首先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树立军事教育观念创新的整体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7.
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晚清教育改革相辅相成、同步运行的两大工程,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步骤.新式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办学主体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以及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等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高度合一”的政学关系开始松动,而且也唤醒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意识.全面考察科举革废这一历史进程是正确认识现代教育主体意识诞生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发展基础上,充分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和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需要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在指导思想上目前有多元化倾向,但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主要理论支柱,至少我们坚持这一观点。现代教学论提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迅速发展、初成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它与传统教学论有千丝万缕联系,但有自己的很多独到新论。本文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一个朝着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教育机制上、教育手段上。新形式的教育创新,需要突破陈旧教育观念的控制,追求教育方式与时代发展相协调。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史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基础理论学科。它主要是通过研究教育学自身的理论运动 ,为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提供方法论启示。教育学史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七个目标要素 ,即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理论综合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科整合意识、启迪学生问题意识、开启学生的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特征及趋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前后教育大发展对管理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引借企业管理理论到整合创新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在吸纳中融合发展,在层级整合中提升,在服务实践中创新,在理论研究中转型。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将创立起有独立学术地位的理论体系,将更加趋于兼容整合发展创新,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和理论实践性,多元性理论发展仍将呈强势趋向,虚拟教育管理理论将得到重大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及趋向,对推进其发展及创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之教育学研究,需要对理性主义的简单性、唯一性、单向度、线性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继而代之以用复杂性、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和非线性的观念来审视极为复杂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生活,从事具有复杂性的教育学研究。在这一点上,复杂性理论的提出和复杂性研究方法的问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光明之门。  相似文献   

13.
肖甦 《教育学报》2007,3(5):92-96
20世纪中期,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乃至教育制度的建构受苏俄教育理论的影响颇深。我国改革开放后,业已丰富和发展了的苏俄教育理论体系及其不同代表人物的思想又陆续被介绍进来,这对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再一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值此中俄两国互设友好年之际,重新梳理这些理论精华,仍能使我们在温故知新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比较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用性价值取向一直在比较教育价值结构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但在当代,比较教育研究在重新理解和解释教育、生成新的教育理论和知识、探索教育规律、构建教育学科体系、开展教育审美以及教育批评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开始显现出来,并由此构成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非实用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从概念到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深刻认识在“被压缩的高速成长”的东亚型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日本教育与教育理论,极具重要意义。日本学力论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最具日本本国特色的、独有的重要教育理论,它最能反映日本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日本人对教育的理解与把握。文章尝试从探求学力词汇应用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力求在学力概念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以及五十年来学力模型研究的演进两大方面,展现作为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发展的批判性继承关系,揭示日本本土教育理论的自我超越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存在着重注解论证、轻反思批判,重移植引介、轻本土研究,长经验描述、弱范式意识,重哲学思辩、轻实证理解等问题。在研究中,应理清真理性与合理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国际化与本土化、理论与实践、多元共存与统整融合等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积累,实现学术变革,进行范式转换,推进理论创新,从而满足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企业大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对企业大学的内涵研究以及国内外企业大学发展的研究情况,认为企业大学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主要包括:在研究方法上体现多学科视野与多元化趋势,理论框架上应突破传统范式拓展教育范畴,适应时代方面表现为个案研究备受关注,比较研究方面应注重认识本质和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18.
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致力于对父权中心主义文化的解构批判,汲取了符号学、解构主义和精神分析等学说的成分,得益于德里达、索绪尔、弗洛伊德和拉康等人的学说,在不断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中建构后女权主义理论,倡导差异、多元中心和女性自我意识,以寻求多元身份认同的女性主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族群研究是当代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首先介绍了族群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论述了族群认同的概念及其理论流派。文章的重点是通过族群认同理论,得出有关语言与族群文化、多元文化、民族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The turn towards using domestic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al studie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frames rooted in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four way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Chinese society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by 20th century Chinese educators. By reflecting on these four approaches, and on the modern value oriented reactions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 expressed by contemporary Western educational scholar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hinese educational scholars face two essential tasks when developing theories based on domestic experience so as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unfinished project of modernity. The first is to study the phenomena of imbalance, alienation, and backwardness caused by all kinds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movements and forces in the huge space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second is to develop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ideas that are robust enough to counter these phenome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